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阳山县方言分布调查

2016-12-17孔桂英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话客家话阳山

孔桂英

(梧州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广东阳山县方言分布调查

孔桂英

(梧州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山区,境内使用的方言有阳山白话、客家话、军声、下里话、胡广话、星子话、粤北土话等。文章归纳了这些方言的特征、归属、渊源及其在当地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阳山当地方言提供便利条件。

阳山;方言;分布

一、阳山县概况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屋脊山区,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东经112°22′01″~113°01′06″,北纬23°58 ′47″~24°55 ′52″之间。县境东接乳源县、英德市,南连清远市清新区、广宁县,西界怀集县、连南县,北与连州市及湖南省的宜章县接壤[1]。境内东西距离最宽为67公里,南北距离最长为107公里。县城距离清远市110公里,距离广州市170公里。阳山县管辖着阳城镇、青莲镇、水口镇、七拱镇、太平镇、黎埠镇、凤埠镇、小江镇、石螺镇、岭背镇10个镇;江英乡、高峰乡、杜步乡、东山乡、新圩乡、杨梅乡、白莲乡、大崀乡、龙埠乡、犁头乡、黄坌乡11个乡和1个秤架瑶族自治乡(1)。全县属喀斯特岩溶地貌,面积有341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截至2012年,人口统计有54.3万人[2],其中瑶族有3千多。

史料记载,阳山在战国时于境内设立过阳禺国。秦征战岭南时,也于境内设了阳山关。秦末时,南海尉赵佗占领阳山关等建立南越国。西汉时,汉武帝灭南越,始置阳山县,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故阳山是广东最早建置县之一。明初,军队后裔进驻者成为阳山最早的本土居民。清中时期,客家人迁入。目前,阳山县境内主要使用的方言有阳山白话(本地话)和客家话。阳山白话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客家话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境内其他使用的方言还有军声、下里话、胡广话、星子话、粤北土话、标话、勉语藻敏方言等,但使用者只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阳山白话在全县影响最大,客家人、瑶民进城一般也都会讲阳山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3]。阳山县城及一些大集镇会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此外,阳山境内还存有多种方言岛,如岭背镇的街坊话、东山话,新圩乡的三所话,江英镇英阳乡的捱声等。

二、阳山白话

阳山白话也称广府话、四会话,俗称本地话,属粤语范畴。阳山白话的发音和广州话相似,但音调有较大差异,主要分布于阳山县的阳城、高峰、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26.6万[4]。阳山白话内部差异不大,一般以阳城白话为代表,有声母15个、韵母73个、声调9个。余伯禧和林立芳曾经提到阳山和连县粤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一般不送气音[5]。詹伯慧和张日昇在归纳粤北十县(市)白话(含阳山县的白话)的调查则有古全浊声母字今阳平阳上调、阳去阳入调都读不送气清音;基本无浊塞音;古精组字多数读[ts]、[ts‘]、[s]或[tʃ]、[tʃ‘]、[ʃ];[w〗、[v]为自由变体;[-m]韵尾趋于消失;古豪韵字今音读[o]韵,古肴韵字今音读[eu]韵;古臻摄开口三等与合口三等字都读[n〗、[t]韵,有自成音节的鼻音韵母[m][6]。林立芳和庄初升在粤北地区做汉语方言调查时发现阳山粤语(白话)中有阳调读浊或带浊流现象[7]。

许洁红研究阳山粤语(阳山白话)的语音特点有:古微母字声母多读作重唇音[m];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基本读成不送气音;部分知组字今读如端组;遇摄一等由[u]低化为[o],三等高化由[y]为[o]和[oi];蟹摄开口一二三四等合流,读[ai];止摄有[i]、[ai]等读音层次;效摄一等单元音化读[o]、二等读[u]、三四等读[u]、[iu];曾摄开口一等基本读[]、[k],梗摄开口二等主要读[]、[k],曾梗摄细音字合流,读[i][8]。但东山话、岭背塘、三所声等地方的白话又有其自身的语音特点。阳山白话共有9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一、阴入二,阳入。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少外来人到阳山生活,阳山人也和省会和香港的电台、电视台频繁接触,不断的语言接触和交流,使得阳山人的白话口音越来越接近粤语[9]。

三、阳山客家话

阳山客家话也称客话、客语、客家语、客家方言等,属粤北片,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阳山讲客家话的人大部分祖上是由嘉应州(今梅州市)、韶州(今韶关市)、惠州等地迁入。如在乾隆年间,嘉应州松源堡人因家乡人稠地窄而举家迁至阳山七拱圩,后在寨岗乡湾角村定居;嘉庆年间,兴宁县黄陂人也因家乡地窄人多而迁移黎埠乡糖寮下定居;还有些客家人是先迁往粤西而后为躲避土客纷争又转至阳山。总体来看,嘉应州、惠州等粤东客家人大多数迁入阳山黎埠、寨岗等乡村;韶州等粤北客家人多数迁入阳山七拱等乡村,只有极少数客家人走进了瑶山地区。

