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编制
2016-12-16齐亚静伍新春
齐亚静 伍新春
摘要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评定的基础上,从重塑的对象与方式出发,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编制了初始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的正式问卷包含五个维度:任务重塑、角色重塑、关系重塑、技能重塑和认知重塑。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以及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该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工作重塑,中小学教师。问卷,信度,效度。
分类号 C.4A3
1 引言
工作重塑(jo6 crafting)强调个体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张春雨。韦嘉,陈谢平。张进辅,2012)。所谓工作重塑,Wrzesniewski和Dut-ton(2001)将其界定为“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个体针对工作中的任务或关系边界所做出的物理或认知上的调整与改变”。他们认为,工作重塑是员工个人层面的活动,其首要目的就是增进员工个人的福祉。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促进教师的个人福祉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教育大计和学生发展。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朱慕菊,2002)。许多研究者从个体因素(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2006;申继亮,李永鑫,张娜,2009;刘毅,吴宇驹,邢强,2009:孙配贞,郑雪,许庆平,余祖伟,2011;罗茜,李洪玉,何一粟,2012;姚计海,管海娟,2013)和工作因素(潘孝富,秦启文,2006;田宝,李灵,2006;毕帼英,张姝碉,许燕。2008;王黎华,徐长江。2008:陈志雄。2010)的视角关注和研究了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但缺乏对二者的整合。而“工作重塑”概念的提出,向世人展现出一条促进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发挥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自助”的角度促进教师的福祉和健康。国内学者也曾指出,工作重塑是获得意义性工作和个人成长的新途径(赵小云,郭成。2014)。因此,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结构和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工作重塑的结构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基于最初的概念界定,将工作重塑划分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Wrzesniewski&Dutton,2001)。具体而言,任务重塑(task crafting)是指改变工作任务的数量、范围和类型,包括增加或减少任务量、改变任务的性质、改变时间和精力在多个任务上的分配等;关系重塑(relational crafting)是指改变工作中与他人互动的质量和数量;认知重塑(cognitivecrafting)则是指改变对工作的看法或感知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工作重塑开展了研究,例如Lvons(2008)采用0分类法将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塑分为个人技能发展、任务功能、增进关系、战术选择和维持关系:郑防(2009)将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塑分为任务重塑、认知重塑和环境重塑;Berg等人将工作重塑分为任务强调、工作扩充和角色再造(Berg,Grant,&Johnson,2010);后来,Berg等人还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工作设计理论,归纳出具体的员工工作重塑的三种方式和九项技术:(1)改变任务:增加任务、强调任务和重设任务;(2)改变关系:建立关系、重构关系和适应关系;(3)改变认知:扩展认知、聚焦认知和认知关联(Berg,Dutton,&Wrzes-niewski,2013)。分析发现,上述分类方式均未独立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的范畴,且在重塑方式上多属于扩充型的工作重塑,如“增进”、“扩充”、“强调”等。此外,还发现了工作重塑中针对“个人技能发展”的新内容。
第二,Tims等人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Jo6Demands-Resources model)将工作重塑划分为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增加社会性工作资源、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和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Tims,Bakker,&Derks,2012)。他们认为工作重塑是员工自发地_对所面临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进行改变。以保持或促进他们个人(或工作)目标的完成。基于这一认识,他们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尽管它同时包含了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但它的出发点是工作特征,缺少认知重塑的内容,因此,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工作重塑的结构划分尽管视角不同,但主要是基于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来进行的。从重塑对象出发,工作重塑主要针对组成工作的三大主体,即“事”、“人”、“己”,因此可分为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个体自身的重塑。其中,任务重塑和关系重塑遵循了最初概念的界定,而个体自身的重塑可能同时包括认知或技能方面的改变。然而,目前关于个体自身重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从重塑方式出发,可以是扩充型的,比如增加任务量、增进关系等;也可以是缩减型的,比如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等。考虑到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重塑的特点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在特定的职业群体中探索工作重塑的结构特点。
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研究教师的工作重塑极为必要,而教师工作的自主性也为研究教师的工作重塑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拟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出发,结合一线教师的访谈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适用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问卷,为随后的教师工作重塑研究以及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2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构建
