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
——以宁德市蕉城区社区学院为例

2016-12-16周海琳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居民特色社区

周海琳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
——以宁德市蕉城区社区学院为例

周海琳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蕉城学院,福建宁德,352100)

社区教育具有地域性,并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目标定位、终极目标的实现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社区教育特色发展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地方社区发展现状、融合地域特点与文化特色,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研究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方式和路径,是加快实现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2016年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社区为根,特色发展” ,立足城乡社区,面向基层,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从地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一、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必然之路

特色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查阅现代汉语辞典,对特色的释义为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因事物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是其自身事物所独有的。特色是事物表现出的独有品质和特定风貌,是事物的特质所在和区别依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显性态势和竞争优势。特色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彰显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进而对居民进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提升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其内涵和发展形态也都出现了许多变化。社区教育已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序步入有序,从活动型转向内涵型。近年来,各地逐渐意识到社区教育的载体和媒介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特色教育资源、特色活动形式、特色实践基地等,成为许多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共同探讨的主题。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关于社区教育的内涵,离不开其核心要义:社区教育存在的空间——社区;社区教育的对象——社区内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目的——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社区教育的本质——以社区为根,与社区居民利益 、社区发展紧密相连 。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不能脱离社区教育的现实土壤,不能一味追求表面化而忽视对当地社区教育现状的研究与分析。社区教育以关注民生、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与民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为此,社区教育特色发展必须植根于社区建设的土壤,在教育的内容上要服务民生,服务方式上要便民、惠民,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创新点,满足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将是今后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与方向。要保障社区教育发展终极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扎根于社区教育现实土壤,把握好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破解社区教育发展难题;必须以特色发展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二)社区教育的定位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社区教育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四民”上:一是民众教育,它是一种平民化教育,直接为社区民众服务;二是民生教育,它以关注民生为目标,与民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三是民权教育,它是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民主 ,四是民享教育,帮助居民共享社区教育学习的成果,有更多获得感。社区教育的对象不是精英阶层,是普通老百姓。社区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教育服务。体现社区教育的普惠性,是实现社区居民受教育权的重要形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民主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从社区教育的这一定位上看,只有通过形式丰富内容通俗的学习才能使居民知识的发展实现平民化、生活化;无入学门槛、无学习年限、无明确专业分科的特点给社区内的一些成年人、老年人创造学习机会;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也为一些无法直接参与的居民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得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塑信心,进而找到自身的人生价值。居民通过社区教育活动,思想得到教育与启蒙,自身的生活得以充实、劳动技能得以提高。而这些都需要开展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接地气”才能为居民所喜闻乐见,才能增强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向心力。

(三)社区教育内容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社区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地、多层次地满足社区居民各种需要的教育活动,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内容。从目前的社区教育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两大范畴,即社会文化生活范畴与职业技能范畴(非功利性范畴与功利性范畴)。社会文化生活范畴主要包括社区内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进城农民适应城市社会生活教育、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精神文明活动等以及各类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职业技能范畴包括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社区教育必须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达到社区整合、社区自治的目的。

因此,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要积极开展需求分析,对社区居民的学习有详细的调查,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发掘,围绕社区教育内容的两大范畴以及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本,以学习需求为本,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发展和文化素质提升的需求。当前,社区教育已逐渐实现从任务驱动到需求推动的转变,注重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引导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更高水平的发展。

(四)社区教育目标要求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社区教育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载体,同时又是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教育的深化与发展,代表着教育变革与创新的趋势,也是推动教育与社会(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与之一。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社区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社区教育能否满足居民终身学习需求,能否扎根于社区土壤,能否适应和推动社区乃至社会的发展,其关键在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社区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于社区教育能否有效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是否能够促进社区和社会的发展。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还需要始终关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夯实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目标,这也是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要坚持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价值选择,以人为本并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社区教育持续发展。

二、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表现形式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应当遵循社区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特色的内在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社区教育应有的地位与功能。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表现形式广、内涵深,要充分挖掘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色,树立社区教育品牌意识,以特色发展促品牌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要以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满足居民和社会对社区教育的期待为最终目标,在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中要注意避免出现特色浅表化、特色泛化和形式化等现象。

