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特点及启示

2016-12-16红,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机电德国领域

肖 红,于 涛

(1.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交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2.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德国“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特点及启示

肖红1,于涛2

(1.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交通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2.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21)

笔者通过多次到德国的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业进行调研与学习,对德国职业教育中“汽车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有了深刻地体会和思考。本文通过对德国“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具体化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对比我国职业高校中同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课程,总结出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内容的特点,给我国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整形技术”等类似专业课程方案的改革提供一点经验与启示。

汽车机电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启示

由于传统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德国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故德国于1996年颁布《框架教学计划》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学习领域”课程。从1996年至2003年这近8年期间,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实践的不断检验,经历过三次改革,对原有的《框架教学计划》进行不断补充与完善,对不同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数量、名称、学习时间进行了统一规定,最终为德国职业学校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教学标准。它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将同一职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新的规划,以汽车机电技术为例,他包括4个不同方向(见图1),但基本每个方向的课程方案都包含了14个“学习领域”[1]课程。

图1 汽车机电技术专业方向分类

1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设计

那么,某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如何被设计与开发出来的呢?其实这是一个逆向设计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员,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员需要具备哪些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如何把这些必备的知识技能具体化、教学化?学生学习完教学设计后的工作过程知识后,是否能就完全胜任实际工作?“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设计流程就是由这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所构成(见图2)。

图2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流程图

现以德国某著名汽车品牌为“汽车机电技术”小型轿车方向培训学生设计的培训课程方案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3 “汽车机电技术”小型汽车方向培训课程方案

从图3中可以看出,“汽车机电技术”小型汽车方向的课程方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被划分为14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它基本包含了“汽车机电技术”这一职业行动领域中与本职业密切相关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学习领域”再具体化为一系列学习情境,具体化的出发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参与这一具体化过程的人物代表有职业学校的老师,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以及曾接受此类职业培训的学生,大家从教学论的角度多方面研究与探讨,概括出每个学习领域下的多个学习情境,这一系列学习情境构成了该职业方向的教学内容。既然课程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循环,那么经过教学设计后的学习情境是否完全满足职业行动领域对学生从业要求?这就涉及一个考核与评价的过程,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证明整个教学过程与课程方案设计是合理的。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做为反映课程方案设计合理性的晴雨表将在下文中阐述。

2 “学习领域”课程与学科体系课程的对比

从上述“汽车机电技术”小型汽车方向培训课程方案可以看出,德国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我国以传统学科知识为主的培养方式完全不同。以“学习领域”课程作为教学内容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在对相关职业领域行动情境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学习领域”课程单元,集理论性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境和职业能力为一体,它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将职业领域中所用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见图4)。

图4 汽车机电技术专业课程对比

“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经验的积累,而理论性知识是客观的,可直接通过书本、实验获得。那么,不系统地学习理论性强的科目会不会造成工作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不足呢?不会,德国职业学校不单独开设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不单独开设并不是不学,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与专业实践有关的案例作为载体来进行的。若需要某个理论知识作为技术支撑或依据,那任课教师才讲授,并且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与理论推导层面,而是借助丰富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现场验证。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的活灵活现,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便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创新化。总之,自然学科应服务于职业课程,系统学习多门自然学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用到,或者根本用不到。故坚持“适度、够用”原则就好。

3 “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

3.1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习领域”

课程,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容易明白该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

通过学习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以及长期在企业接受专业培训,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之初就明白该专业将来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

3.2很好地回答了学生该“怎么做”以及教师“怎么教”这一问题

“学习领域”中的所有学习情境完全来自实际工作的典型案例或项目,只是进行了教学化处理,将案例或项目中要求职业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提炼出来,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按照信息的获取→计划→执行→控制→评价→信息的获取这一循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并执行。

3.3“学习领域”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收集知识、运用知识等学习能力,小组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被动学习者,而是知识的能动运用者。

3.4对于“学习领域”具体化后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是否完全满足职业行动领域对学生从事职业和胜任工作的能力有完善的评价形式

德国职业教育中“学习领域”课程是否设计得当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采取的评价形式是“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行业协会评价”[2]。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毕业考试。平时考核主要是在学完一个学习领域后进行,而最后的毕业考试则是对一个复杂问题进行独立维修与检测,是一个综合能力体现的考试,考试时间长达8小时。企业评价由企业负责人才培养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这对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起到有效监督作用;行业协会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不同级别的考试进行,通过者可获得技工证、技师证、高级技师证等。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所有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获得德国HWK(手工业协会)的技能证书。

4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4.1教学内容的大胆改变,开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传统学科教育的局限性,比如,教学理念固化,教学器材匮乏,教材知识陈旧,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很多高校组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们重新编写教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很多教材都采用一系列任务驱动项目,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案例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去“学”。这种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确实有所提高,但相对整个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言,仅仅几门课程教材内容的改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所以,教育者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一方面召集本专业课程所有教师,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讨论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坚持自然学科服务于职业课程的原则,将多门专业课程最终融合为以就业导向职业教育课程。

4.2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要有一个反馈的评价方式

当前很多高校都搞校企合作,但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仅停留在劳动力的输配层面。企业对未来员工没有定岗,没有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与高校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造成这种合作并不“亲密”,甚至有些貌合神离。我们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来对教学内容合理性进行反馈。作为校方,应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与沟通,让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评。另外,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考试,一方面考生的考试成绩可反映出教学内容是否与国家要求一致,另一方面“有证从业”也是职业规范化的要求。

4.3建设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硬件的设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齐全的硬件环境,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组织教学也才得心应手,学生也更加有兴趣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最后,德国“汽车机电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经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确实有效,但我国高校的借鉴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很多客观因素,比如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不积极;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设施与先进教学设备匮乏;教学内容的改革不免会伤害部分科目教师的利益等等。如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与平衡各方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任何促进教学的方案都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1]Out line cur riculu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 raining in the occupation of Motor vehicle mecha tronics technician[R].文化与教育部长联席会议,2003-05-16.

[2]王亚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及特征分析[J].借鉴与应用,2007(35):77-80.

责任编辑:张隆辉

G71

A

1672-2094(2016)04-0160-03

2016-04-10

肖红(1987-),女,四川宜宾人,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动力机械及工程。

于涛(1987-),男,山东文登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动力设备工程师,硕士。

猜你喜欢

机电德国领域
德国豹2号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领域·对峙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