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地区杨树蛀干害虫种类及其防控措施
2016-12-17张伟业
张伟业
(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地区杨树蛀干害虫种类及其防控措施
张伟业
(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辽宁 朝阳 122000)
杨树是朝阳地区的重要造林和经济林种之一,同时在农田林网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防风固沙的屏障作用。近年来,随着杨树造林面积的逐渐扩大 ,对杨树优良品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不仅对杨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而且严重破坏杨树的材质。一旦遇到较大的风雨天气,造成许多枝干折断,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文章通过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种类识别、危害特点及成灾原因等进行调查,对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的指导思想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朝阳地区;杨树;蛀干害虫;防控措施
杨树是朝阳地区的重要造林和经济林树种之一,同时在农田林网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防风固沙的屏障作用[1]。近年来,随着杨树造林面积的逐渐扩大,控制杨树蛀干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减轻其对杨树的危害,已成为本地区保护杨树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的重要课题[2]。通过对朝阳地区危害杨树的蛀干害虫杨干象(CryptorrhynchuslapathiL.)、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tabaniformisRoot.)、青杨天牛(SaperdapopulneaL.)、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等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 杨树主要蛀干害虫种类识别及危害特点
1.1 杨干象
成虫体长8~10 mm,长椭圆形,黑褐色,无光泽。喙、触角及跗节赤褐色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着白色鳞片。前胸背板两侧,鞘翅后端1/3处以及腿节上白色鳞片较密,并混杂着直立的黑色毛簇。卵乳白色。
幼虫体长约9 mm,乳白色,胸部弯曲,略呈马蹄形,全体疏生黄色短毛,胸足退化。头部黑褐色,上颚黑褐色,下颚及下颚须黄褐色,头颅缝明显。
成虫发生于6月中旬到10月,但羽化期较短,仅一个月,盛期为7月中旬。幼虫4月中旬开始危害活动。成虫出现后,爬到嫩枝或叶片取食作补充营养。在枝干上取食时,先咬一圆孔,将喙深入形成层内危害,被害的枝干留有无数针刺状小孔。飞翔能力强,并有假死性。幼虫横向取食,并在树干被害处留有刀砍状痕迹。
杨干象主要危害幼树,致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树木难以成林成材。
1.2 白杨透翅蛾
成虫体长为11.3~20.8 mm,翅展22.5~38.8 mm,青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橙黄色横带,头部半圆形,头和胸部之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头的顶部有一束黄褐色毛簇,近似棍棒状触角,且端部稍微弯曲,长度约为前翅的1/2。雌蛾触角栉齿不显著,端部光秃;雄蛾触角具有青黑色的牙齿,两列。
卵黑色,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30 mm,头宽3 mm左右。初龄幼虫淡红色,老熟幼虫乳白色,圆筒形,头部浅褐色。胸足发达,末端有深褐色的毛。
幼虫在坑道末端过冬,开始活动时间为4月中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出现成虫,并交尾产卵。6月上旬新孵化出的幼虫侵入,下旬进入侵入盛期,侵入后在树干内蛀食坑道,一直危害杨树到10月中旬,直到越冬。
幼虫初孵时体长2 mm左右,从卵壳脱离后,爬行在树干上,当找到适宜的场所侵入时,先咬破树表皮,吐丝并缀连着嚼剩的碎屑,将身体在其中隐入,再继续钻蛀韧皮部,侵入的过程排出嚼剩的碎屑和便。
一般在树木幼嫩部位侵入,这些位置易于咬破钻蛀,1年生幼苗多在梢部叶腋或叶柄基部侵入。梢端或叶片枯萎就是已有幼虫侵入的标志。
1.3 青杨天牛
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
成虫体黑色,全身密被金黄色绒毛,其中间杂黑色绒毛,鞭状触角,背面平坦,前胸无侧刺突,两侧各有一条较宽的金黄色纵带,鞘翅布满黑色粗糙刻点,并着生淡黄色绒毛,每鞘翅上各生4~5个金黄色绒毛组成的圆斑。
长卵形的卵,一端稍尖,中间稍微弯曲,老熟幼虫深黄褐色,体长10~15 mm,气门褐色,虫体背面有一条明显的中线,蛹片11~15 mm,初为乳白色,以后变褐色,腹部背中线明显。
