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2016-12-17郑世堃
郑世堃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
郑世堃
(昭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随着信息全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与转型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和社会环境不契合的一些矛盾。通过人文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让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人文的土壤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现分析人文精神的内涵,指出大学生人文缺失的问题,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最后,论述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以及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具体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逐渐加深,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朝着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发展。表面上看不同国家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地位的竞争以及经济实力的竞争上,从更加深层的含义上讲,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竞争。怎样更好地、更加有效地提升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渐地转变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都以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基础,也几乎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来,但按照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还有着不少的问题存在。自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尤其是实施人才强化战略的前提下,不断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
现阶段,学者还未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作出统一的论述。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一直认为,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文内涵具有科学层面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真理的关注和探索。
(二)人文内涵具有道德层面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对于道德行为、自身修养、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念等的重视和追求。
(三)人文内涵具有价值层面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自由、公平、正义等价值的期盼和呐喊。
(四)人文内涵具有人本主义层面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人的重视、尊重以及人的主体性的赞扬和希望。
(五)人文内涵具有终极关怀层面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信念、生死、生存作用、社会价值取向等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通过以上对人文内涵的具体含义进行理解与总结,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指我们生存中一种关键的精神信仰,是每一个民族存在的灵魂体现,是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思索、探究,是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同时还是关于人的终极价值与关怀。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一)有些大学生存在功利思想
现阶段,我国对外经济不断开放,市场逐渐地向全球化发展,不少外部思想的涌进,以及人们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功利主义,这些思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一些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仅仅看重短期利益、追求物质享受以及忽略价值观念等功利主义思想。有些大学生,没有想着通过大学学习来实现自我的改造与提升,仅仅是能够在大学毕业时得到待遇好的工作、组成富裕的家庭以及赚到更多的金钱。更有些大学生过于追求名利,拜金、享乐思想严重,没有基本的奉献精神以及远大理想,更是缺少对于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感。而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仅仅看重成绩的好坏,只是追求成绩上的“高分”,而对于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没有重视,呈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
(二)有些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
功利思想在当代一些大学生中是较常存在的,而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信仰危机,对于自身价值观处于模糊的认识状态。我国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世界各地的思想逐渐涌入,思想观念的发展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进行,这些过多思想的涌入,对于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冲,加上有些大学生自制力有限,对于自身的改造以及提升不重视,就出现了信仰危机以及价值观迷失的现象。一些当代大学生经常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挂在嘴边,简单地以为共产主义只是不现实的东西,是空洞的、遥不可及的,只有现实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些学生对于权势以及金钱的追求热情高涨,而在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价值的实现方面却不重视,甚至有所抵触。
(三)有些大学生突破道德底线
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在大学生中发生的次数有所增多,一些大学生对于道德规范没有认同感,对于道德没有敬畏心,更有甚者妄加贬低社会道德。在道德底线不断突破的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逐渐消解,越来越多的错误价值观念、有违道德的行为逐渐被认同、被容忍,有些大学生甚至开始接受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在个人主义的思想冲击下,一些大学生仅仅出于关系自身的利益,做一些能够为自身带来利益的事情,就算是不符合道德规范也会去冒险尝试。而另一些能够为他人带来利益的事情,例如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事情,不能自觉地去做。更有甚者,一部分学生不按时交纳学校学费、采取非法手段骗取学校奖学金、抄袭他人的论文成果以及考试作弊、替考等。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地强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指引当代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实现当代大学生整体、全面、个性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当今社会处于逐渐转型阶段,持续的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文精神,营造人文精神培养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学校不断地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的发展导向倾向于市场化,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高校是人文精神培养和树立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树立、指引以及培养,可以让高等学校慢慢地建立人文环境,从而转变高校以往以教学为主、忽视人文培养的趋势,建立高校的人文精神,使得高校能够营造对大学生人文培养的有利环境。
(二)有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能提起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热情,没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一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出现严重的抵触思想。如果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能够显著地改善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死板化、教条化以及泛政治化的现象,同时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从而达到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
(三)有助于转变学生思想观念,促使人文精神的树立
针对一些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高校若不通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去引导学生,就会加剧价值观迷失的现象。高校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可以逐渐转变一些大学生现有的不正确思想,指引他们不断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人文思想观,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责任。
五、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
(一)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实现人文精神的彻底转变,应当跨越思想上的误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对大学生的人格树立作为工作的根本,这样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质与价值,才可以使人文精神理念得以体现,才能够消除工具理性观念所造成的误导。
工具理性观念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工具,但不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教育只是单纯的“教”,而缺失“育”的内容。所以,要从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的转变,摒除工具理性观念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才能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改革日新月异,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我们正走在信息全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转变,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武装自己。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以全球视角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作为依据,才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与革新。
(二)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
人文精神自身具有非常深刻的目的论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提供相应的目标以及方法,人文精神同时还具有非常深刻的内容论内涵,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指出相应的改革内容。
如果说,目的论从根本上必须以方法论作为基础保障的话,那么方法论从根本上则要以真真正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保障。这是因为内容对于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形式反过来又为内容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是目的论、方法论以及内容论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涵,是要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内涵。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出发,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实然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应然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存在的差异与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不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面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处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转型阶段,对于思想政治的价值认识,不能仅仅看成是对现行、以往的教育“翻版”,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超越现实的、面向未来发展的价值体现。思想政治教学实现这样的超越,就必须完成自我的认知以及批判,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自我的否定。
必须按照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新环境、新问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革新以及话语突破;必须按照社会变革的需求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持续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涵,寻找教育存在的新功能以及作用形式。唯有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才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掘人文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范围覆盖面全,不仅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还有政治理论知识,也包含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形成影响。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能够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基础,制定并完善学校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里涵盖的关于人文精神的相关教育资源,然后对所挖掘的资源进行筛选、融合以及提升,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思想政治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建立起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思想以及自主创新思想修养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载体作用,完成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强化学校对于学生的服务意识。必须重视大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整体、透彻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自身特征,在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课堂内容符合现实、融于生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课堂参与感,使得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收获经历、收获体验、独立思考、自主总结,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去了解、掌握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创新人文精神教学模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利的,教师就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地探索人文精神教学的新方法。
强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广泛地进行互动模式的课堂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照学生的实际,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开展合作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加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着重推广人文精神教学的实践模式,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社会调查,利用课余实践充当志愿者,切身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知道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从中得到自我改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采取网络教学方法,让学生以自己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工作,采取在线课堂、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灵活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提升对人文精神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情怀。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除了要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外,还应当持续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理论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人文精神,以自身的热情、品德以及知识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应当强化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培养,采取培训、座谈、研讨等不同的方法,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识、理论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素养,给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七、结语
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健全的思想人格,可以加大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民族精神的延续。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政治思想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要起到良好的桥梁与载体作用,让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情怀。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时,高校要通过充分发掘人文教育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文精神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等手段,不断强化学校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力度,让大学生能够真正肩负起国家发展与兴旺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1]徐晓婧.高校思政课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2]杜启蓉,杜启玉.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内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孙勇.人文精神:大学之魂[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
[4]卢营.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J].山海经,2015,(22).
[5]兰陈妍.论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6]王廷子,黄元全.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内容及对策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责任编辑:姚青群]
G641
A
1008-7346(2016)01-0035-04
2016-01-13
本文系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以来滇东北民族地区历史与社会变迁研究(编号:YB2014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郑世堃,女,云南昭通人,昭通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思政专业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