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12-16吕云峰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华政治传统

吕云峰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吕云峰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重专业技能学习轻思想道德修养。思政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当下我国大学生肩负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与责任。复兴包含中国特色文化的复兴,复兴必须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信。在学校德育中,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大学生是民族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挖掘和应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 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资源,更有效地发挥其育人职能。

(一)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一,“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自然观。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自然观为当前的生态教育奠定基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自然观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同步,人类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正契合当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若没有树立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和谐观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民族难于持续发展,则民族何谈振兴与复兴?复兴又怎能持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是当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借鉴。

第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不敢忘忧国”等爱国名言充分体现了古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礼之用,和为贵”的人际和谐精神。“礼之用,和为贵”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对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社会的美好期盼,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启示。

(二)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学思并重

孔子《论语·为政第二》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容易昏闭迷茫无所得,冥思苦想而不肯勤学,则难以求实,虚浮危险。体现了学与思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的观点。荀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他在《劝学》一文中写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并要求在学习的基础上“思索以通之”,即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是思的前提和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学的重要已众所周知,而思的作用却常被人忽略。古今中外,凡功成名就者都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可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育人的重中之重。

2.慎独自律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提倡自律和慎独。自律是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与道德准则,自觉约束自我行为,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慎独。“慎”即是时刻谨慎戒备,“独”就是独自独处,无人察知的时候。“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无人察知情况下,也能按照道德规范,谨慎行事,没有任何违纪悖德行为。《礼记·中庸》一书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在最隐蔽的时候,或通过最微小的事情最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道德的人即使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哪怕不道德的微小的事情。慎独是最彻底的自律,最能反映出个人品德修养。慎独要求我们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二、 当前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尽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教育界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大力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还远未发挥,其作用发挥空间还很大。

(一)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度不高

受多元价值观及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传统文化态度冷漠,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高。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真正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零散、粗浅而无系统性的接触,甚至偏激性的了解,使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科学了解。此外,功利心理又让大学生将学好专业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目和近乎唯一需要。大学生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还是,传统文化有啥用,远不如西方工具性专业技能知识更受用人单位看重,就连一些谦敬礼让的优秀品德也被视为不如西方的张扬个性、平等竞争有用。

第二,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冷漠。“大众文化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2]大众文化借助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文化,以无处不在的、碎片即时的形式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甚至使不少大学生的审美观发生扭曲,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受大众文化影响,对传统文化态度冷漠。

第三,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缺乏认同。价值多元化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大学生重实惠重现实、一味贪图个人利益和个人享乐、缺乏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勤俭节约等可贵精神被视为过时,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二)高校重专业技能课程而轻思想道德课程

以市场、行业、专业为导向的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办学指针,客观上助长了不少高职院校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轻思想道德的培养。不少高校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率,从而热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方案,热衷于所谓推动就业的职业技能证书的如何考试获得,却很少有学校专门制定学生人文通识教育上的保障规定和培养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这种实用型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育重政治教育而轻文化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系统深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固然是这类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毋庸置疑,培养优秀的思政政治素质不仅需要丰厚的文化素质土壤,而且培养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事实上,高校在后者上欠缺了以文化育人的功能与作用,缺少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人、熏陶人、培养人的环节或内容。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开始回归大中小学校园,但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忽视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通识教育。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高校要将传统文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1]首先,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组织优秀专家学者编写专业化、科学化的优秀教材。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专业和学生素养、结合地方特色,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其次,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将其规定为必修课,从课程设置、师资匹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让学生在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中,切实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水平

目前高校教师,尤其在一些高职和民办院校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人文素质甚至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上明显不足,因此高校急待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建设。

第一,高校在对师资队伍培训时应该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增强高校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突出的地方实践考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高校可以引进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门人才。“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1]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

第三,高校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四,高校要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而且要适时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增添学生人文气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人文课堂,更重要的是要用于营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浓郁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感染下,潜移默化地从心理与行为方式甚至气质上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变化。校园文化的营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环境、校徽、校歌、校训、科学家、名人的画像和古言名句等物标性环境构建,使学生长期受耳闻目染、润物无声地熏陶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旨的校园活动,如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名家讲座、古诗词经典咏诵、书法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引导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

(四)将传统文化融入网络平台,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传播阵地

“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大学生的重要平台。”[3]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传播阵地。同时“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1]

总体上讲,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让其本身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2016-08-10].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2]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青少年导刊,2001,(3).

[3]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EB/OL]. (2010-05-23) [2016-08-16].http://www.ssbgzzs.com/txt/2010-05/23/content_3525176.htm.

[责任编辑:姚青群]

G64

:A

:1008-7346(2016)06-0012-07

2016-08-20

吕云峰,男,湖北宜昌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华政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