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涵建设的几个问题*
2016-12-17阳天明
阳天明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高校学分制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涵建设的几个问题*
阳天明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其主要通过各级监控组织人员依据一定的监控标准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反馈,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保障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分制改革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观念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的同时,也在促使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以适应学分制改革形势的要求,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面对学分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应根据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促进学分制下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1 提高对监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观念关系到工作方式的选择、工作标准的制定以及工作目标的确立,它决定着工作本身的效果及其发展方向。
1.1 全方位提高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面对当前各高校在招生、评估、考核及学生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竞争日渐激烈的状况,作为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重要保障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但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环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方面学校上下必须达成共识。
1.2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应体现于参与教学和服务教学之中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应是教学工作及教师的对立面,而应是教学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往习惯性思维是通过监督检查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完全把自身与教学工作及教师对立起来,易导致彼此对立情绪以及矛盾的产生,甚至会影响到彼此的工作质量。据此,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转变观念,监控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独立于教学工作之外,而是融入并服务于教学工作。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从监控的措施和方式等方面改变某些稍显“强硬或冷漠”的状况,积极地融入教学工作之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3 完善制度和措施以保障监控工作有序开展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高效和高质量的开展,不仅需要监控部门及人员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常规性工作。需要在学校层面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和措施,充分保障监控工作畅通无阻地开展,从制度方面提高全员对监控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的积极性。
2 加强监控工作组织与队伍的建设
学校开展监控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全面负责日常监控工作的机构、学校领导、督导团专家、二级学院系部监控机构、教师同行以及专职学生代表。其中教师层面各个层次的监控组织和人员,他们的学术能力、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和道德素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监控工作的质量,关系到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因此,在实施学分制的进程中加强监控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1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领导干部只有深入教学活动第一线,才能充分了解教学实际、正确解读教学规律,做出科学的决策,更好地形成良性的、注重教学质量的教学氛围。学校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针对领导干部参与完成监控工作的状况,形成制度性的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2.2 督导团专家由于特殊的角色地位成为监控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监控力量 督导团专家的职责既包括监督、检查教学活动所有环节(包括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参与监控工作的状况),也包括就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和重大性的问题向学校建言献策。为满足学分制下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高的要求,督导团专家的选聘不能采取行政化的方式,应该尽可能选聘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公正公平的行为方式以及平和的处事态度的人员来构建督导团队伍。督导团专家在履职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与教师及时沟通,充分深入学生中间听取学生意见,努力成为领导、教师、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2.3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分制改革在给学生学业更多选择和更大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压力以及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发挥更多的作用。虽然同一部门的教师最熟悉和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状况,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比较和竞争的态势,导致他们在相互听课、相互监督等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大多自发形成了彼此回避或是相互照顾等不成文的潜在行规,使得监控工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因此,在全面实施学分制的大环境中,学校必须在制度和措施上规范教师的监控行为;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竞争虽不可避免,但只有良性竞争才能提高彼此,才能提高部门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教师之间如果能够坦诚、公正地交流和沟通,一定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彼此均有价值和意义。
2.4 学生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体验者以及最终的体现者 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学生信息员,是整个监控队伍教和学两方面人员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他们的评价水平和能力、公正客观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参与的责任心等方面素养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和监控工作的质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少存在着某些教师如果要求不严、课堂“轻松愉快”、划定考试范围、普遍高分成绩等就会被学生认定为“好老师”的不良状况。因此,对学生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障学生信息员队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对于人员的奖惩措施、人员流动及淘汰的机制等方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既要规范和约束学生信息员的不当行为,又要鼓励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反馈课堂教学及学校其他影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管理的优势和作用。
2.5 转变监控工作机构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学校的监控组织机构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枢纽,它既要负责选聘、选拔并组织人员开展监控工作,又要全面收集整理监控反馈信息,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会同相关部门给出处理意见和建议,还要为学校及领导某些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为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监控机构及人员应转变观念,在管理之外更好地服务于参与监控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力争为他们创造出积极的条件及和谐的氛围,不断提高监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最大价值。
3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建设
随着学分制改革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学分制之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评价标准也必须进行调整、修订以及重新制订。监控评价标准是整个监控工作开展的依据,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并制约着监控的质量和水平。监控评价标准的调整、修订既要适应学分制下监控工作的整体要求,又要引导教师和学生在学分制下更好地发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鼓励教师努力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变革,又要提高学生适应学分制改革的学习能力和热情。所以,监控工作的机构和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学分制的本意和内涵,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科学地调整修订监控的评价标准,为保障学分制改革以及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4 加强监控工作中奖惩等措施的实施力度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一方面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教学问题(差错、事故等)的出现,另一方面是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出现教学问题的部门和教师的处罚以及对教学质量优异的部门和教师的奖励,必然是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本措施和手段。但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对部门和教师的处罚或是奖励存在着并不公正、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它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放纵着不能认真履职的部门和教师,也明显打击着认真履职、表现优异的部门和教师,而且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因此,加强对部门和教师行为奖惩的实施力度必然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监控机构对部门和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状况应尽可能地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不但要使其成为部门和教师年度考核结果的主要依据,而且也要成为各级、各层次的部门及教师评优,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活动推选的核心依据。相关的奖惩措施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到位,既要公正、公开地处罚不当行为,遏制某些教师讨好学生(如有意放松要求和管理、违规划定考试范围、无原则地提高成绩等)的不当行为,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先进行为,对表现优异且受多数学生衷心喜爱的教师可以提高其代课酬金标准或是奖励性酬金等,力争通过加大奖惩措施的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总之,在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内涵建设。唯有如此,才能促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观念和措施保持超越教学实际状况的态势,也才能促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好地彰显其意义和价值。
包头医学院2014-2016年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BY2014-B01)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