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秩序线索对个体信任水平的影响

2016-12-16池丽萍张弛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任

池丽萍 张弛

摘要 人类有追求规则、秩序的本能,有秩序的环境是否能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呢?本文的具身性研究思路将社会学中抽象的“秩序”具体化为任务操作,以197名大学生为被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秩序程度不同的连线任务,然后通过投资博弈任务测量被试信任水平。结果显示,(1)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个体信任水平;(2)秩序线索对信任的影响因个体性别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秩序线索的差异只影响女性信任水平;不同秩序条件下的男性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秩序线索,信任,秩序感,博弈任务。

分类号 B849

1 问题提出

信任是个体间进行交往时,交往双方存在的一种互相支持的行为和信念(Ben-Net&Halldors-son,2010)。这种信念让个体相信他人不会利用自己的弱点获益,从而敢于在交往中做出可能遭受损失的行为。因此,信任可以促进人际合作,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曾有学者利用世界市场经济体的研究数据为信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证据——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之间的信任水平每提高1个标准差就会带来1.15%的经济增长(Knaek&Keefer,1997)。但是,对不同机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信任水平总体上是不断下降的。例如,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90年中国的信任度为60.3%,1995年为52.3%,2001年为54.5%,到了2003年则下降到46.3%(马得勇,2008)。辛自强、周正(2012)对我国大学生信任水平的横断历史研究也显示从1998年到2009年间大学生人际信任逐步降低,11年间人际信任水平下降了1.19个标准差。研究者们均将信任水平的下降归因为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马得勇,2008;辛自强,周正,2012)。在较短时期内实现社会转型会引起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根本性改变,而在新的社会规范和制度尚未形成时就会出现社会道德失范、行为无据可依,人们不能依照规则、制度预测他人的行为(朱力,2006),因此也不敢轻易信任他人。表现为信任水平下降。可见,规则和秩序的缺失与低信任水平相关。

多项实证研究显示环境缺少规范和秩序(林丽,张建新,2002),个体感到对外界缺乏控制感(刘金平,2003)都会降低个体信任水平。例如,刘金平(2003)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外控性越强。信任程度越低,即感受到环境不可控制、不可预测会影响大学生的信任水平。稳定的道德规范、习俗、制度化的法律能增加秩序感,提高信任水平(郑也夫,2001)。那么,当我们将这种抽象的“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具体化或具象化为看得到的物理刺激时,是否也会达到提高人们信任水平的效果呢?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复杂的抽象概念是在感知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例如,我们以视觉的空间距离“长”和“短”来表征时间的“长”和“短”,以温度感觉的“冷”和“热”来表征抽象的“热情”和“冷漠”(Boroditsky,2000;张恩涛,方杰,林文毅,罗俊,2013;叶浩生,2010)。若我们为个体提供一个物理上的秩序线索是否也能够激发其心理上的秩序感,从而提升其信任水平?

