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入党问题浅探
2016-12-15曹继明傅琼
曹继明 傅琼
[摘 要] 青年农民是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党员发展质量,重视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在走访农村及阅读相关资料,基本掌握青年农民入党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村青年入党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探寻应对措施,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年农民入党 问题 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1]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基层着手。农村党组织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吸收年龄在18—40周岁的青年农民入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大势所趋。然而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如何拓宽青年农民党员的来源,解决党组织成员交替上的青黄不接问题,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急需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青年农民入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年富力强、乐于奉献、规模宏大的基层干部队伍。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精神,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工作、实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等等,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村党组织率先考虑将有头脑、懂技术、愿意在家创业,以及外出务工经商者回家投资创业的优秀青年列为发展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民致富,很好地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青年农民入党的积极性,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尽管如此,时代的深刻变化、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在充分肯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衡量标准,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高度来看,青年农民的入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青年农民党员来源少,入党积极性不高。青年农民党员来源形式单一,农村青年是其主要的构成。优秀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的精英,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亦是党组织需要吸收的首要对象。然而,目前尽管农村党组织积极将农村优秀青年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但优秀青年农民毕竟人数少,且并非全部都愿意入党。部分优秀青年农民虽有入党的动机和愿望,但还处在观望徘徊的状态。大部分青年农民对于入党毫无概念。个别村庄连续几年都未曾有发展入党的积极分子。
(二)入党动机不纯,讲究“实用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共产党员理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入党动力。然而,当前报此情怀入党者已是少数,为一己之私而入党者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认为,入党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对于一些国家补助和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党员可优先考虑。有的则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认为入党可以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只有入党才能有政治前途,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去竞选村干部,获取政治权力,实现人生抱负。有的认为入党可以扩大话语权,党员向村干部提意见更有分量,自身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更好的回应。
(三)性别比例失衡,农村女党员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我国农村女党员在农村党员中所占的比例低且提升慢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000年农村女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1%,2010年农村党员中的女性比例提升到21.5%,仅提高了1.4%[2]p42。基层自治虽有涉及女性这一块的内容,但大部分工作都没有得到正常开展,女性的政治参与未得到应有重视。目前农村党员发展对象基本考虑青年男性,农村女性入党的人数甚少。
(四)入党标准不严格,入党程序不规范。在入党条件方面,农村党组织并未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入党标准,出现了论个人成就的不良倾向,缺乏对入党申请人的综合考量;一些村发展党员视野不宽,选拔发展对象“划圈子、看面子、圈内循环”,造成无人可选、有人选不上的尴尬境地。按照规定的入党程序,入党申请人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需进行公示,无异议者尔后接受入党培训,之后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每个阶段都会有考察期以及思想汇报的程序。然而在农村,入党申请人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农村党组织并未依规将结果进行公示,对入党积极分子亦没有安排专门的入党前教育培训,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发展对象的考察,期满即为合格,考察这一关键的入党程序名存实亡。
二、青年农民入党出现诸问题的原因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农民入党作为一个当下现实的社会课题,其问题的产生亦是经济、思想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一)经济方面。第一,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供选拔的难度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劳作场面的生动写照,也反映出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劳作模式的循环延续,禁锢了劳动者创新思维的发展,失去了变革农业劳作方式的动力,这不易产生人才。单一的经济结构无法为党组织选拔人才提供可比较的依据。工业化社会下,传统的农业已无法留住青年人才,量上的减少进一步缩小了可供选拔的范围。这都会增加选拔的难度。
第二,城高乡低,农村青年大量外流。当前我国城高乡低的社会发展现状基本没变。外出务工已成为我国农村青年在城乡发展失衡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家庭增收的一大途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外出求学使农村成为“六零六一部队”的驻地,这不仅在客观上给党组织选拔到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带来了难题,常年在外务工也不利于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考察,影响党员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是给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挑战。
(二)思想方面。第一,青年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政治文化素养有待提升。青年农民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在高中以下,初中及小学以下学历者占很大比例。大部分青年农民不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为何物,也不主动学习;不关心、不了解当前发生的国家大事件,政治敏感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政治信仰,在重大的政治是非面前难以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
第二,物质追求至上,认识模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充裕的物质享受也造成了部分青年人精神上的“缺钙”,信奉发家致富才是“人间正道”,认为入党并不能为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没必要入党;一些农村青年未能区分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差别,将个别党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归罪于党组织,对党组织产生抵触心理,不愿入党;还有大量青年认为,现今中共党员有8000多万,党员的地位已今时不同往日,且党员权利与义务失衡,党内生活压力大,因而不敢入党。
第三,观念相对滞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传统落后思想还有较为深厚的生存土壤。“男尊女卑”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大部分农村女性扮演传统家庭主妇的角色,承担家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琐碎而繁重的家务,这抑制了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阻碍了农村女性参政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依然是农村居民生育话题的谈资;为求一子,农村家庭往往是求仙问道、烧香拜佛,想尽一切办法。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农村妇女包括入党在内的政治参与过程。
(三)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第一,党组织成员自身建设不足,战斗力不强。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年龄普遍偏高,精力有限,在信息化浪潮下,做先锋模范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守住互联网这一块重要的执政阵地。其次,党组织成员认识不深刻,不重视党员的发展工作。个别党组织对于党员发展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再次,党组织成员思想不统一,关系不和谐。农村两委间各自为政、互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一定的普遍性,严重影响了带领村庄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也降低了党组织在村民心中的威信,损伤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动力机制建设不到位,挫伤党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要有动力机制。没有原动力或动力不足,不仅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党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能持久,更无法深入。完整的动力机制应包括有效的激励制度、可靠的保障制度和长远的能力提升制度。然而,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党组织中,现实的动力机制的三部分未完全建立。首先,激励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党组织所掌握的可用于公共支出的财政资源有限。作为处在农村基层的党员,往往是义务劳动多、回报少,社会成就感弱,发展机会少、空间小。政治学讲,“政治参与就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共利益分配的行为”[3]p206。农村基层党员在参与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后果。所谓“枪打出头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时反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正确的做法得不到村民的理解而造成自己的社会关系紧张。为村庄事务奔走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自家的农业生产。再者,自我能力提升的机会少。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党组织本身还是农村党员个人,都无力承担培训以提升党员素质所需的经济成本。且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也不允许农村党员持续长时间参加无报酬的活动。基层党组织内部可用于党员自我提升的条件有限。由于能力不足,党组织成员在应对村庄管理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加重内心的挫败感,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三、多举措吸引青年农民入党