青杨天牛1年1代,一般以老熟幼虫在树枝的虫瘿内越冬,翌年春天开始活动,化蛹从3月下旬开始, 4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卵发现在5月上旬,并在5月中、下旬相继孵化为幼虫,侵入嫩梢为害,10月上、中旬开始越冬。成虫羽化时间比较集中,一般在白天中午前后最多,也最活跃,羽化成圆形,成虫食树叶边缘补充营养,叶片被害后呈不规则缺刻,产卵前已用产卵器在树梢试探,然后用上颚咬成蹄形的刻槽,产卵其中,刻槽多在2年生的嫩枝上,当年生的新梢上较少,刻槽位置与树龄有密切关系,2~3年生的幼虫树刻槽在主梢上,4~5年生以上的树以树冠周围的侧枝上较多。
1.4 光肩星天牛
成虫漆黑,略带紫铜色,并具金属光泽,前胸两侧各有1个刺状突起。触角自第3节起各节基部呈灰蓝色 ,头部和体腹面被银灰和蓝灰色细毛。幼虫大部分将头缩入在前胸内,外露的部分为深褐色,体呈乳白至淡黄白色,前胸背板后半部具褐色凸字形斑纹。
光肩星天牛在北方2~3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干内越冬,7月成虫羽化后,并在产卵前先在树皮上向外咬一口椭圆形或近圆形的羽化孔,在咬的圆形凹入的产卵穴产1卵,初孵幼虫大多先在树皮下蛀食一定时间,再蛀入木质部危害,幼虫在10月下旬在韧皮部越冬,翌年6月下旬幼虫又蛀入木质部并在木质部形成各种形状的坑道,隔一定距离在树皮上开口作为排粪孔,幼虫在树皮下蛀食时,排出的木屑为褐色,而在木质部取食时,排出的木屑为白色,有时在被害处还有树汁流出,坑道弯曲,但多与树干纵轴平行。成虫食叶和嫩枝的皮,幼虫于树干的皮层和木质部内向上蛀食,隧道内有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另外,在本地区危害杨树树干的害虫还有柳蝙蛾(PhassusexcrescensButler)、蒙古木蠹蛾(Cossuscossusmongolicuserschoff)、山杨干基天牛(SaperdacarcharisasL)、杨十斑吉丁虫(Medlanophiladecastingmafabr)、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variolosa(payk)]、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rusticusL.)、薄翅锯天牛(Megopissinicawhike)、桑天牛(Aprionagermari)等。
2 杨树蛀干害虫成灾原因
朝阳地区杨树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根本原因:一是生态问题,该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植被稀少,人为活动频繁,天敌种类和数量极少,生态环境较脆弱,为杨树病虫害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二是人工纯林面积过大,在杨树品种选择上偏重生长特性,忽视了抗病虫性状;三是防治手段不科学,长期单一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在杀死害虫同时也杀伤了天敌和其他生物;四是病虫害治理方式落后,把防治单纯看作一种技术,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诸多等因素相脱节,无法形成与营林生产,经济科学,环境科学高度结合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理模式[3]。
3 防控措施
3.1 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的指导思想及控制策略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密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森林健康,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开展专项治理,大力推行无害防治,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
防治策略:以持续控灾为中心,生态控制为基础,虫情监测为依据,生物防治为重点,无公害防治技术为手段,在分类施策的前提下,加大监测力度,实行全面监测,以测报指导防治,注意引进先进的有关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有效的实用技术,坚持林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实现持续控灾,促进森林健康[4]。
3.2 防控措施
3.2.1 加强检疫 苗木出圃和造林前进行检疫,发现有虫苗木立即销毁,防止带入造林地。
3.2.2 营林措施
(1)消除虫源,造林前清除林地周围的有虫树木,消灭虫源,防止侵害健康树。
(2)营造混交林,优化树种结构,采取科学造林营林措施,要适地适树,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混交树种和抗虫杨树品种,并可营造引诱树种,合理采取林农间作,以耕代抚,间作物夏季选择黄豆、花生、蔬菜等,秋季可选择多花黑牧草、紫花苜蓿、油菜等。
(3)做好林地卫生,清除落叶,对无培育前途的虫源树,施以卫伐,立即清除销毁。
3.2.3 人工防治措施