2.1 访谈和问卷结构的确定
基于工作重塑的概念界定,从重塑的对象和方式两方面切入,在文献分析和参照相关问卷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选取河北、北京和天津的中小学教师共23名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包括小学教师7名(男1,女6);初中教师8名(男2,女6);高中教师8名(男1,女7)。对访谈对象的选择兼顾到了班主任与非班主任,以及教师的不同教龄。访谈的主要问题包括:(1)新课改之后,您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2)如果现实情况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您是否会做出主动性的调整和改变?(3)您通常会采取哪些主动性的调整措施?您具体是如何做的,请详细举例说明。其中,问题(3)是核心问题;如果需要,可适当追问。
采用一对一的个体深入访谈,每次访谈控制在50-60分钟,在征得受访教师同意后,对谈话过程进行记录和录音,并对录音进行转录和编码。为了保证编码的信度。编码过程由研究者本人和所邀请的一名心理学博士研究生进行整理。编码结果与类别内涵,详见表1。
2.2 初始问卷的形成
根据表1总结得出的工作重塑的四个类别,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访谈收集的文本条目,形成最初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并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共15名对原始问卷进行审核与评价,最终得到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初始问卷。
3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维度及信效度检验
3.1 方法
3.1.1 被试
样本1:选取中小学教师240人,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其中,男教师54人(23.9%),女教师172人(76.1%);小学教师66人(29.2%),初中教师105人(46.5%),高中教师53人(23.5%)。
样本2:选取中小学教师300人,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其中,男教师72人(25.3%),女教师213人(74.7%);小学教师87人(30.9%),初中教师118人(41.4%),高中教师79人(27.7%)。
3.1.2 测量工具
(1)自编问卷
自编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共包含25个项目。问卷采用“0~6”七点计分,0代表“从不”,6代表“总是”。
(2)效标工具
工作重塑强调个体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一种特殊的主动性行为(胡青,王胜男,张兴伟,程斌,孙宏伟,2011)。因此选取Frese等(1997)编制的个人主动性问卷(personalinitiative,简称PI)作为工作重塑的效标工具。该问卷共包含7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人主动性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
3.1.3 实施过程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样本1进行集体施测,由主试当场收回问卷。对数据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教师工作重塑的正式问卷。
采用正式问卷对样本2进行施测。效标工具同时施测,数据收集方法同上。
3.1.4 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采用AMOS 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2 结果
3.2.1 项目分析
首先计算问卷总分,将总分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得分前27%的被试记为低分组,得分后27%的被试记为高分组。然后,对低分组和高分组的教师在每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删除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题项。其次,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每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3的项目。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删除题目a4、a5和a18,最终问卷保留22个题目。
3.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样本适当性检验(KMO值),结果表明,Bartlett球形检验的检验值为1897,31(df=231),p<0.001,KMO值为0.82,说明这些项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最后确定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由5个因素组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68%。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情况详见表2。
其中,因素1共7个项目,主要包括的是针对任务所做的调整,如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其次还包含了师生关系的内容,如“我会询问学生对我的教学是否满意”,但其实质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而做出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因此命名为“任务重塑”。因素2共4个项目,均是关于教师对职业角色的重新认识和看法改变,因此命名为“角色重塑”。因素3共4个项目,均是关于教师对同事关系的促进,因此命名为“关系重塑”。因素4共4个项目,主要涉及申请课题和参加培训,是对个人发展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另外。还包括了领导的培训和指导,这也是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内容,因此命名为“技能重塑”。因素5共3个题目。主要涉及教师个人在认知上对工作做出的调整和改变,命名为“认知重塑”。
3.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问卷结构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对样本2进行正式施测,对问卷维度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五维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下:x2/df=1.864,GFI=0.90,NFI=0.88,IFI=0.94,TLI=0.93,CFI=0.94,RMSEA=0.055。这说明数据与模型结构拟合良好,验证了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在结构上的合理性。
