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斑通脉冠心方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影响
2016-12-16欧阳晓慧
欧阳晓慧
(唐山市古冶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0)
消斑通脉冠心方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影响
欧阳晓慧
(唐山市古冶区医院,河北 唐山 063100)
目的:评估消斑通脉冠心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平行队列研究方法,将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于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斑通脉冠心方。结果: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斑通脉冠心方能有效改善气虚痰瘀证冠心病慢性心衰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心功能,降低IMT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颈动脉斑块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临床表现,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3]。全球每年新增近200万心衰患者,心力衰竭在人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重症患者1年死亡率可达50%[4],而引起心衰的第一病因就是冠心病[5]。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的是颈动脉斑块[6]。颈动脉斑块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标志。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西医治疗有诸多局限性,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采用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消斑通脉冠心方研究对象,观察该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冠心病慢性心衰伴颈动脉斑块新的治疗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来源于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采用平行队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7.8±7.75)岁;平均病程(5.8±2.31)年。对照组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7.6±10.12)岁;平均病程(5.94±1.8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7]。
心衰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8],主要表现为慢性左心衰以肺游血及心排血量降低。
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199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Ⅰ级:即心功能代偿期;Ⅱ级:Ⅰ度或轻度心衰;Ⅲ级:亦称Ⅱ度或中度心衰;Ⅳ级:亦称Ⅲ度或重度心衰。
1.3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气虚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衰”[9]和《中医内科学》中有关“气虚痰瘀证”的辨证标准,制定“气虚痰瘀证”型慢性充血型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功能分级属Ⅱ级和Ⅲ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颈动脉超声检测有斑块;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虚痰瘀证”;自愿接受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慢性心衰“气虚痰瘀证”诊断标准;2)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 3)严重心功能不全按本研究的治疗方案不能控制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伴严前心、肝、肾、内分泌等功能障碍的患者;6)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及对本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以“ACEI、β受体滞剂、利尿剂、ARB、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强心剂”为治疗原则。
2.2 治疗组
给予消斑通脉冠心方加西医常规治疗。处方组成:黄芪20g,栝蒌9g,薤白6g,水蛭4g,蝉蜕10g,郁金15g,炙甘草10g,麦门冬15g等,1 剂 /d,水浓煎取汁 100ml,分 2 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2.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2.3.1 评价心功能指标
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NYHA)分为Ⅰ、Ⅱ、Ⅲ、Ⅳ级。心脏超声评价患者心功能。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按照美国超声学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和计算,测试指标主要包括博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E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2.3.2 颈动脉斑块测评
通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消退评价斑块疗效。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受检者采取平卧位,检查双侧颈总动脉(CCA)距分叉2cm处,经颈总动脉结构最清晰处测量管壁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3次,取平均值。同时可观察动脉形态、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等。
2.3.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判定标准[8]及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中关于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或心功能改善至1级;有效:临床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2.4 安全性评价
患者入组时常规行肝功八项、血常规、生化八项、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转氨酶升高数倍,则终止治疗,给予保肝药物。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比较,治疗组双侧IMT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值及斑块面积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SV、LVEF比较(P>0.05),差异无统汁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后LVEDD、SV、LVEF比较,治疗组LVEF值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消斑通脉冠心方有改善慢性心衰患者收缩及舒张功能。
表3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4 讨论
NYHA心功能分级是20世纪70年代初纽约心脏协会提出的判定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方案,现已广泛用于CHF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判定。此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评价心功能的,但这种描述临床症状的分级标主观性太强,需要一个更客观、更简易的检查方法。目前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诊断CHF的的无创性检查技术,也是最为常用,但也存在制约因素如:成本较昂贵、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表明,血脂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发生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0],近期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取得突出疗效,而且相对西药引起的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更具安全性。
消斑通脉冠心方中用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利经脉;栝蒌、薤白宽胸化痰散结、通畅全身血脉;郁金养血活血行气;水蛭现代研究发现有很好破血逐瘀的功效,再参用解痉通络之蝉蜕,滋养心阴之麦门冬。 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益气养阴之功,达到气阴得补,瘀滞得通,标本兼顾,通补兼施之效。以上药物可能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起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稳定颈动脉斑块[11]等的作用。本研究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斑通脉冠心方治疗气虚痰瘀型CHF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形成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IMT、改善心功能、提升LVEF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消斑通脉冠心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这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一新思路。
[1] 蔡镇.中药人参煎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6,33(1):56-59.
[2]HuntSA,AbramWT,ChinMH,etal.CLAHA2005guidelineupdateforthediagnosisand,ramanage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intheadult:areportoftheAmericaColla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Prac-ticeGuidelinesdevebpedincollaborationwiththeehcanCollegeehcancollegeofChestPhysiciansandtheIn-ternationlSocietyforHeartandtheIn-ternationlSocietyforHeartandLungTransplantationendorsdebytheHeartRhythmSociety[J].Circution,2005,112(12):154-235.
[3] 武俊华,粱菲菲,赵晓秋.益气通络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及hs-CRP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1):75-77.
[4] 王海玲,张灵,王乐.B型利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P波终末电势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7):502-504.
[5] 吕东,汪海霞,吕宏.益气回阳固脱逐水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心原性休克3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3):237-240.
[6] 常成成,魏聪,吴以岭.脉络学说“孙络-微血管”概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J].中医杂志,2016,57(1):7-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1-14.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10] 王薇,霍勇,赵冬,等.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对新发颈动冠脉斑块的预测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2):118-122.
[11] 郑莉,柳得元,芦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1):113-114.
2015年度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课题(No.2015231)
欧阳晓慧(1974-),女,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6-03-05
R
B
修回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