青年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吸收青年农民入党,更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农村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农村党建的重要任务。农村党组织应立足农村青年党员发展的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青年农民入党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青年农民入党工作,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活力。
(一)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青年农民入党的经济忧虑。经济搭台,做好农村青年的返乡就业工作,解决农村青年的经济忧虑,储备青年农民党员的后备力量。第一,政策支持。立足于当前农村人少地多的实际,借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之风,以土地为依托,制定促进特色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给予特色种养以资金、技术、政策倾斜,助力农村产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第二,环境培育。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产业发展,改善村民生活”的主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持和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和发展前景吸引广大农村青年返村创业就业。第三,示范吸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党组织内部的致富能手,率先建立党组织的创业示范点,推出创业项目,树立创业典型,吸引当地农村青年返乡自主创业,回村就业。
(二)加强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青年农民入党的思想基础。坚持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建的一大传统、一大特色。做好青年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抓住农村青年有想法、有干劲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党的正能量传递。例如,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密切党同农村青年的联系,引导优秀青年农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激发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和鼓励党员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让农村居民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提高党组织在村民心中的威望,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农民的加入。
(三)重视妇女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合理提升农村女党员的比例。妇女能顶半边天。鉴于女性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女性工作的开展却停滞不前的现实,改善青年农民入党现状,必须发挥妇女团体组织的作用。各级妇联组织努力找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工作,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能力。根据村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村庄事务妇女参与的力度。比如,开展村庄活动可以硬性规定妇女所需到场的比例。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农村妇女中的优秀青年,主动吸收优秀农村女青年农民入党,提高女性党员的比例。
(四)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阵地。党组织建设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影响到青年农民入党。为此,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则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重视青年农民入党,严守入党标准,规范入党程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吸收青年农民入党的重要性,把青年农民入党作为党建的一件大事来抓。立足农村青年党员发展的实际,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对策,抓出成效。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中央、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党建文件精神,结合农村社会生活现状,制定出既体现上级党建文件中党员发展的统一原则,又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党员入党条件和发展程序。其次,严格按照所规定的入党条件,全面掌握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对于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农民,农村党组织要及时地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地将“好苗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要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再者,要加大对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致富本领,按照规范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优秀青年农民政治上的进步,在条件成熟时,发展为中共党员。
第二,注重党组织成员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组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首先,改善人员构成。面对当前党务工作繁重,党务负责人年纪偏高、精力有限的现实,坚持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原则,替换年富力强的成员上阵,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农村党建新格局[4]p17,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着力在农村创业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中发现人才,把更多的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的基层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以获得青年农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激发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其次,党组织成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严守党内生活制度,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学习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好表率。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以此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对于不合格党员,坚决予以劝退或除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在青年农民中树立光辉形象。再者,构建和谐的新型村“两委”关系。按时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实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会议时2/3以上的村两委成员参加,统一两委领导班子、党组织成员思想,在村级重要事务中经到会人员的半数以上通过形成意见,寻求到最大的民意公约数[5]p142-143,促进双方的通力合作,坚持在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明确两委的职责分工,防止村庄管理出现扯皮和推诿。另外,党务工作要充分运用当代信息技术成果,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战斗力,更好地做好农村青年党员发展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农村党组织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要在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个性的同时,看到共产党员也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人的共性。为此,首先要建立党员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保证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因履行党员义务而受到降低。对于农村党组织的主要干部,给予准公务员的待遇;对于因公务而使自身家庭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的党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帮扶;对于生活困难的党员,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其次,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政治能力强、政治信仰坚定、有政治抱负的青年农民党员,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开辟仕途升迁通道。例如,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人民群众信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村干部选拔到乡镇任职,亦可优先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6]p206。让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我也得到实现,这既能鼓舞青年农民党员的斗志,又能把更多的优秀青年农民吸纳到党组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张永英.权力参与和民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政治地位变化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高骥,虞志灏等著.基层党建e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周挺.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6]康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西部地区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