影响高校啦啦操发展的因素及解决路径
2016-12-17邹平
邹平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啦啦操作为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体魄,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团队协作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近年来,啦啦操逐渐在各大高校兴起,成为体育类教学课程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啦啦操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造成高校啦啦操发展不顺畅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够为高校啦啦操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 高校 啦啦操 影响因素 解决路径
啦啦操运动由于其极具张力性的表现风格,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喜爱,其将运动与音乐实现了完美融合,并且采取团队表演的形式,与当下高校学生追求自由娱乐的特点相适应。此外,还能满足对于学生强健体魄的锻炼需求,啦啦操也就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体育锻炼形式。但是,由于啦啦操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高校在推行啦啦操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啦啦操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影响高校啦啦操发展的因素入手,进而提出促进高校啦啦操发展的策略。
一、影响高校啦啦操发展的因素
(一)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师资力量缺乏是当前我国各高校在推行啦啦操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啦啦操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高校在进行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启用专业的啦啦操教学人员进行课程教学,许多高校由于对啦啦操缺乏全面性认知,忽略了啦啦操教学人员专业性的重要性,因而导致啦啦操教学人员多为专业性存在缺陷的体育教师或者健美操老师。虽然体育与健美操专业与啦啦操专业在基础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联系,能够完成基础性啦啦操教学,但是由于存在专业性差异,在进行音乐的选择以及舞美编排的过程中,非专业啦啦操人员很难掌握其精准度,无法彰显啦啦操的真谛。
(二)学校重视不足
啦啦操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服饰以及训练器材的物力投入,而且啦啦操竞赛还需要报名费用以及食宿费用等资金的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投注使得啦啦操在高校的落实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为当前各高校更加重视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对于啦啦操这种新型体育类项目的认知尚不完善,因此对于啦啦操的扶持力度较弱,造成啦啦操的发展无法获取强大的物质与人员力量的支撑,发展一直处于受限阶段。
(三)缺乏后备力量
啦啦操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对于运动员的柔韧性以及节奏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技巧性啦啦操而言,需要运动员从少年时期就投身于啦啦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达到高水准的啦啦操标准。但是,在我国,啦啦操的引入时间较短,加之啦啦操多被设置为高校课程,啦啦操运动员的水准难以达到较高标准。而且啦啦操运动员只是在高校期间进行啦啦操的学习和训练,在高校毕业后很少有人坚持进行训练,后备力量的缺乏使得我国啦啦操的后续发展存在较大问题。
(四)缺少专业资源
啦啦操起源于欧美国家,在2002年才被引入我国,较短的发展时间对于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重要限制,这说明我国对于啦啦操的认知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对于啦啦操的训练以及后续发展尚处于不断摸索时期,自身经验严重不足。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啦啦操发展缺少专业的资源支持,高校在进行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啦啦操竞赛以及评分规则的深入掌控,因此啦啦操的编排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迎合国际竞赛对于啦啦操的要求,导致我国啦啦操难以真正出彩。
(五)不同种类啦啦操发展失衡
啦啦操分为技巧性与舞蹈性两种类型,其中,技巧性啦啦操强调专业性,对于运动员的自身要求较高,难度系数较大。比如,技巧啦啦操要求翻、抛、举等动作必须成套出现在表演当中,高强度的表演动作、高度的危险系数加之长效的训练时间,使得技巧啦啦操在我国高校的推行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国当前各高校多选择舞蹈性啦啦操进行推广,这也导致我国高校不同种类啦啦操的发展存在严重失衡状况。
二、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师资建设
专业性师资力量的引入是解决当前高校啦啦操发展问题的首要举措,只有加强啦啦操的师资建设,在教学源头实现专业性,啦啦操的后续实施发展才能够得到显著保证。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啦啦操专业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啦啦操教学人员的专业性。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学校啦啦操教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保证高校啦啦操教员知识技能的与时俱进性。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不断加强与欧美先进啦啦操高校的交流沟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实现我国啦啦操的高标准打下基础。
(二)提供训练场所及设施
由于啦啦操在我国高校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因此,想要实现高校啦啦操的长足发展,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对啦啦操投注高度重视。训练场所以及基础设施的设置是实现良好啦啦操教学的前提,专业性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保证啦啦操教学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而且还可以降低啦啦操运动员受伤的危险性。因此,高校应该保证对啦啦操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与更新,彰显啦啦操训练教学的专业性。
(三)储备后备力量
高校啦啦操只有具备充足的后备力量,才能够实现啦啦操的持续性推广。为了保证高校啦啦操发展的长效性,提升啦啦操运动员的专业性,高校应该致力于对啦啦操后备力量的储备,以此实现高校啦啦操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后备力量的储备,比如,高校可以与各个初中与高中学校建立合作联系,通过签署《啦啦操运动员培养协议》,各个合作中学应高校需求开设啦啦操课程,高校对于有啦啦操特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加分特权。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高校对于啦啦操运动员的数量要求,还可以有效提升啦啦操运动员自身的专业性,对于技巧性啦啦操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且为解决啦啦操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提供了可执行性措施。
(四)建立奖励机制
当前高校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度较低,加之大多数高校对于啦啦操没有设置学分要求,因此对于啦啦操的参与度较弱。所以,想要实现啦啦操推行的普遍性,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以此推动啦啦操的进一步发展。比如,高校可以将啦啦操作为高校学生基础课程,并设置一定的学分要求,通过这种强制性要求保证高校学生对于啦啦操的高度参与,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啦啦操的学习时间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高校还可以针对学生通过参加啦啦操竞赛获得的荣誉进行加分奖励,对学生奖学金的获得产生影响。通过系列奖励机制可以有效满足啦啦操对于参与人数以及学习时间的要求。
(五)构建科学训练体制
高校若想实现啦啦操的长足发展,就需要保证不同项目啦啦操的平衡发展。科学的训练机制是推行啦啦操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高校应该明确不同种类啦啦操在本校培训中的分布比例,以此为依据方可实现之后不同项目间人力、财力与物力支配的科学性。其次,高校需要参考国际啦啦操训练体制对啦啦操训练时间进行分配,保证啦啦操训练的高效性。最后,高校还需要成立啦啦操竞赛辅助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国际啦啦操竞赛的规则要求,便于对本校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参赛动作的设计进行指导,以此促进我国高校啦啦操的标准与国际接轨。
三、结语
高校啦啦操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距离国际高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于高校啦啦操的发展而言,高校自身的态度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需要发挥自身主动性,保证对于啦啦操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持,着眼于啦啦操的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影响高校啦啦操发展的各项因素,并针对其采取相应策略,以此实现高校啦啦操发展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 雷星.浅析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
[2] 郭虹.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
[3] 曾健.绵阳市高校啦拉操开展现状的研究[J].神州.2011(29).
[4] 周志俊.啦啦队运动快速发展的价值学定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