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欧半月巡游记(四)

2016-12-16隽武

科学生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瑙河布达佩斯维也纳

隽武

第七天:维也纳和布拉迪斯拉发

今天八点出发,根据我们与旅行社商定的增加项目计划,在从捷克到斯洛伐克的途中,顺道去奥地利的维也纳。这样安排确实有道理,因为维也纳到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距离不过60千米,况且这三个国家同属欧盟,车辆来往就像我们在国内的三个省份间通行一般,非常顺畅。

进入奥地利境内,沿途均为农田和农民的屋舍,但一看就知道这里经济发达,房屋及其周围的院落也收拾得相当干净和精致,很耐看。

维也纳作为一个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从13世纪起到20世纪初相继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无疑有许多建筑和景色可看,但作为我们这次旅行大餐中的点心,我们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只能是粗略观看一番,以作为今后再来的一次预览。

中午在维也纳一家中餐厅吃饭,然后跟着导游,一路步行,是标准的走马观花。我们看到闻名遐迩的金色大厅,其实它并不大,当然因为演出时不用扩音设备,也不可能很大。而它的内部装饰据说富丽堂皇,可惜我们无缘入内参观或去听一场音乐会。

其实,不远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看上去比金色大厅更宏伟,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也是作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 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 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据说这里每年要举行300场演出,比金色大厅多得多。

维也纳市政厅是19世纪末建造的新哥特式建筑,它的正面最吸引人的特征是拱形窗棱和带有曲线的阳台。窗棱上檐之上站立着一个个穿戴甲胄执一支枪矛的武士塑像,格外醒目,奥地利人把他们叫做“市政厅人”。

奥地利议会大厦与上述市政厅建造时间相近,大概是为了向希腊式民主致敬,采用了仿希腊式的建筑风格,远看甚至有点像希腊神庙。议会大厦前的高达4米的喷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

我们在英雄广场逗留约半小时。这个广场,因有两位英雄的雕像而被命名:一位是欧根亲王,他率军成功阻击土耳其的进攻;另一位是卡尔大公,他打败了法国拿破仑率领的军队。广场上最为显赫的建筑物是原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霍夫堡宫,现为奥地利图书馆。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曾于1938年在此发表演说,宣布他的故乡并入德意志帝国。

在广场侧面的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前,有玛利亚·特雷西娅的雕像,她是赫赫有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她是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妻子,皇帝约瑟夫二世的生母,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任期间与其子约瑟夫二世皇帝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奠定了奥地利成为现代国家的基础。她的雕像高高在上,她的群臣雕像则在脚下左右环侍。同时,她也有“欧洲丈母娘”的美称,因为她虽身为未加冕的女王,居然在20年里生了16个子女,其中有11个女儿,而有10个都为了实现她的谋国方略与欧洲其他国家联姻。

在维也纳市区步行参观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那与人行道同在的自行车专用道,它用蓝色明显标识,导游常提醒我们不要走到这专用道上,因为常有人骑车快速通过。我想到,这恐怕难以在上海推广,因为我们那里呼啸而过的电动车比自行车还多。

最后去美泉宫,这同样与上述玛利亚·特雷西娅女王密切相关。正是她在1743年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我们没有入宫参观的计划,只是逛它的大花园,据说还有大片森林,但要收费,况且我们也没时间去。

维也纳作为著名的音乐之都,有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故居,我们也不可能前去,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瑙河》就是在维也纳创作和首演的。后来我们在匈牙利曾多次近距离观察多瑙河,但从未看到它呈蓝色。团里的刘老师是音乐史专家,他为我们讲解了此名曲的诞生过程,并讲曾有人专门全年观察多瑙河的颜色,结果未发现呈蓝色的时段,也许当时的多瑙河就是蓝色的。这使我想到,曾多次游玩美国底特律市,而底特律河的颜色真是碧蓝,可与蓝天相媲美。

离开维也纳,即赴布拉迪斯拉法,车程约一小时,到时已是近傍晚。主要参观古城堡,现在也是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但正逢周一不开门,不能入内,我们只能在外围看看。这一古城堡原为古罗马城堡,后于13世纪由玛利亚·特雷西娅女王下令重建成目前规模。

