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
2016-12-17刘树根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畜牧兽医站363603
刘树根 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畜牧兽医站 363603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报告
刘树根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畜牧兽医站36360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中的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发红、苍白、消瘦等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已缺乏明显的季节性,常呈零星发生或隐性感染,受应激或混合感染时发病。该文介绍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通过临床诊断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显著疗效。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中的原虫病,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尤以夏秋季发病较多,以15~30 kg小猪最易感,病死率较高。现在以零星发生或隐性感染为主,多在受应激时才发病,经常呈混合感染。笔者诊治了一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6年4月26日,南靖县金山镇吴某猪场饲养母猪50头,商品猪存栏350多头,其中5栏共58头体重22 kg左右的小猪发病,起初是5~6头出现厌食、体温升高,畜主用退热抗菌消炎药物注射治疗,患猪体温很快恢复正常、采食也正常,停药后又不食、发烧,且猪群发病数越来越多。经过3 d后,患猪出现明显症状,高热、昏睡、厌食、喘气、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皮肤发红,出血斑或苍白,消瘦、呼吸急促等,并死亡7头。邀请笔者前去诊断,根据现场观察、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及时治疗,控制了疫情。
2 临床症状
小猪发病初期表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2℃,精神沉郁,眼睑浮肿,眼结膜潮红,流泪,嗜睡,流少量鼻涕,小便黄而短。注射解热镇痛药后,患猪体温很快恢复正常,食欲和精神状态也正常,但药效一过,体温又升高到41~42℃,不食或少食,反复发作。该症状蔓延较快,猪群其他猪只陆续发病。随着病情发展,患猪体温稽留在41℃左右,食量明显减少,鼻涕变浓,眼睑发黑,眼分泌物增多,小便短赤,大便干硬,咳嗽、喘气,耳尖、腹部发绀明显,个别在腹部或背部有出血点。病程较长的患猪体况消瘦,体温39℃左右,被毛粗乱,皮肤、黏膜苍白或黄染,小便黄色、似浓茶水样。
3 剖检变化
病死猪全身苍白,消瘦、黄疸,部分有出血点,特别是背部、腹股沟、乳头出血明显;剖检可见鼻咽、气管黏膜充血,气管内有较多白色或淡黄色黏液或泡沫。但主要病变在胸部,可见胸腔积液,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积有浑浊液体,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肺脏呈黄褐色,肉样变化明显,肺与胸膜黏连;肝脾肿大,有灰白色结节;肾肿大、瘀血,呈土黄色,质地变软;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外翻。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集患猪血液进行涂片,姬姆萨染色,在1 000倍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血浆中有紫红色球状小体,红细胞表面附着紫红色球状小体,使红细胞呈现不规则形态,如齿轮状、星芒状或多边状等。
5 诊 断
根据多年诊治经验,并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显微镜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 综合防治措施
1)对全群猪进行投药防治,按每吨饲料添加青蒿散 1 000 g、黄芪多维1 000 g、10%多西环素1 000 g、10%磺胺间甲氧1 000 g,混合均匀,连用7 d,停3 d后,再连用7 d。
2)隔离患猪,上午用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体重)+红典 (5 mg/kg体重)和炽焱清注射液(0.15 mL/kg体重)分别肌肉注射,下午用芩黄注射液(0.1 mL/kg体重)+磺胺间甲氧注射液(0.2 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
3)加强饲养管理,对整个猪场进行消毒,猪舍每2 d消毒1次,保持猪舍清洁干净;其次,加强猪场灭蝇、灭蚊、灭鼠等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经过7 d用药治疗,猪场患猪精神状态、食欲恢复很快,除2头感染严重猪死亡外,未出现新的病例和死亡,14 d后,笔者回访,猪群恢复正常。
7 体 会
1)该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的夏秋两季,主要是高温季节或气温骤变引起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猪群发病。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环境卫生消毒,定期驱除蚊虫、灭鼠等工作。
2)该病是由附红细胞小体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尽量避免使用安乃近等强效退烧药,急于让患猪退烧,容易导致病程延长、延误病情。
B
1003-4331(2016)04-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