3.2.4 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问卷编制遵循以下几点进行:第一,项目含义符合工作重塑的概念及理论构想;第二,参考、借鉴前人较为成熟的工作重塑测量工具:第三,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对问卷题目进行评估,删除或修订不理想题目:第四,请中小学一线教师对题目表述方式及所测内容进行评估和修改,最后形成初始问卷。因此,编制的问卷代表了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内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首先,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已初步说明了该问卷结构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考察问卷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从表3可以看出,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64-0.80之间,相关较高,表明各维度与问卷的整体概念的方向是一致的。而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则相对较低,处于0.28-0.56之间,说明各维度分别测量了工作重塑的不同方面。
(3)效标效度
通过计算工作重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效标之间的积差相关得到效标效度。结果发现,工作重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个人主动性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79、0.55、0.49、0.49、0.47和0.71,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3.2.5 信度检验
采用α系数估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并在样本2中随机选取64名教师进行间隔4周的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数据结果详见表4。
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时间稳定性较高,测量分数是可信赖的。
4 讨论
本研究以工作重塑概念为基础,从工作重塑的对象和方式出发,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编制了适用于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共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任务重塑、角色重塑、关系重塑、技能重塑和认知重塑。该问卷结构清晰,内容全面、系统,编制过程严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测量工具。
就工作重塑的结构而言,本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既包括工作重塑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和本土化特色。
首先,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属于一般的工作重塑类型,其在教师群体中的验证也充分说明了工作重塑概念的职业普适性(Wrzesniewski&Dutton,2001)。然而,教师在针对任务和关系的重塑中,主要是以扩充型工作重塑为主,几乎不涉及缩减型工作重塑,这也是教师工作重塑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重塑的方式。任务重塑,根据最初界定主要是针对的教学任务,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调整等等。与预期不同的是,原本属于关系重塑中的师生关系,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也都归入了这一类,如“我会询问学生对我的教学是否满意”。尽管与假设不符,但却与之前有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郑昉。2009)。这一发现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重塑的职业特点,即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关系,属于工作任务的范畴。关系重塑,主要针对的是工作中的同事关系。通过访谈也可以发现,同事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报告的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并且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认知重塑,是指教师改变对工作的看法,这与最初的工作重塑理论中的界定相一致(Wrzesniewski&Dutton。2001)。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的约束使得教师不存在“缩减型”的工作重塑方式,比如减少工作数量,回避消极他人等等(Tiros et al.,2012)。此时,适当的认知重塑可能会对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关于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将有待随后的实证研究进行检验。
其次,技能重塑和角色重塑是本研究针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研究的新发现,具有一定的职业特点和本土化特色,丰富了已有工作重塑概念的基本内涵。技能重塑,主要是指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教师是一种知识型行业,在当今信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时代,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是教师在工作中进行主动改变的一种主要形式。只有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管关于技能方面的重塑,也在以往的研究中有所体现(Lvons,2008),但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技能的长久发展,则更为重要。角色重塑,主要是指教师重新认识了“教师”,调整了对教师职业角色的看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界定(朱慕菊,2002),本研究中角色重塑的发现,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新课改实施的部分成效。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认识,会给教师带来不一样的工作体验,比如教师将自己看作教育研究者会使他们发现更多工作的意义:教师将自己看作学习者可能会降低教师某些方面的工作压力: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看重也可能会缓解考试排名所带来的压力。
总之,该问卷的编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的研究以及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测量工具,有助于推动工作重塑在教师职业群体的研究进程。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塑共包含五个维度的内容:任务重塑、角色重塑、关系重塑、技能重塑和认知重塑。(2)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教师工作重塑的本土化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