庄初升在调查粤北客家方言分布和形成时得到和梁猷刚一样的客家方言分布结果,阳山县的江英、高峰、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秤架、大崀、白莲、黎埠等乡镇通行客家话,杜步、新圩、七拱、太平、杨梅、水口等乡镇少数村落讲客家话[10]。如今,阳山客家话使用者约20万左右,多数集中于阳山境内的黎埠、七拱、太平、杜步等地;青莲的南山,杨梅的河皮、秤架的大陂、黄坌镇北部部分村寨等使用[11]。阳山有种方言叫惠州声,它其实是客家话的一种,但口音与当地客家话有所不同。另外,阳山还有一些客家人讲河源声、龙川声的,分布在黎埠镇的少数村落,它们与客家话较为相近,也就把它们归类在阳山客家话。虽然阳山各地客家话内部有细小差异,但大体一致。一般可以用黎埠客家话作为代表。阳山客家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6个声调。余伯禧和林立芳曾经发现阳山客家话的韵母系统有[m]、[n]、[]、[p]、[t]、[k]六个韵尾不全的特点[5]。庄初升对阳山客家话的归纳特点是古全浊上的文读层与浊去合并之后再与清去合并,即一般所说的浊上归去型,其表现在清去、浊去已经合流,完全看不出阴去、阳入的底层调[12]。

四、阳山其他方言

(一)军声

军声与阳山白话差别不大,军声又称军家话,因其与明代卫所里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此名,在广东省内使用人口已经很少,属粤语性质的濒危地方方言。军声保留了明代通语的一些特点,也融合了粤语、闽南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军声话的特点是比较容易随其他附近城市所普遍使用的方言的音而发生变化。一般只要会粤语、闽南话、客家话方言之一和普通话,就能听懂军声。在阳山的黎埠大龙淇谭村的部分黄姓、隔江的梁姓以前曾使用军声,但现在都已经消失,只有升平的十二车有40多个从寨岗阳爱村迁出的班姓族人仍讲军声。寨岗的金光村、马鞍山村、乐园第还有不少人讲军声,官坑村的梁姓和颜姓也讲军声。当地人认为其他村落的军声受客家话影响较大,只有阳爱村的口音保留得相对纯正些。军声有21个声母、56个韵母、8个声调。其韵母特点:有[]声母,来自古疑母、日母的细音字;古精、庄、知、章组今读塞擦音已经合流;广州话中读[kw]、[kw‘]、[w]的字读为摩擦音较为明显的[kv]、[kv‘]、[v];有[]韵母,来自古止摄的精组字;古肴韵、萧韵今读[y];古开口四等韵今读洪音,主元音是[e]、[];古浊声母去声字进度归入阳平调等[13]。

(二)下里话

阳山的下里话有着自身独特的声韵调特点,阳山当地人把下里话认为是一种“杂交话”,因为它既像粤语,又像客家话,但又似乎都不是。综合其语音特点及移民史来看,它应该属一种粤语次方言。这种话主要分布在黎埠镇部分村落,集中在淇潭村使用,以黄姓人居多,约2000人,他们祖上在明末清初时由清远郊区洲心镇迁入。李冬香对阳山下里话音系有深入研究,下里话有声母19个、韵母68个、声调8个。李冬香研究其声母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入声不送气。全浊上音中,归入阳平送气音多,阳去不送气;古微母字多与明母合流,读[m];泥、来母无论洪细都不会混读;除止摄外, 精、庄、知二同知三、章有别;邪母多读塞擦音,船、禅两母多读擦音;见组三四等一般未颚化等等。其韵母特点:数量众多,主要元音有长短对立之分,辅音韵尾配对比较整齐。声调特点:平、去、入各分阴阳;次浊上多归阳平;上声只有一个,主要来自古清声母上声字;深摄、臻摄、曾摄和通摄的上阴入念得明显比咸摄、山摄、宕摄和梗摄的下阴入高而短[14]。

(三)湖广话

阳山湖广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现在主要分布在阳山的阳城镇元江的蕉迳村,使用者约400人。讲阳山湖广话的人,据《欧阳氏族谱》记载,祖上由湖南郴州市宜章县麻田镇麻田村迁入,至今居住于蕉迳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阳城镇石彻圹下村、七拱的新圩大江齐头坑村、黎埠镇界滩村也有几百人讲湖广话[2]。由于阳山境内的湖广话使用者较少,至今还没有什么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四)星子话

星子话本来主要分布在连州市星子、大路边等乡镇及龙坪、保安、瑶安等乡镇部分地区[15]。星子话内部差异不大,在连州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影响最大。据当地人说,祖上几百年前从江西潘阳湖畔星子县迁来。在阳山主要分布在黎埠、黄坌、秤架等乡镇村落的部分居民中使用。星子话有25个声母、 36个韵母、5个声调。星子话语音特点:声母保留古双唇不送气浊塞音[b]和舌尖前不送气浊塞音[d];古入声韵塞音[-p]、[-t]已全部丢失,只剩下一小部分受[-k]音尾的字和带有轻微喉塞音的字;古鼻音尾韵母[-m]已基本消失;有撮口呼韵母;古见母部分字与精照母部分字能构成对立;有介音[i]、[u];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多读送气清音等[16]。星子话的亲属称谓加词头阿,如阿爸、阿叔;星子话诚自己为“行”,对人称自己父亲为“行”;称别人为“夏老”,称对话人为“懈”[17]。