虽只能外观古堡,但它坐落于多瑙河边的一处丘陵高处,我们可以俯瞰多瑙河和对岸较为现代化的城区。

接着参观古城堡脚下的老城,比较著名的是那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马丁教堂。因为16世纪时,布拉迪斯拉发曾是匈牙利首都,这座教堂多次被用作匈牙利国王加冕之所。从1563年到1830年,一共有11位匈牙利国王和8位王后在此举行加冕典礼,其中也包括玛利亚·特雷西娅女王。

老城很小,比较安静,游人也不多,多为石子铺成的路,有点味道。

晚宿于布拉迪斯拉发的Holiday Inn旅馆,这个连锁酒店,我游美国时常作为住宿首选,因为费用不高,服务比较到位,这里同样如此。

第八天:匈牙利的两个小镇和布达区

早晨八点出发,去匈牙利。

匈牙利是内陆国家,被 8 个国家所包围。匈牙利人称自己为马扎尔人,称匈牙利为马扎尔奥尔萨格。

公元1000 年,建立匈牙利王国,伊斯特万一世加冕为王。1018 年,吞并斯洛伐克。1370 年,因联姻波兰,卡洛伊一世成为波兰国王,还统治克罗地亚,成为中欧的大国和强国。1468 年到 1476 年间,马加什国王进攻并控制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等。由此可见,匈牙利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526年,匈牙利王国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被一分为三,不复存在。

直到一战末,作为奥匈帝国一部分的匈牙利,当奥匈帝国战败后,匈牙利领土又被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奥地利、波兰和意大利所分割。

1918年 10 月,布达佩斯人民举行起义,推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宣布独立。

然而一战后,根据 1920 年签订的《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 3/4 领土和 2/3人口被割让给捷克和罗马尼亚等国家,本身领土和人口大大缩减。于是其政权不断右转,最终投向德意法西斯。

二战后,匈牙利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确立了苏联模式。

我们先到离布拉迪斯拉发不远的匈牙利小镇,多瑙河畔的维谢格拉德。

从奥地利维也纳开始,欧洲的多瑙河便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游程,让我们尽情欣赏它以及它两岸的美景。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后注入黑海。

多瑙河流经匈牙利时,在维谢格拉德小镇来了个90度急转弯,一下子由西向东转向为由北向南。而维谢格拉德镇上著名的古城堡——“云堡”——位于多瑙河畔的高地上,可以从上往下,很清晰地看到多瑙河在此地的“膝盖弯”全貌。

这一曾经辉煌、作为御敌之所的古堡,曾经被土耳其人在17世纪末攻破,惨遭破坏,所以现在只剩下一些断垣残壁。但我们可以登上它的瞭望台一睹多瑙河美景。

我们参观的圣安德烈小镇也位于多瑙河边,但地势很平,不知为什么华人导游们按照其镇名的谐音把它称为“山丹丹”镇。据说它是18世纪建成的,依旧保持着几百年前的风貌:光滑的石板路,鳞次栉比的街道房屋,古老的手工艺作坊,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我们沿着这样的老街走着,使我想起我们上海的七宝老街,不过街的两边小吃店没有那么多。小镇还以其丰富的博物馆、艺廊闻名于世,我们在一处街角碰到有人发画廊的宣传纸,一问,要买门票才能入内参观。据说镇上有好几座教堂,我们拍到的一座绿色屋顶的东正教教堂也很漂亮,其建筑风格显然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天主教教堂不同,最鲜明的标志是洋葱头形的屋顶。

我们接着去仅有20千米之遥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古城,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早先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后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西岸的城市布达以及东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布达的地势较高,且为古城;佩斯地势平坦,兼有近代和现代建筑。

根据导游的安排,我们午饭后先游布达老城,第二天游佩斯。而且旅行社为我们聘请了一位当地导游,他只会说英语,因此他的解说要由导游翻译给我们听。

我们在多瑙河边坐小缆车高升,俯瞰多瑙河以及对岸佩斯的美景,当然还有十分显眼的链子桥。

布达城堡山上的老皇宫因为在一战和二战后被破坏殆尽,现在的巴洛克式建筑虽很精美,但已经是1950年起重建的。其职能也大大改变,包含了国家美术馆、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和赛切尼图书馆三大文化机构。美术馆有一个东正教教堂常见的绿色圆顶,正在展出毕加索作品,可惜我们无缘入内观看。

