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16-12-17龚顺强
龚顺强 刘 龙
浅析以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龚顺强 刘 龙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国家繁荣富强的助推器,而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学生的创新力欣欣向荣对于国家的发展价值不可估量,因此,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个性化教育作为催生个体创造性发展的教育,在个体创造能力培养和生成方面独具优势,对于国家的整体教育来说,提倡整体化普遍学习以外,更应该大力推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循序渐进地进行群体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转变。
个性化教育 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创业能力是评估一个国家活力的标志。创新创业能力强也就意味着国家年轻富有活力,国家的经济发达,社会年轻态,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加。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社会资源分配,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作支撑。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代,与社会接触紧密,如果普遍有着极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所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对于国家的繁盛也将起到极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背景下,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家提出了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一、国内学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信息资源的获取越发便利,学生对于现成资源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对知识的获取与创造热情却日渐消退。[1]
很多媒体报道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个性泛滥、抄袭成风、自主意识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为什么会这么说?时下,很多学生学习上不努力,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百度,去网上搜一篇文章粘贴、复制,或者找几篇文章粘贴、复制整合在一起,再用自己的话修改修改就行了。这种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个例,是很多学校学生在做的事,从小学到大学,各种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应用技巧,在对于网络的应用更加熟练后,抄袭现象、抄袭程度反而更加严重。
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家庭条件更加优越,学生对自身缺乏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对未来欠缺思考,工作危机意识薄弱,创新创业能力也随之不断降低。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总体的个性化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不够
现在虽然国家提倡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很多人还是追求稳定的、社会地位高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变化少,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不高,对于创新思维的要求不高。而在企业,很多工作要求员工有自我的创新意识,能够适应企业随时的变化与革新。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市场变化莫测,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很难在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如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越发不乐观,受传统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仍朝着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看齐,毕业生创业率普遍偏低。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大,家庭创业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现在的教育体制过于僵化,应试教育限制了很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创业认识缺失,对创业政策缺乏了解,对创业准备和创业能力缺乏重视,创业热情覆盖率低。同时,很多家庭没有或缺乏创业思想的灌输,学生更多时候跟随老一辈人的路子在学习,束缚了自身的发展,进而也影响了个人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虽说现在的学校有些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但软硬设施条件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使得较多学生难以接触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创新体验,还是不能完全释放学生们的个性,从而推动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用自我的个性化发展来助推自我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2]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创新力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各地的人民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但同时,人们过多地依赖网络会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而创新能力是要后天培养的,不是先天一蹴而就的,因此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提高学生的网络使用效率和质量。
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个性化教育强调重视个性、发展个性,承认差异、发挥自我,注重个体潜能发挥,促进个体兴趣、特长、能力等的不断提高。[3]因此,以个性化教育为主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沿着以下几条路径出发:
其一,教育体制改革要彻底,要从多方面发展个性化教育,合理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给个性突出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
其二,政府应该加大社会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对于那些有创新意识的人给予较大的便利。坚持从个性化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造浓郁的创新思维的氛围,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关怀。
其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建立自主的学习制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学习方式及导师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会多观察、多思考、合理地利用网络来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智慧。
其四,实施分阶段培养,按照不同的年龄或年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大一阶段,学生刚刚经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好奇心强,但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的判断都不够明确,此时学生处于最好的塑形期,利用这一特点,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引导其进行科学的大学生涯规划,树立规划意识。大二阶段,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自我认知相对成熟,对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都有了一定的判断,因此,这一时期应对大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引导,逐步确定方向。大三阶段,学生面临毕业、就业等人生重大课题,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都有了一定基础,此时应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制定较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其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积极创业,自主创业。
其五,遵循个性化教育原则,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创新社团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文化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今社会急需的力量,也是学生所应该培养的能力。个性化教育的良好发展会促进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要积极的采用个性化教育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为国家未来更加繁荣富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1] 刘继勇,邓敏.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2(5):229-232.
[2] 李桂丽.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10-11.
[3] 王速.个性化教育及其本质涵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