(五)粤北土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与湘南土话,桂北平话,有近缘关系,使用大多与客家方言穿插交错分布,《中国语言地图集》称其为“韶州土话”,目前其语系归属仍旧不明[15]。阳山的粤北土话现在是一种濒危汉语方言,已退居在少数村镇居民当中使用,形成一个个方言岛,很多说粤北土话的老一代人对内用土话,对外已经使用本地话或客家话交流了,而年轻的下一代已经基本不会说了。阳山的粤北土话包括山佬话和船话。目前,阳山境内的东山约还有5千人使用山佬话。船话则集中在水上居民群体中使用。

(六)标话

被称为古粤语“活化石”,因该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音节、词汇,融合了古百越族的部分语言。其音调较高,主要特点近于壮侗语族,其中许多词汇跟白话、普通话完全不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目前的阳山也只仅有少数村寨使用。

(七)勉语藻敏方言

“勉”指瑶族所使用的语言,即通常说的瑶语或语言谱系分类上所称的瑶族语言。瑶语分有勉、金门、藻敏和标敏四个方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勉)语支。阳山县的秤架瑶族乡是当地瑶族人的集聚地。秤架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距离县城49公里,总面积587.7平方公里,约占阳山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阳山的瑶族祖先最早从古之楚地迁至福建,后至江西、广西,于明朝时期迁徙至广东阳山枰架太平洞村。他们多数讲瑶族勉语藻敏方言,藻敏方言没有送气清塞音声母,但有清塞音声母有送气和不送气两个变体;没有合口介音,没有复辅音[18]。元音不分长短,没有清化鼻音声母,没有颚化和唇化音声母,声母简化是这个方言的特点。其他相对比较集中讲藻敏方言的地方还有阳城城北东、北西等。阳山县各方言大致分布概况可见图1。

五、结语

以上分别介绍了阳山各种方言的分布、特征、归属、渊源及其在当地的使用范围等。当前阳山人相互交流时多以阳山白话、客家话或其他当地方言为主,具体交流时,往往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同时并用,甚至一个家庭里会同时使用多种当地方言。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走进阳山,阳山人使用普通话的场合也已经逐渐增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阳山地处山区,有些方言由于使用人口少,分布较分散、偏僻,已经到了濒危边缘。在阳山白话、客家话、粤语和普通话的多重夹击下,阳山一些地方方言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图1 阳山县方言大致分布图

注释:

(1)2015年7月1日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阳山县行政区划为12个镇,1个乡。12个镇是阳城、小江、七拱、黎埠、太平、岭背、青莲、江英、黄坌、杜步、大崀、杨梅;1个乡是秤架瑶族乡。但本文为了与先前学者调查研究的划分一致,还是沿用了10个镇,11个乡和1个秤架瑶族自治乡的划分。

[1]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自然地理.[EB/OL].[2016-06-01]. http://www.yangshan.gov.cn/info/4000167586.

[2]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阳山概况. [EB/OL].[2016-06-08].http://www.yangshan.gov.cn/info/49297.

[3]甘于恩. 广东阳山土话的语音特点初探[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18-32.

[4]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阳山县志[M]. 上海:中华书局,2003.

[5]余伯禧,林立芳.韶关方言概述[J].韶关大学韶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粤北文史专辑),1994(3):79-87.

[6]詹伯慧,张日昇.粤北十县(市)白话的语音特点[J]. 方言,1994(4):281-285.

[7]林立芳,庄初升.粤北地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概况[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7.

[8]许洁红. 广东阳山粤语语音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13.

[9]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阳山概况[DB/OL].[2010-11-01].http://www.gd-info.gov.cn/shtml/ysx/zoujin/gaik/ 2010/11/01/29528.shtml.

[10]庄初升. 粤北客家方言分布和形成[J]. 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4.

[11]清远日报.阳山客家的发展史.[EB/OL].[2016-06-01].http://www.yangshan.cc/wenhua/lishi/241.html.

[12]庄初升. 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J]. 东方语言学,2008(2):44-56.

[13]邹晓玲、丁沾沾. 粤北洞冠水流域的“军声”[J]. 文化遗产,2011(2):140-146.

[14]李冬香. 广东阳山黎埠镇下里话的音系及其特点[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93-95.

[15]李冬香. 粤北土话的分布和使用人口[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9.

[16]胡性初. 广东连州市星子话语音纪略[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91-98.

[17]梁猷刚. 广东省北部汉语方言分布[J]. 方言,1985(2):89-104.

[18]龙国贻. 藻敏瑶语语音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6-05-20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4XYY017) 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 ( 14JHQ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2.4

A

1673-8535(2016)04-0058-05

孔桂英,(1973-)女,广东阳山人,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土话客家话阳山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写好中国字
写好中国字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湘南濒危土话的程度分级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