其实,有关具身认知的研究已经证实,抽象概念能够通过情境模拟或者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张恩涛等,2013),从而影响个体信任水平。例如,通过接触冷水或热水使被试产生冷漠或热情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会影响其在信任博弈任务中的表现:那些接触热水的被试在任务中更相信陌生人(Kang,Williams,Clark,Gray,&Bargh,2011)。再如,进入喷洒了空气清新剂房间的被试会在信任博弈任务中更相信匿名的被信任者,这表明嗅觉上的洁净体验与抽象的道德“洁净”发生了关联,促使被试更愿意相信他人。做出更多的信任行为(Liljenquist,Zhong,&Galinskv,2010)。除了触觉和嗅觉体验,视觉上的明亮度(Zhong,Bohns,&Gino,2010)、文字颜色(Sherman&Clore,2009)等感官刺激也会影响个体抽象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此外。个体与道德隐喻有关的动作也会影响其道德认知(Lee&Schwarz,2010)。例如,在Schnall,Haidt,Clore和Jordan(2008)与Zhong,Strejcek和Sivanathan(2010)的实验中,通过洗手激活了被试抽象的“道德清洁”概念,进而影响其道德判断标准。本研究拟通过设置秩序线索强弱不同的任务激活被试的秩序感或混乱感,并考察不同任务条件下被试的信任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对“有秩序”和“混乱无序”的具身操作任务是让不同被试在任务背景下做规则的、有秩序的连线动作和杂乱的、缺乏秩序的连线动作。“有秩序”的连线任务规律性明显,任务的可预测性较强,被试甚至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连线动作,且完成的线条图也清晰、规律。所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被试能够体验到秩序感。而“混乱无序”的任务规律性和可预测性都较差,完成的线条图也杂乱、无规律。被试完成这样的任务会感觉缺乏秩序感。根据感知运动模拟隐喻理论(Sleoian&Ambady,2014),这样的任务能从具体的感知运动和形象化的视觉刺激两个方面充分激活被试的“有秩序”或“混乱无序”的抽象概念。由此,我们假设接受规律性、可预测性强的任务能够激活被试的秩序感,提升其对陌生人的信任水平:相反,接受秩序较弱的画图线任务并观看自己完成的无序图线的被试信任水平则较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通过被试问设计比较大学生完成画秩序性图线或无秩序图线的操作后信任水平是否表现出差异。以此检验身体动作和视觉上的秩序线索是否会影响个体信任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北京市综合性高校中选取197名本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学生88人,大二学生109人;男生99人,女生98人;理科专业73人,文科专业70人,工科专业54人,被试平均年龄为20.18,标准差为0.82。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不同的秩序任务。其中接受提升秩序感任务的被试被归为强秩序组。完成削弱秩序感任务的被试称为弱秩序组,对照组不接受秩序图线的任务。三组被试分布情况如下:强秩序组有67人,男生34人,女生33人,大一35人,大二32人;弱秩序组63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2人,大一29人,大二34人;未提供秩序线索的对照组有67人。男生34人,女生33人,大一24人,大二43人。

2.2 测量工具

2.2.1 连线任务

研究采用连线任务引发强秩序和弱秩序组被试不同的秩序感。该任务由研究者自行设计,要求被试将图片中的数字或字母按顺序连结成线,目的是提供强弱程度不同的秩序线索。其中,呈现给强秩序组被试的连线任务中的数字或字母是按照顺序错落出现的,如图1样例。被试很容易发现连线规律,并预测下一个点的位置,连线动作很顺畅。完成的连线图呈现规律性的波浪形状。该任务提供了较强的秩序感。弱秩序组被试完成的连线任务中数字和字母呈现顺序混乱,没有规律可循,它给被试提供的是弱秩序感,任务如图2样例所示。强秩序和弱秩序组连续完成各自的5组连线任务。控制组不参加连线任务。

为了检验连线任务是否激活被试的秩序感,强、弱秩序组的区分是否成功,在被试完成连线任务和信任博弈后请被试在五点评分的量尺上评价连线引发的秩序感,其中1代表十分混乱,2代表有点混乱,3代表没感觉,4代表有点秩序,5代表十分有秩序。

2.2.2 投资博弈任务

本研究采用投资博弈任务测量信任水平。经典的博弈任务范式会将被试随机分配为A和B两组,分别担任信任者和被信任者的角色,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双方互不见面。所有被试都拥有S元的初始资金,由信任者A来决定投资其初始资金中的X(0≤X≤S)元给匿名的被信任者B,B会获得3X的收益。B获得收益后决定如何分配其获得的收益——返还Y(0≤Y≤3X)元给A。A和B的收益分别为S-X+Y和S+3X-Y。X反映的是A的信任水平,B的可信赖性则由Y来衡量。通常,在测量信任水平的研究中被试都担当信任者A的角色,x被作为信任水平的测量指标(如郑璞,俞国良,郑友富,2010)。有关投资博弈测量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博弈任务中的表现与其对他人可靠性的估计存在显著相关(Stephen,Jeffrey,&Eric。2003),且被试在博弈中的表现能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Dean,2005)。可见,投资博弈是信任测量的可靠和有效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施测博弈任务,具体指导语如下:

