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O聚焦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2016-12-16

中国教育网络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职体制规划

CIO聚焦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Q:美国CIO体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CIO体制还是有很大差异,高校是否应该像设置总会计师那样设置专职的CIO?

杨宗凯:在规划中强调CIO的治理。目前这样的状况是符合我们现实情况的,也是合理存在的,信息化应该优质资源共享,这是一个过程,并且伴随信息化不断走向融合和创新重组,就必须要有一个专职的CIO。近年来,我们在规划时也特别强调CIO的治理,虽然没有专职,但是兼职还是可以存在的,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CIO专职的问题也会逐渐被提出来。

Q:哪些有效的信息化机构设置形式更有利于推动我们目前管理体制下的信息化建设?

王宗敏: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推动信息化。郑州大学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职能放在发展规划处,但是具体的建设工作由网络中心实施。这两个部门一定要密切合作才能把这两项工作做好。

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推动各项工作要靠资金投入来推动。我们的所有信息化经费都归发展规划处管理,所有的建设项目先审批后监督预警,并且这个机制也在不断磨合。

程旭:信息化要与大学各项事务真正结合起来。信息化机制,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有人提到CIO是否要专职,我认为这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是不是可以纳入学校的考核中?每所学校都有一些考核项目,但是这些目标和信息化本身是什么关系?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信息化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比如,在美国,要进入常青藤大学必须写推荐信,10年前手写,现在全部电子化。目前,多所常青藤大学建立了一个共享的平台,将此内容放入云中实现共享。而在中国大学大部分推荐信仍然是手写的。也许有电子版,也是为了研究生院的存档的,远远不能达到成为信息化支撑的效果。

其实信息化本身没有目标,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帮助学校进行日常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但是,我们大学许多事务和信息化的结合仍然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

杨宗凯:信息化机制的难点在于组织的再造和重组。关于信息化机制,我觉得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稍浅,就是如何推动信息化建设,如何建设机制有利于信息化部门开展工作。第二个层面是深层次的问题,即信息化如何进行组织的再造,从而提升大学本身的发展。

关于第一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部门每年都有一笔资金进行信息化常规投入,所以信息化的投入和项目并不是问题。难点在于如何重组构建现代化管理体制,建立扁平化管理,这是最难的。所谓重组、再造,其核心问题就是利益的再造,利益的重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学校现在一定要朝现代化路途上走,就是管、办、评要分离,重心要下移。学院办大学,不是大学办学院,很多职能部门要重组,有的要弱有的要增强,这些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以上内容根据各位嘉宾的发言记录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核)

猜你喜欢

专职体制规划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