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干象综合防治技术

2016-12-17张妍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进展

张妍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 营口 115213)



杨干象综合防治技术

张妍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 营口 115213)

摘要文章总结了杨干象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预测预报、检疫、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综合治理杨干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杨干象;防治技术;进展

杨干象(Cryptorhynchuslapathi),又名杨干隐喙象,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象甲总科、象甲科隐喙象亚科、隐喙象属的1个种。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钻蛀危害,造成树木风折,生长衰弱,甚至大片死亡。扩散快、危害重,是杨树毁灭性害虫。先后4次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总结现有的防治方法对杨干象的综合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是目前杨干象防治的主要方法,多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据杨干象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性,本着治早、治小和把害虫消灭在严重为害之前的原则,杨干象的防治应重点在一、二龄幼虫期进行,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防治期应在四月中下旬。

1.1 化学药剂选择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有:辛硫磷乳剂、杀螟松乳剂、氧化乐果乳油、灭幼脲油剂、抑食肼油剂、甲胺磷乳油、氯氰菊酯等。张恩绵等研究认为用50%辛硫磷乳剂、杀螟松乳剂,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农药20~40倍液点涂幼虫排粪孔,杀虫效果可达94%以上。苗建才发现灭幼脲油剂可抑制杨干象表皮几丁质的合成达15%以上,灭幼脲胶悬剂抑制杨干象成虫精巢和卵巢的发育,可使成虫产卵量降低40%~70%,使卵的孵化率降为0。迟德富研制出一种生长调节剂抑食肼油剂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效内吸作用,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成虫期1%抑食肼油剂进行喷雾防治,可以降低产卵量。赵志成通过11种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50%甲胺磷乳油可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具体为用其30倍液对1年生幼树涂干防治,80倍液对2年生幼树人工喷雾防治、对3年生幼树机械喷雾防治。李国伟采用树干注药防治杨干象,以2%高效氯氰菊酯杀死率最高。

1.2 施药方法选择

施药方法目前主要有喷冠法、喷干法、涂药环法、环扎法、注孔法、点涂法、堵药法、毒签法、刺皮涂药法等。为避免树干喷药法要求药剂浓度大、浪费多、残效短、成本高等缺点,金大勇用环扎法和注孔法防治杨干象,其中环扎法防治效果较好,指在树干1 m高处环剥1/2周长的表皮,深达韧皮部,环剥表皮宽度5 cm,用宽5 cm,厚5 mm的棉花包住削面,将棉花外面裹紧2层10 cm宽的塑料薄膜。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塑料薄膜内的棉花上,至棉花充分吸收药液为止。尚海庆也开展了防治杨干象施药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剂注射法对供试杨树中杨干象幼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虫体较大时,点涂药油法对杨干象的防治效果不佳,点涂药油封膜法对杨干象的防治效果远好于点涂药油法,但不如水剂注射法。 陈俭认为在初孵幼虫期1~3年生树木用点涂方法是最佳方法,可减少害虫对树木的影响和损失,对4~6年生树木采用打孔注药的方法较为适宜。

2生物防治

为避免化学防治药剂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目前用于对杨干象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利用捕食性天敌动物、天敌昆虫及天敌微生物。

2.1 捕食性天敌动物

大斑啄木鸟[10]、棕腹追木鸟[11]以及蟾蜍都可捕食杨干象,要保护天敌动物,避免人为捕杀,还可采用林地挂人工鸟巢招引啄木鸟等方法防治杨干象。

2.2 天敌昆虫

郑宝来发现肿腿蜂对杨干象幼虫的最高寄生率可达60%[12],舒超然发现兜姬蜂也对杨干象幼虫有一定的抑制能力[13]。可从有分布的省区人工助迁或开展人工饲养工作。

2.3 天敌微生物

李亚杰(1981)用含孢子10亿·mL-1球孢白僵菌的稀释液点涂坑道口,药效可达90%以上[14]。王颖用24 000条·mL-1斯氏线虫点涂排粪孔,其野外防效也能达到73%以上[15]。曹庆杰(2015)对布氏白僵菌对杨干象的侵染过程进行了观察[16]。

3物理防治

3.1 捕杀法

在害虫密度不大,为害高度在2 m以下时,可以采用此方法。修除有虫枝条、锤击卵和幼龄幼虫、人工捕杀成虫(如震动树枝,将震落假死成虫扑杀)等。

3.2 诱集法

高瑞桐,利用杨干象成虫对杨树树干伤口分泌物的趋性,对林分内的衰弱木、病虫木进行人工造伤处理,诱杀效果明显[17]。

4预测预报

做好预测预报,对杨干象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肖艳利用回归法测算杨干象幼虫活动的回归式为始建期:Y=42.38-4.5X,高峰期:Y=77.73+3.7X(式中X为4月份平均温度,Y以4月15日进行换算)。此外,用有效基数法和多元回归法预测了杨干象的发生量[18]。张福丽研究了气象因子与杨干象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响杨干象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可归结为:1月平均温度(x16)、2月极端高温(x23)、3月平均温度(x26)、4月极端低温(x34)、6月降水量(x45)和7月极端低温(x49)。除6月降水量为负相关外,其余都为正相关[19]。