“现在,假设你和一个陌生人(我们称之为‘XX)各有100元人民币,你可以选择送一些钱给XX,你所送的金额可以是0元,也可以是1元、2元……,或者100元(具体送多少,你自己决定)。当你决定送n元人民币给XX时,他将会获得3n的金钱,也就是你送出钱数的3倍。在得到这些人民币后,XX可能会选择返还给你一些钱,他可能会返还你0元、1元、2元……或者3n元(返还多少,由XX决定)。例如,如果你决定送70元钱给XX,他将会得到210元,他可以选择返还给你0到210元间的任何数量的人民币,具体返还多少钱由XX决定。那么,你决定送给XX多少钱?”

被试在博弈中送出金钱的金额代表其信任水平,送出金额越高表示其信任水平越高。完成连线任务后,本研究中的三组被试均参加投资博弈任务。

3 结果与分析

强秩序组和弱秩序组被试在所有实验任务结束后进行了秩序感的五点评分,结果表明:强秩序组平均得分为4.45(标准差为0.78)。弱秩序组为2.81(标准差为1.29),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128)=2.77,p<0.05。这说明两种不同的秩序线索的确激发了被试不同的秩序感。

对强秩序、弱秩序和对照组三组被试在投资博弈任务中的表现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由表1可见,强秩序组被试在博弈任务中送出金额最高,控制组次之,弱秩序组送出金额最低:并且控制组和弱秩序线索下男性的送出金额高于女性,而在强秩序线索下女性的送出金额高于男性,这表明在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性别与秩序线索的交互作用。

以秩序线索分组(强秩序、弱秩序和控制组)、性别为自变量,以送出金额为因变量进行3x2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秩序线索的主效应显著,F(2,189)=3.83,p<0.05,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189)=2.88,p<0.05,秩序线索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189)=3.66,p<0.05。

首先,对秩序线索主效应的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强秩序组被试送出金额显著高于弱秩序组和控制组,而弱秩序组和控制组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信任水平。

然后,对秩序线索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分别以男生和女生为分析对象,以秩序线索分组(强秩序、弱秩序和控制组)为自变量,以送出金额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在三种秩序线索条件下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F(2,96)=0.05,p>0.05,这说明无论给男生什么样的秩序线索刺激,他们的信任水平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三种秩序线索条件下的女生信任得分差异却达到显著水平,F(2,95)=7.73,p<0.05。对三个秩序线索组中女生的信任水平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强秩序线索下的女生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弱秩序线索和无线索条件下的信任水平,且弱秩序线索和无线索条件下的信任水平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秩序线索对男性和女性信任水平的影响不同:对男生而言秩序线索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女生来说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信任水平。

4 讨论

4.1 不同秩序线索对信任水平的影响

研究结果支持了秩序线索提升信任这一假设,强秩序组被试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弱秩序和控制组被试。以往有关信任具身认知的研究也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采用触觉中的温暖体验、嗅觉中的洁净体验促使被试对陌生人产生积极评价。或者帮助被试克服贪婪的欲望,在投资博弈任务中更相信陌生人,愿意送出更多金钱(Kang,etal.,2011;Liljenquist,Zhong,&Galinsky,2010)。这些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都支持积极具身意义的物理刺激能提升信任水平。

本研究对秩序线索主效应的分析并没有发现弱秩序组被试的信任水平低于控制组(没有秩序线索),似乎只有强秩序线索能激发秩序感,提升信任;弱秩序刺激却并不会破坏被试的秩序感,降低信任水平。这一结果可能与本研究中连线任务规则有关。连线任务要求被试按照数字(如1、2、3……)或字母顺序(a、b、c……)连点为线,即使弱秩序组被试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无法预测线条走向。最终连出的线条也杂乱无序,但是其中仍有“按顺序连线”的规则。也就是说。弱秩序组的任务并没有完全“去秩序”,其中隐含了部分秩序信息。这可能是造成研究未发现控制组和弱秩序组信任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中弱秩序组被试对连线任务的秩序性评价为2.81(5点评分),已经接近中间值3,说明被试认为弱秩序图线的混乱程度不是非常强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弱秩序连线任务仍需完善。