(一)挖掘社区教育内容特色

社区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特点,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创新社区教育的内容特色,研究和设计教育内容针对性、适应性。可以编写家庭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婚育教育、幼儿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特殊教育等主题的校本教材,寓教于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满足社区成员学习要求,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有特色的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独有的学习资源、创建独有的学习组织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独具个性,使学习成为居民自身的需要,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挖掘社区教育模式特色

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动态的,它没有固定的形式,要不断完善、充实和创新社区教育模式。一是以社区学院(社区大学、学习点)为中心,与所在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服务于社区教育。二是以社区为中心,由街道办事处或区县级政府牵头,社区教育机构等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实施联合办学的模式。三是以工业区或农业县为地域界限的社区教育,与职业学院合作办学,采用定向委培的形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模式可以集实用、娱乐与一体,通过培训、讲座、报告等形式,提供文化、工艺、技术、时事、体育、文娱等丰富的学习内容,向居民及特定人群传播普及科学技能,使之不仅得到美的熏陶、提升生活质量,同时掌握一技之长、促进社区居民形成凝聚力、产生集体归属感。

(三) 挖掘社区教育载体特色

互联网、电视、广播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传播媒体,信息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现今最重要的沟通媒介。因此,社区教育载体在常规的学校教育载体外,还应大量借助多媒体网络形式,通过网上视频、网上教学开展远程教育,实现网上课堂和网下面授相结合的“双载体”模式。同时延伸到辖区内的其他同样具有教育功能的载体——博物馆、青少年宫、图书馆、老年大学等,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获得更多阵地、更宽领域,进而提升社区教育的品位和普及率,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同时要与社区主题活动、社区特色资源相结合,营造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和谐文明氛围。

(四)挖掘社区教育文化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发展中,应当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彰显地方特色,融入文化元素,让地域文化承载社区教育,让社区教育融入地域文化,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探索社区教育与区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途径,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成为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 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为社区教育提供充实和丰富的资源,这种资源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易被居民所接受和喜欢。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通过社区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和传递、发展与创新,增强了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平台,同时也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

三、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探索

特色发展已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取向,蕉城区社区学院在探索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社区教育特色

社区教育受社会经济建设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制约,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发展。可以说,社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产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促进社区教育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相互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社区教育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主线,社区教育发展应当服务于这一主线。水产业是宁德市蕉城区的传统支柱产业,2015年全区渔业总产值35亿多,占农业总产值的70%;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业产值34亿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8%。水产品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且关系到企业甚至整个水产行业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蕉城社区学院认真调研、发挥优势,积极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服务。2012年以来,与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联合成立海洋渔业培训基地,开展了蕉城社区“水产卫士”课堂活动,举办了“高温季节大黄鱼鱼病及白点病防治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管理”、“船员业务”、“科学用药”、“规范渔业养殖”等系列培训。通过一系列技能培训使社区居民对于水产业有更多的了解,使水产养殖户更加的注重质量安全问题,使从业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专业能力都有所提升。

蕉城社区学院举办的“水产卫士”系列课堂于2013荣获了全省第一批“社区教育品牌”称号。立足当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特色,蕉城社区学院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较好成效。

(二)结合当地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实际,发展社区教育特色

社区教育的发展必然要结合当地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实际,促进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宁德市蕉城区现有26个社区,城市社区建设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社区建设思想认识不够,社区的保障条件不到位,社区发展不平衡,社区自治功能发挥不充分等。蕉城社区学院既要努力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各个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

一是建立“莲峰社区实践基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莲峰社区位于后岗高科技开发区,是社区主要办事机构之一,是辖区居民办理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的窗口和平台。承办了民政事务、劳动保障、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党员服务等事项。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蕉城学院及莲峰社区利用节假日或中国传统节日,经常性邀请具有文娱特长的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表演,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邪教的良好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与好评。

