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的温度
2016-12-17李仕羽周瑞丰受访者提供
◇ 文|李仕羽 周瑞丰 图| 受访者提供
纸质的温度
◇ 文|李仕羽 周瑞丰 图| 受访者提供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读书”逐渐成为朋友圈刷屏的高频词。
人们用形式多样的语言表明自己与这一“传统文明载体”的关联:无论是以一杯香茗、一页新书跟世界道一声早安,还是晒出用周末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写就、墨迹未干的读书笔记,抑或来一段安详又喧腾的读书会影像。
诚然,读书,尤其是纸质阅读,是这个时代值得坚持的一种良好品质。
曾几何时,透过冰冷的钢化玻璃屏,汹涌澎湃的信息让人目接不暇,人们身处一波又一波文字的轰炸中并乐此不疲。
地铁、公交乃至大街每一个角落,随时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他们紧握着手机,沉醉于摆弄阅读客户端与社交软件。
长篇深论不再受待见,“微言大义”占领市场;大部头论著积满尘埃,“一张图读懂……”“一分钟搞清楚……”的标题开始大行其道,只留下140字空间的微博,让“段子手”成为网民新的追逐对象。而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我们早已习惯于“百度一下”,却再也不会专门查阅《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阅读的时代,这也几乎是阅读史上最糟糕的时代。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芒罗如是说。
伴随着那些曾经摩肩接踵的书店一个个挣扎着站起来又倒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庆幸这并不是传统阅读的穷途末路。
打开搜索引擎,以“阅读”为,将时间限定两年内,会看到新的变化已经发生,就在当下。
那是实体书店笃笃回归的脚步声。
2015年11月3日上午9点半,亚马逊在西雅图大学城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未来,这一数字将增加至400家。曾经一手把实体书店带入深渊的电商巨头,再一次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的“逆行”并不孤独。
一个月后,当当宣布,要在未来3年内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浙江新华集团将目标对准宝岛台湾,连开4家“博库书城”;唐宁、联合书店、小书虫等品牌书店更是纷纷与商业地产联姻,继餐饮、电影院、儿童业态后,书店逐步成为购物中心、大型商场的全新“标配”——传统书店,正以一种复合模式“书店+”的姿态卷土重来。
重庆也不例外。
西西弗书店在成功占领解放碑、观音桥、杨家坪等各大商圈后,正以重庆为核心,迈出向全国进军的步伐。向来为“高大上”代名词的“方所”,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纸质阅读的“铁杆粉丝”。精典书店则把更多的关注目光聚焦到了本土文化,热衷于邀请重庆土著文艺精英做客。更毋须提24小时为读者点亮思想之光的重庆购书中心,“哪怕整个城市全部沉入夜晚,这里的灯也要亮着。”
如今许多重庆市民的钱包里除了各大百货商场的VIP卡、购物卡,往往还揣着一两张书城的购书卡、图书馆的借书卡。对他们来说,读书,并不是高堂之上独有的雅事,人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啜饮文化的甘露。
截至去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图书分馆数量达210个,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面积达13.3万平方米,到馆读者1245.42余万人次,图书外借991.7万册次。重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面积达46万平方米,到站人数480万人次,基层群众阅读率进一步提高。
又一次,书店与图书馆的灯光,成为一座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色。
是什么让纸质阅读重新回到了现代人的选择中?
或许因为,回归纸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手捧一本略显陈旧的厚书,虽然不如手机轻便,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但恰恰是这厚重之物真实地记录下了文化的传承。前人翻阅折过的书脚,父亲当年阅读时留下的记号,间或的零星笔记,乃至那些随手写下来的字迹,都永远成为这本书的印记,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裹挟着书香的余温,所有的心得感悟也因此传递到了后人手中。
或许因为,回归纸质,是一种情怀的释放。
是否还记得,某个冬夜躺在被窝里读的古今中外小说或野史,我们像包法利夫人那样从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像,又在真实的生活中扮演自己喜爱的文学角色,从而完成对自我的塑造:读红楼,绕不开内心那一片缠绵和伤感;读水浒,会为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击节叫好;读聊斋,忍不住不时竖起耳朵,拿眼看看窗外有无动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会为穷人的孩子保尔和富人的女儿冬妮娅最终不能结合而叹息……那时候,总会觉得离这个喧嚣的世界很远,离书中的人物很近。
手捧一本略显陈旧的厚书,虽然不如手机轻便,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但恰恰是这厚重之物真实地记录下了文化的传承。
或许还因为,回归纸质,是城市气质养成的必经之途。
一个城市的阅读史,永远折射着城市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历史。如果说多年来重庆因坚毅的气质、活力奔涌的创造、飞速发展的经济而美丽,如今,这座城市正在摩挲书页、捧卷而读中逐渐强壮它的精神血脉。这里有不断兴起的各类读书会,有刚刚成立的读书联盟,更有连续九年举办的读书月,书香因子深深渗入每个重庆人身上,人们用阅读这种古老而温煦的方式,聆听文化的钟鸣,也让读书在为重庆滤去浮躁、沉淀内涵的同时,成就了它独特的气质。
人需要碎片化的浅阅读,更需要有厚度的深阅读。
面对众声喧哗,我们重拾那一段不容虚度的旅程,把脚步放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因为即使整个世界跑在你前面,书却会与你一同上路。
The Paper's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