4.2 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秩序线索对信任水平的影响因性别而不同,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结果中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即在不同的秩序线索下男性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其平均送出金额数都保持在50元以上:而强秩序条件下女性的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弱秩序和控制条件。其在博弈任务中给予陌生人的金钱因秩序条件不同而出现20元以上的差距。这似乎说明秩序只影响了女性的信任水平。对男性基本没有影响。是否连线任务对男性被试的秩序感启动不成功?我们比较了强、弱秩序组男性被试秩序感评分。两组男性被试评分分别为4.38±0.85和3.00±1.48,差异检验结果显示t(63)=4.59,p<0.05,说明接受不同秩序任务的男性被启动产生的秩序感评价是不同的。这排除了在男性被试身上任务激发秩序感失败的可能性。那么。连线任务让男性和女性感受到的秩序感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比较了男性和女性被试秩序感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强秩序组女性被试的秩序感评分是4.51±0.71。与强秩序组男性得分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为t(65)=0.68,p>0.05;弱秩序组女性被试秩序感评分为2.63±1.07,与弱秩序男性被试评分比较,结果显示t(61)=0.94,0>0.05,即男女被试的秩序感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这排除了连线任务带来的秩序感存在性别差异的可能性。

既然连线任务成功启动了不同的秩序感,且男女性秩序感评分没有差异,那么在接受了不同秩序线索刺激为何只有女性的信任水平表现出差异?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男女两性的信任对控制感的要求不同。李悠,江信文和王飞雪(2014)的研究显示男女都会在高控制感条件下表现出高信任水平,但是男性在低控制感条件下的信任仍较高,女性信任水平则明显下降。此外,有关控制点的研究也显示女性的外控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Fiori,Brown,Cortina,&Antonucci,2006),即女性更多认为事情的成功与否与环境中不可控因素有关,而男性则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受环境影响较小。这可能会造成本研究中的秩序线索作为信任任务的背景对女性的影响更甚于男性,因此,女性信任水平表现出受秩序线索影响,而男性则没有表现出来。当然,控制感在秩序线索和信任水平之间的作用,还需要今后的实证研究对任务结束后的控制感进行测量做出分析和判断。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当个体面对有序线索时其对他人的信任水平会提高。这一结果提示在工作场所中提供秩序井然、规则明确的环境能够提高职员的总体信任水平,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组织忠诚度。同时,我们的具身性研究思路为抽象的“秩序”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标,让建构有秩序的环境变得更具体。例如,学校、商业机构、政府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将工作流程、制度以流程图或条目式用展板或网页公布在工作场所或网站上,让客户了解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材料。体会到秩序,产生对办事过程的控制感,增加客户对办事人员和相关机构的信任水平。又如,在办事柜台、窗口的空间布局上按照流程顺序,让客户能够很快预测自己下一步需要到什么地方,避免办事路线的回折、交错。此外,本研究发现女性对秩序线索更为敏感,这提示那些与女性有关的服务机构、休闲场所,如妇产医院、女性美容机构等可通过环境中物品的摆放秩序来赢得和改善女性顾客的信任。

5 结论

本研究对比了强秩序、弱秩序和控制组三组被试在投资博弈任务中的表现,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秩序线索影响信任水平。强秩序线索能提高信任水平;(2)秩序线索对信任的影响因个体性别不同而表现出差异:秩序线索的差异只影响女性信任水平:不同秩序条件下的男性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信任
信任很贵,别轻易浪费
信任
信任一个贼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很多人都不再值得被信任
信任
信任,有生命的感觉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