二是以七都北山村、赤溪镇农业园区为社区教育新农村建设基地。蕉城区七都镇北山畲族村是个半山区畲族聚居村,其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生态环境优美,畲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优美。近年来,蕉城社区学院依托七都北山村成立“七都畲药实验基地”,积极培育壮大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以“两草”(草药、草莓)为龙头,建成北山村畲族中草药基地、中华畲药展陈馆等。依托赤溪镇农业园区挂牌“赤溪园区实践基地”,结合“田间农校”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是宁德市11个农业示范园之一和福建省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是以新设施生产、新技术运用、新品种种植兼美丽乡村、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将园区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整合园林造景、立体农业、休闲观光等资源,引进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家庭农场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是依托三都海上社区成立“海上社区学校”开展农村社区教育。三都澳盛产大黄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闽东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蕉城社区学院“海上社区学校”位于三都澳海域中心,由黄湾、大湾、七星、白匏、斗帽、 虾尾等8个养殖片区组成,联合辖区海上团委、渔排党支部、海上警务区等为渔民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劳动职业技能。

(三)借助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发展社区教育特色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要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优势,打造“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网络学习平台,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价值来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社区教育还要积极利用当地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体,宣传本地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扩大社区教育传播途径。

蕉城社区学院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学习模式创新,开通蕉城终身教育学习在线,为蕉城人民打造的 “随身随地学习” 的休闲在线学习平台。蕉城终身教育学习在线结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实用、娱乐于一体,体验式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模式并举;开发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灵活的、开放的学习服务,扩大社区教育辐射群体。同时以“资源+学习空间”的交互式引领教学,致力于营造互相学习、分享、交流的氛围,已成为一个基于兴趣、技能和经验分享的网络教育分享平台。

2013年蕉城社区学院联合蕉城区财政局挂牌成立了“财税培训基地”,这是蕉城社区学院继“文明市民教育基地”、“海洋渔业培训基地”、“镜台月末大讲堂”等大型社区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有力补充,也是社区教育借助载体和平台的有效探索。“财税培训基地”以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等形式,聘请著名高校财税方面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全面提升财税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本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基地挂牌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近30期培训教育活动。

(四)融合地域文化,发展社区教育特色

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走切合地域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现社区教育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蕉城社区学院注重开发融合地域文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资源。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建县逾千年,是宁德中心城区唯一的市辖区。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蕉城荣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中国大黄鱼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有叶飞、曾志、马立峰等革命家战斗、生活的史迹;有革命先烈郑长漳、蔡威;冯梦龙、陆游等在此工作生活过。这些资源“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真实又生动形象,素材内容非常适应社区居民和认知水平和需求。蕉城社区教育学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努力与这些资源紧密融合,极大地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推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蕉城社区学院开设“镜台月末大讲堂”文史讲座,立足蕉城文化、地域特色,以廉洁理念以及文化抱负为根本,以“引领、创造、廉洁使城市更美好”为主题,对于当地的文化习俗传统进行解读,宣传本土的历史人文,深化廉洁从政理念的认知和认同。如举办的文明礼仪与现代生活、“无名英雄”蔡威精神解读、闽东文化发展与传承、闽东民俗趣事、几度春风逐潮头、曾国藩思想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社会工作生活的启迪、中华廉洁文化的传承与启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普遍价值与当代意义等等系列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历史人文修养和理性思维水平,提升社区教育地域文化素养。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反响热烈。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只有立足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结合地方社区发展现状,融合地域特点与文化特色;在完成普适性教育的同时,打造具有各自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把社会发展、社区发展和个人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实现社会、社区与人的共同发展。

[1]韩震达.地域文化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5,(5).

[2]季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构: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0).

[3]郭卫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以新密市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4]李国强,郝海洪.基于地域文化视阈的大学精神文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宋亦芳.社区教育区域化推进策略回顾与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5,(6).

[6]陈界誉,李伟林. 融入地域文化的社区教育差异化发展路径[J]. 亚太教育,2016,(5).

[7]张介凡.地方特色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广州社区教育为案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6,(4).

[8]沈光辉.转型发展中的社区教育问题研究[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

[9]刘辉.特色社区教育: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 职业技术教育, 2003,(10).

[10]钱建民.终身教育视角下创建特色社区教育的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

[11]程仙平.社区教育特色化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 (12).

[责任编辑:钟 晴]

G720

:A

:1008-7346(2016)06-0012-07

2016-08-20

周海琳,女,福建宁德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蕉城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居民特色社区
特色种植促增收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