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评价
2016-12-16张静
张静
摘要: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侧重于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发展都相对滞后。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模式之后,人才评价机制缺失,都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分析了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希望能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评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评价;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引言
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2014年1月2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作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该意见稿指出了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吹响了管理会计革命的号角,新思想、大讨论不断涌起。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两大重要分支,其功能与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各有侧重但都极为重要。财务会计侧重于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人员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作为与财务会计数据来源、工作方法、报告方式等都不尽相同的会计手段,对于我国建立现代财政、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建设完全市场经济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管理会计本身,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评价是其重中之重。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现状及原因分析
人才匮乏依然是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量上,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会计人员总数逾1600万,但全国会计领军人才仅1132人,不足会计人才总量的万分之一。质量上,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权威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认定机制,即使是目前为多数人认可的CMA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拥有CMA资格的不过2000余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依然集中在基础财务会计人才领域,会记账的财务会计不少,高端会计人才却相对不足,尤其是能为决策服务的管理人才更为匮乏。
(一)基础环境薄弱,阻碍管理会计人才发展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美国企业中,约有90%左右的财务人员都从事了管理会计或与管理会计直接相关的职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约有70%是用于与企业财务相关的规划、决策、控制或者评价方面。而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角色却被定位为纯粹的作业者,约85%的财务人员从事着财务会计岗位,80%的时间用于会计基础性的记录、计量与核算。“管钱、记账、做报表”几乎涵盖了当下多数财务人员所有工作职能。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则源于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缺乏良好的发展和应用环境。
(二)培养模式滞后,阻碍管理会计队伍壮大
学院专业课程培养与后续职业教育培养是我国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约有500所,但是,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方案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涉及管理会计的寥寥无几,即使开设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也普遍存在内容少、课时短的问题,导致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单一、薄弱、滞后,案例、实践应用教育更无从谈起。后续教育方面,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更是严重缺乏。培养模式的滞后,使管理会计学科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必然导致具有良好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巨大。
(三)评价体系缺失,阻碍管理会计人才素质提升
目前,我国已构建了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从业资格等不同级次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通过考试、考评等不同方式,认定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但是,已施行的考试和人才能力框架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在管理会计的资格评价认证和评价方面,国内尚没有科学且明确的标准。管理会计师认证制度的缺失,已成为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突出瓶颈。
三、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培养
良好的环境,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基础。发展环境的各要素中,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最为关键。因此,从主体建设的责任出发,各企事业单位应深入领会国家《指导意见》的相关精神,从思想上与行为上给予管理会计建设的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会计人员在经过管理会计培养后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增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促进会计人员从决策的执行者向决策的参与者转变。
(二)丰富管理会计教育内容,提升职业能力
基于前述讨论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与后续教育关于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是相对欠缺的,这说明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已经于《指导意见》的精神不相符合,更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首先要从完善教育内容入手。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全面提升会计教学大纲,优化整合会计课程体系,丰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注重财务会计人才培养逐步向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的目标转变。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财务会计的分类,将其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分级次讲授管理会计的内容。同时,高校可在必要的时候开设管理会计方向的本科班,培养管理会计的专门化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当前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巩固管理会计课程的师资队伍。要摒弃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师资简单地转化为管理会计师资的作法,要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选拔在专业理论方面具有代表性,或者实务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高校进行专业老师或实践指导老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模式,增强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3.发挥后续教育作用。一方面是要在后续教育中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的设置,将管理会计的关键方法、指标、要素分解为相关的后续教育科目或课程供会计人员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大胆创新,将传统的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提升
科学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是带动人才结构调整,提升人员素质的关键。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的同时,也应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通过评价,一方面,可探索以评促培的联动机制,将评价的结果中反映出的会计人员培养工作不完善的地方,及时地反馈到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实现管理会计人员的长远发展,以此保证管理会计工作能力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还应积极推动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建设。可以借鉴目前财务会计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认定评价。
四、结语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被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重视,让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昌锐,姜姗.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5(19):5-9.
[2]王国彦.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129-130.
[3]申艳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86-88.
[4]张成栋.加强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研究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4(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