(1)捕捉成虫。人工捕捉成虫是防治的一个有效措施,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新植林、幼林与中龄以上林分镶嵌分布的特点,林内悬挂木段招引啄木鸟,木段悬挂高度距地面3~5 m,南北主位,每隔12~20 hm2可设一个巢区,每巢区悬挂木段3~4个,这样招引啄木鸟栖息,用以防治幼龄林蛀干害虫,另外,完善对捕杀益鸟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林区悬挂木牌,显示禁止捕杀益鸟,并提高人们对益鸟保护的意识。
(2)林间释放肿腿蜂。“以虫治虫”是一项生物防治措施,肿腿蜂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由于蛀干性害虫多寄生在植物内部,使用化学药剂不易达到防治目的,而利用肿腿蜂这类寄生蜂来防治则效果显著。释放方法是在天牛幼虫期,对有蛀孔的杨树每株释放肿腿蜂100头左右,一般连续放3年,肿腿蜂肿群数量达到一定值,可以在释放地繁衍扩散,从而使防治范围扩大,防治效果愈趋明显。
(3)性信息素诱捕法。对白杨透翅蛾的诱捕,在有代表的林地提前诱捕观察,当诱捕第一只雄蛾时,即开始大面积的防治,在树林中,棋盘式设置诱捕点,0.2~0.3 hm2设一个,林缘适当多设一些,在农防林中150~200 m设一个诱捕点,线形等距离排列,诱芯钉在胶面中央,固定在树干1.3~1.5 m处的向阳面,诱捕点涂2次胶,每次涂20 g,在苗圃和幼林中,制一标牌,在其上涂胶钉芯。
3.2.4 药剂防治
(1)点涂。在7—8月针对白杨透翅蛾, 4月下旬—5月中旬针对杨干象, 5月中旬—6月上旬针对青杨天牛, 3月上旬—4月针对光肩星天牛应用药剂,40%氧化乐果,50%杀螟松30~40倍液,用毛刷或毛笔蘸药点涂刻槽和虫孔处,涂药量以排出气泡为宜。
(2)涂环。在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的虫态为幼虫时期,也就是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上旬这段时期,用50%杀螟松、40%氧化乐果、50%辛硫磷药与水比为1∶1。用排笔、毛刷蘸药,在虫孔或虫瘿上方5~6 cm处,涂成环状药带,宽度8~10 mm。
(3)堵孔注药。在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等为幼虫时期,也就是每年的8月、6月下旬、9月和4月下旬~5月中旬,先清除虫口粪便屑,后插进磷化锌、磷化铝毒签或塞进磷化铝片0.1 g,最后封住虫孔。
在每年的5—7月,用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2次,间隔7~10 d。
在杨树蛀干害虫的成虫虫态时期,用50%杀螟松1 000~15 000倍液,40%氧化效果,2.5%溴氰菊酯800倍液,每隔7~10 d,喷雾1次毒杀成虫。施药后1月内遇雨,须重新喷药。
4 结论
朝阳地区危害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的种类是杨干象、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等。杨树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不仅对杨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而且严重破坏杨树的材质。若遇较大风雨天气,会造成许多枝干折断,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使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杨树的蛀干害虫对杨树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杨树资源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坚持以持续控灾为中心,以生态控制为基础,以虫情监测为依据,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手段,在分类施策的前提下,加大监测力度,实行全面监测,以测报指导防治,注意引进先进的有关营林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和有效的实用技术,坚持林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森林健康为目的的防治策略。
[1] 孙永平.辽宁省森林病虫害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00(3):13-16,46
[2] 张跃彪,萧放,崔伦.辽西地区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J].辽宁林业科技,2002(1):33-34
[3] 李亚杰.中国杨树害虫[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杨维宇.抚顺地区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005-5215(2016)12-0094-03
2016-10-27
朝阳地区森林昆虫资源调查及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张伟业(1986-),男,辽宁朝阳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营林工作.
S763.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