进入著名的马加什教堂参观。这里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13世纪迄今已多次修葺,经历改朝换代的时代变迁,使马加什教堂从最早的天主教堂,到土耳其占领时改为清真寺院,现在看来是鲜明的新哥特式风味,因而成为现代深具特色的教堂之一。

附近还有一个小小的自由女神像。

最后乘游轮沿多瑙河观光,是观看布达佩斯两岸建筑的极好体验。因为船行近一个小时,既可再观布达的城堡山,又可看佩斯一边风格各异的各种建筑,我们明天将参观宏伟的国会大厦也面向多瑙河,充分展示它的金碧辉煌,还可以从伊丽莎白大桥下穿过,换个角度观察它。据我看来,风景要胜过乘坐游轮观看黄浦江两岸。沿岸有不少码头,停泊着一些很漂亮的豪华游船,而且插着不同的国旗,看来可以跨国乘船游多瑙河的。

晚宿于布达佩斯的一家四星级酒店。

第九天:匈牙利布达佩斯

今天早晨七点半就出发,因为约定八点半要参观匈牙利国会大厦。虽然正值上班时间,但堵车并不太严重,倒是看到不少人骑车上班。

匈牙利国会大厦于1896年开工,到1904年完工启用,历时8年,楼最高处为96米。整幢建筑除了用了40万块砖和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外,还使用重达40公斤的黄金作为装饰材料,而且据说当时已经全面采用了电灯、电梯、机械通风和冷暖空调等先进设备等,可想见当时的奢华程度了。它的建筑式样据说模仿伦敦国会大厦,采用当时流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元素与尖塔融入了整个建筑中。当地导游说,96米是布达佩斯建筑的封顶高度,因为匈牙利是896年建国的。但这与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说法不同,后经询问,才知道这是当时马扎儿王国的建国时间,与正式采用匈牙利名称建国还有所区别。

国会大厦内部,从走廊到各个房间的装饰都十分豪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有趣的是,在其中的一个小博物馆内,陈列着一颗很大的五角星,导游说原来它安放在大厦的最高处。

从国会大厦出来,我们沿着多瑙河步行,在河岸一处看到散落着一些金属制成的旧鞋,这就是著名的“多瑙河边的铁鞋”。这是为了纪念1944年10月15日在多瑙河边被匈牙利法西斯党徒屠杀的犹太人,也被匈牙利人称为“大屠杀纪念碑”。

我们参观了圣伊斯特万大教堂,内藏有圣斯蒂芬国王的真右手。这个教堂的最高处也是96米。

在走过街上的一个雕像时,当地导游特地告诉我们,这是纳吉的塑像。我知道,1953年6月,纳吉出任匈牙利部长会议主席,实施“新方针”改革,后被迫中断。在1956年10 月的匈牙利事件中,苏联军事干预,出动17个师占领布达佩斯等地,纳吉被处死。1989年,匈牙利决定为匈牙利事件和纳吉平反。

午饭前,我们来到布达佩斯的中心广场——英雄广场。广场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在欧洲定居1000年而兴建,也是为配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博会而兴建,到1929年才最后完工。英雄广场面向笔直的人民共和国大街,背后是著名的城市公园,两侧分别是匈牙利艺术馆和匈牙利美术馆。广场用青白两色水磨石铺成,开阔得足能容下20万人。广场上的主要建筑是以千年纪念碑为主体的群雕组成。

午饭后,根据旅游日程安排,去一个温泉游泳场,我因未带游泳裤,只洗了个热水澡,就坐在附近的公园里休息。正好看到附近有个地铁站,便走下去看看。只见站台完全是开放式的无人值守,只有一个刷卡机立在站台边,乘车者有的直接上车,有的则在刷卡机上刷卡才进入。地铁班次很多,好像每隔两三分钟就有一班。

晚餐后去布达佩斯火车站,搭乘夜班火车去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市,火车上的经历,就放在下一篇记录吧。(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多瑙河布达佩斯维也纳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
布达佩斯之梦
舞蹈剧《丝绸之路》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上演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八)——匈牙利留学杂记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七)
图说
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续二)
—— 匈牙利留学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