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异乡

2016-12-17海明威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0期

[美]海明威

在异乡

[美]海明威

深秋,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意大利城市)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

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不错,踢足球。”我说。

“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

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三天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本文有删节)

【题目】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②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苍凉的阴郁氛围;

③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

(每点各占1分)

失分示例1①营造了意境;②渲染了氛围;③奠定了全文的基调;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分析:这位同学背诵了一堆答题术语,完全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回答应具体说出环境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等,在术语的框架下展现对小说的具体理解。只是套话的回答,是无法得分的。

失分示例2①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对比,营造了一种惬意舒适的氛围;②奠定了战争结束后一种祥和平静的基调。

分析:这位同学并没有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即战争给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以及人们坚强的精神,只是抓住了第一段中的个别字眼——“惬意”,进行了断章取义的理解,无法得分。

失分示例3①作者运用排比细致地描绘了店外挂着的毫无生气的野味,勾勒出一幅战后深秋凋敝、衰败、寒冷的景象;②营造了悲凉凄清的氛围。

分析:这位同学错把环境描写的特点等同于环境描写的作用,回答只在最后简单地提及对氛围的营造,只能得1分。此外,排比是指将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而原文只是三个并列的分句,并非排比。

失分示例4①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②奠定了一种悲伤、沉重的基调;③引导“我”和少校的出场;④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曾经的士兵;⑤暗示人物性格和内心的悲痛。

分析:这位同学所答的渲染氛围以及奠定基调方面的作用是准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描写都具有回答中如此方方面面的作用。小说中沉重压抑的环境或许与心情有一定的关联,但非要说与人物的性格有关则过于牵强。“交代人物身份”就更属无中生有了,选文段首可以推断人物身份的句子“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并不属于环境描写。

失分示例5①渲染了寂静、凄凉的氛围,

为下文少校妻子的死作铺垫;②烘托出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血;③暗示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渺小,深化了主旨。

分析:思考开头语段环境描写对下文情节是否有铺垫作用,方向是对的,但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也没有暗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变化,更没有设置伏笔、形成下文的呼应。小说的主旨在段首或许会有蕴含,但没有前文铺垫,“深化主旨”又从何说起呢?

失分示例6通过对萧瑟的秋天景物的描

绘,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沉重而又凄凉的感情基调,同时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一个深秋时节。

高分示例①开篇奠定了全文悲伤、凄凉的基调;②深秋的萧瑟渲染了一种有些压抑、沉重的氛围,这与战争中人们的心境吻合;③描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深秋,地点是战争仍未结束的米兰。

分析:“失分示例6”与“高分示例”都抓住了环境描写所传达的内容以及在渲染氛围、烘托意境等方面的作用,理解到位,用词准确。但在阅卷过程中,前者因为没有分点答题使得阅卷老师遗漏了部分关键词,被扣了1分。可见答题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分点陈述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