5严格检疫

加强产地和调动检疫,严禁带虫苗木和原木调出。严格检疫,及时清理虫害木并进行除害处理,是防治杨干象传播的有效途径。

6抗虫品种选育

杨干象对寄主有选择性,不同树种对杨干象的抗性不同。曹庆杰等认为杨树品系抗杨干象水平与其木质部和韧皮部硬度有相关性[20]。多数学者认为各地的乡土树种抗虫能力较强[21-25]。目前国内外广泛利用生物技术来选育抗虫新品种。生产上要注意抗虫品种的选育,避免盲目引种,做到适地适树,促进林木健壮生长,提高整体林分对杨干象的抗性。

7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营林技术是增强林木抗病能力的重要措施。首先,应选用无虫害的大苗,保证苗期健康。其次适当控制苗木栽植密度,适时增施N、P、K肥,提高抗病能力。此外,营造混交林,因为混交林不但可以维持和提高地力,加快林木生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使其不利于害虫繁殖扩散,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即使营造杨树纯林,也要采取品种多样化,改变品种单一的状态。创造一个合理、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有虫不成灾,提高林分的自身调节能力,实现生态平衡[26]。

8展望

杨干象防治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效果较好,在化学防治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低残留、低污染的化学药剂研究与筛选,以及高效、省时省力的施药方法。生物防治方面,要加大天敌的保护、繁殖、迁移、引进力度,增加杨干象天敌在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充分发挥抑制杨干象的作用。此外,选育抗虫杨树品种也是预防杨干象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品种选择时,除抗虫性之外,所选品种对栽植区域的适应性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最后,通过抗虫品种选择、抚育管理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树木和杨干象天敌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的能力,实现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自然调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张恩绵.关于杨干象的化学防治.辽宁林业科技,1983(2): 43-45

[3]苗建才,迟德富,郝然喜.灭幼脲对杨干象作用机制和防治的研究.林业科学,1994(4): 325-331,385

[4]迟德富,苗建才,卜金祥. 抑食肼油剂防治杨干象.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5): 23-25

[5]赵志成,王久明,魏国祝.杨干象化学防治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01(1): 27-29

[6]李国伟,王金华,宋彩民,等.树干注药防治杨干象效果.北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87-90

[7]金大勇,吕龙石,李龙根.用环扎法和注孔法防治杨干象.林业科技,2003(3): 31-32

[8]尚海庆,王振.不同施药方法防治杨干象效果比较.安徽农业科学,2009(35): 271-272

[9]陈俭,王宁,赵岩岩,等.不同农业打孔注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研究.吉林农业,2011(8): 57

[10] 张仲信.利用啄木鸟防治杨树蛀干害虫.森林病虫通讯,1992(4):35-36,24

[11] 赵连吉,赵凤华,赵博,等.杨干象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森林病虫通讯,1999(3):25-26

[12] 郑宝来.我省的杨树检疫害虫及其控制对策.吉林林业科技,1986(3):28-32

[13] 舒超然,党中玉.杨干象幼虫的一种寄生蜂.昆虫知识,1988(3):55

[14] 李亚杰,中召开,林继惠,等.杨干象虫的生物学和防治.昆虫学报,1981(4):44-50

[15] 王颖,于振福,孙海双,等.斯氏线虫繁殖技术及其防治杨干象的初步研究.林业科技,1992(1):31-33

[16] 曹庆杰,迟德富,宇佳,等.布氏白僵菌侵染杨干象幼虫体壁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5):100-105

[17] 高瑞桐,程传礼,魏建华.杨树树干伤口分泌物引杨干象.森林病虫通讯,1991(2):34

[18] 肖艳.杨干象预测预报技术.辽宁林业科技,1999(4):12-13

[19] 张福丽.气象因素对黑龙江省三种病虫害的影响及预测预报.东北林业大学,2009

[20] 曹庆杰,迟德富.杨树品系抗杨干象水平及其与木质部和韧皮部硬度等关系.林业科学,2015(5):59-70

[21] 徐庆亮,金伟,杨振学,等.灯塔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的调查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47,149

[22] 张贵学,原中园,胡楠楠,等.沈阳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2014(3):60-61

[23] 张兴芬,刘毅,王敏,等.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的调查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2005(3):23-24

[24] 高瑞桐,秦锡祥,陈鸿鵰,等.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森林病虫通讯,1987(3):18-20

[25] 谢伟,蔄胜军,纪纯阳,等.杨树品系对杨干象抗性研究初探.辽宁林业科技,2011(5):18-22,47

[26] 金大勇,吕龙石,李龙根.我国杨干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6):75-77

欢迎订阅2016年《防护林科技》月刊

《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3-1335/S。欢迎防护林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以及林业院校师生订阅。

《防护林科技》立足三北,面向全国,为全国六大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平原绿化、治沙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试验研究、实用技术、生产经验、建议、讨论、综述、简讯等;刊登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合开发利用和多种效益等方面的文章;同时也刊登与防护林建设密不可分的种苗、造林、林木育种、速生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学科领域的各类稿件。

《防护林科技》为月刊,大16开本,彩色封面,每期定价16.00元,全年192元。现在开始征订2016年《防护林科技》,读者可以直接通过邮局汇款到防护林科技编辑部订阅,我刊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合意大街8号《防护林科技》编辑部,邮政编码:161005。联系电话:(0452)8072309。也可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4-244;或通过天津联合征订服务部订购,地址: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邮编:300385,电话:(022)23973378

http://FHLK.Chinajournal.net.cn E-mail:FHL8072309@163.com 工作QQ:2387531201

作者简介:张妍(1985-),女,山西祁县人,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杨树有害生物防治与有益生物利用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7

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1.050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1-0121-03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恩施州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烟草黑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