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初步临床研究
2016-12-16敖金波陈少兰郭俐宏
敖金波,陈少兰,黄 萍,郭俐宏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半导体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初步临床研究
敖金波,陈少兰△,黄 萍,郭俐宏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时应用半导体激光浮针结合贴棉灸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本临床研究共纳入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18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对照组、电针组、激光浮针组,对照组静滴更昔洛韦0.25 g/日/次,口服美沙酮止痛;电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齐刺手法后电针配穴治疗;激光浮针组于患处半导体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法治疗,3组均记录止疱时间、红肿消退、疼痛持续及显效疗程,采用VAS量表评分评价疗效,6个月后随访3组后遗神经痛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激光浮针组痊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达96.77%,复发率仅7.27%,止疱时间、红肿消退、疼痛持续及显效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电针组,与对照组及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法可促进疱疹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抗菌目的,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半导体激光浮针;贴棉灸
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属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该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从呼吸道侵入后潜伏于被感染者的脊髓神经后根等神经节及神经纤维处,机体免疫力正常时病毒处于休眠状态而不发病,在免疫力降低后病毒会在寄生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中大量繁殖造成急性神经损伤[1]。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延神经纤维繁殖的特性,故皮疹多以单侧局部皮肤呈带状分布,感染处皮肤出现丘疱疹、水疱或红斑并簇集成团,患者多描述有电击样烧灼疼痛感,严重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2]。我科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时应用半导体激光浮针结合贴棉灸取得了可靠的临床疗效,现就治疗方案和治疗机制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临床研究共纳入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186例,均为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病例分组遵循随机原则,将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激光浮针组,每组各62例。其中男109例、女77例, 年龄42~92岁,平均年龄(59.5±7.4)岁,病程1~30天,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和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治疗方案报十堰市太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诊断和纳入标准
参照2005年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病毒性皮肤病中水痘带状疱疹制定诊断标准[3]。对于符合下列5项中任意2项者均可纳入:①由水痘带状疱疹感染,伴有明显神经痛者可纳入;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出疹时间在30天以内,未进行止痛和抗病毒等治疗者可纳入;③神经受损后有其他不适感: 患者常描述有痒、紧束感或(和)蚁行感等;④对于触觉异常、疼痛有明显神经纤维走向和支配区域者均可纳入;⑤疱疹部位及皮下有紧束样疼痛、闪电样发作痛、烧灼痛或阵发性刀割样痛临床特征者。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不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者;②排除过敏体质、瘢痕体质及哺乳或妊娠期妇女;③排除脑膜、内脏、眼耳等组织器官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及泛发性、无疹型患者;④排除1个月内有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的患者;⑤排除精神病、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难以保证治疗安全的患者[4]。
1.4 疗效标准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5]。痊愈:皮疹及神经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皮疹及神经痛等临床症状减轻,但伴有后遗神经痛等症状;无效:皮疹及神经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仍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痊愈率=[(痊愈人数/总人数)]×100%。
1.5 治疗方法
3组均按以下治疗方案治疗21天,其中对照组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静滴更昔洛韦(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1041)0.25 g/日/次,口服美沙酮止痛(生产厂家: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3219)。
电针组静滴更昔洛韦,选阿是穴(病区疼痛点)采用平补平泻齐刺手法后,再接电针仪治疗。
激光浮针组患者每日静滴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7天,肌肉注射甲钴胺(3天1次,7次为一疗程)营养神经。浮针施针时,医者先准确定位疼痛中心位置,消毒患者皮肤,在痛点上下或左右6cm向痛点中心位置各进一针(与皮肤呈25°),进针时针尖指向引起疼痛的神经根,针刺到位后右手持浮针针座,左手持针芯缓慢均匀摇摆扫散运针,运针时询问患者针感。15 min后取出针芯保留针座,将激光治疗仪光纤接入针座,调整半导体激光参数进行激光照射治疗30 min。治疗结束后用棉球堵塞浮针针座孔,针座24 h后拔除。激光浮针治疗隔日1次,视具体病情决定治疗次数。针座拔除后再进行贴棉灸,灸时按神经走向,将医用棉花展开紧贴于皮疹两头,点燃后急吹其火以灸之,灸时注意棉花厚度应控制在0.15mm以内,使医用棉花能快速燃尽以免烧伤患者皮肤。贴棉灸以皮肤潮红且可忍受为度,如此法灸3次即可。贴棉灸后再用梅花针快速叩击,火罐拔除瘀血以助排出瘀毒。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治疗对疗程、显效疗程和复发率的影响
见表1,治疗后, 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电针组显效疗程、治愈疗程和复发率较对照组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浮针组与对照组和电针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病例疗程、显效疗效和复发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2.2 不同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见表2。治疗后,电针组及激光浮针组止疱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神经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浮针组与电针组在红肿消退时间及止疱时间上比较,P>0.05,在神经痛持续时间上与对照组和电针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组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2.3 不同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见表3。治疗后,对照组、电针组和激光浮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9%、88.71%和96.77%,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浮针组与对照组和电针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3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电针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激光被大量应用到医疗服务中,特别是带状疱疹、风湿、类风湿、肌肉劳损等神经痛疾病的治疗。由于激光照射深度可深达皮肤组织5~7 cm,可产生光磁、光电、光免疫、光化学及光酶学等作用[6],通过照射局部痛点及穴位周围的神经干、肌肉组织、神经节及神经丛,促进局部淋巴及血液循环,降低神经突触的Ach及局部炎性物质的5-羟色胺释放[7],降低炎症部位神经兴奋性、减轻其化学性及机械性刺激作用[8];激活脑内啡肽抗痛物质分泌,增强机体对缓激肽等分解酶活性而产生镇痛效应[9]。
浮针疗法是中医大师符仲华先生发明的一种依据《内经》刺法结合“针至病所”“近治原理”和“以痛为腧”的理论发明的一种针灸方法[10]。因其针刺不深入肌层,仅浮于皮下结缔组织而得名[11]。研究表明,贴棉灸法对阴疽、带状疱疹、风疹等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2]。观察发现,激光浮针组痊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达96.77%,复发率仅7.27%,红肿消退、止疱时间、疼痛持续及显效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电针组(P均<0.05),与对照组及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本组采用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法,浮针针芯在施针者缓慢均匀摇摆扫散运针时,针尖针至病灶,留针后通过半导体激光照射,促进病变组织局部淋巴及血液循环,降低炎症介质5-羟色胺对局部神经刺激作用,降低神经兴奋性而产生镇痛效应。贴棉灸法可以防止内毒外患,火罐拔出瘀血去除寒毒。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并发症,带状疱疹皮疹在结痂愈合后,疱疹病毒对神经纤维的破坏在一定时间内还持续存在,局部炎症反应造成病变神经组织分布区域内组织粘连,且病灶处肿胀也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还会造成后遗神经疼痛[13-14]。在本临床观察中,笔者在浮针运针治疗的基础上,将激光治疗仪光纤接入针座对深层病变组织进行激光透射治疗。其目的一方面是利用浮针“针至病所”和“近治原理”,在运针时刺激机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痛阈,降低炎症介质5-羟色胺等对局部神经纤维的刺激而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利用激光的电磁效应产生的热能及其对组织光化学反应,使其透射内照的病灶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通畅,这对改善病灶组织微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从而产生消炎镇痛效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5-16]。总之,半导体激光浮针配合贴棉灸治疗方案中,甲钴胺可以起到营养被病毒侵蚀和破坏的神经的作用,西药更昔洛韦通过抑制病毒DNA复制而产生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贴棉灸法和火罐拔毒可促使皮疹愈合,浮针可提高痛阈,降低神经兴奋性,而半导体激光对人体皮肤及软组织穿透力强、无损伤,可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达到止痛消肿消炎抗病毒的目的,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为独特的疗效。
[1] 梁栋,戴凌云,申文,等.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2):61-63
[2] 黄萍,敖金波,郭俐宏,等.灯盏细辛穴位注射联合浮针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60-1162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0
[4] 王志兴,廖曼娜,梁云武,等.刺络拔罐加贴棉灸治疗带状疱疹31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0(7):201-20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9-260
[6] 袁欣,张克进,马飒飒,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2):123
[7] 梁英,李军,肖良晋,等.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6):372
[8] 王育庆,王正和,李艳武,等.半导体激光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J].激光杂志,2009,30(1):33-34
[9] 王育庆,吕晓宁,刘风云,等.半导体激光并推拿理伤手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2008,29(5):85-86
[10] 刘晓玲,张武昌.浮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2(27):69-70
[11] 符仲华.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
[12] 罗湘筠,唐森,赖琳,等.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3(3):124-126
[13] 田春红,苑奇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浮针与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4):497-498
[14] 黄史乐.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24(8):1724-1725
[15] 程建明,穆敬平,彭力,等.激光针刀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7,16(5):16-21
[16] 黄萍,郭俐宏,方伟,等.贴棉灸联合浮针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 (1):46-49
黄萍(1968-),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皮肤病诊疗及护理。
△通讯作者:陈少兰(1972-),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针灸及护理。
R246.7
A
1005-0779(2016)11-0046-03
2016-05-26
刺 灸 聚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