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6-12-15陈灼均
陈灼均
摘要:淡水鱼养殖是我国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鱼养殖面积也不断扩大,我国市场对于淡水鱼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淡水鱼养殖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有统计学指出,我国淡水鱼发病率较高,不利于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并且容易造成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损。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市场对淡水鱼需求量的提升,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淡水鱼养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导致许多养殖户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淡水鱼病害发生率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养殖户对于淡水鱼养殖的积极性。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分析
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加,加之鱼类肉质营养丰富,推动了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且淡水鱼养殖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先进的养殖技术及科学的养殖方法,导致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高,导致鱼数目及质量下降。因此,分析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对于其防治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致病菌、微生物感染。水体中一旦致病菌、微生物过量繁殖,能够造成淡水鱼感染,进而影响鱼群的健康成长。目前常见的致病菌及微生物有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等。一旦淡水鱼受到致病菌、微生物感染后,会出现化脓、充血、肌肉紧缩等症状,其这种症状早期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在淡水鱼的各个部位,例如背鳍、腹部以及唇部。由于细菌的感染,鱼的消化系统被破坏,无法进食,且肝脏出现大量瘀斑,腹腔有大量积液从而引起腹部肿胀现象,严重威胁淡水鱼的健康。此外,致病菌、微生物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大规避爆发,可能导致整个鱼塘内的淡水鱼患病,导致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损。
2.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采用的喂养方式各不相同。相关报道指出,许多养殖户投喂的饲料品种单一,没有采用综合喂养方法,导致鱼群的健康生长受到影响;此外,这种方式不但无法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可能导致淡水鱼缺乏营养,增加其发病机率。除了投喂饲料品种单一外,许多养殖户还喜欢投喂小杂鱼,且投喂无规律、投入量过多,导致淡水鱼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容易出现肝部脂肪堆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水体污染。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淡水鱼养殖技术不断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影响,主要是由于养殖户的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实际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发病率较高,例如,鱼塘换水时由于没有制定合理的换水计划,导致其容易出现白嘴病等病害。此外,随着水污染的加重,严重影响了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不少地方的工程将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导致水体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淡水鱼生长造成严重威胁,长此以往,导致淡水鱼中毒,进而出现死亡结局。
二、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1.改善淡水鱼养殖的环境。良好的水体是保障淡水鱼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若淡水鱼生活在条件不好的水体中,则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水底淤泥是各种致病菌、微生物繁衍的重要场所,且淤泥给予这些致病微生物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生长环境,细菌、微生物在淤泥中至少可存活1年以上。要想有效控制淡水鱼养殖病害的发生率,就需要定期清除鱼塘中的淤泥。在投入鱼苗前,需要对养殖鱼塘的基础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加强鱼塘消毒工作,定期清除鱼塘中的淤泥,是保障淡水鱼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在夏秋季节,增加对鱼塘水体的消毒次数,使用中草药型杀毒剂取代传统的化学杀毒剂。
2.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在养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合理搭配投喂饲料,保障淡水鱼的营养,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投入量。例如,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氨基酸、蛋白质的投入量以20~30%为最佳投入量,不同鱼类在不同时期对氨基酸、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要根据鱼种以及生长期适当调配投入饲料量,才能够保障鱼群的健康成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3.加强养殖场的综合管理。养殖场的管理主要从人与环境的管理人手。淡水养殖往往不容易感染疾病,很多因为都是人为可以控制,所以在改善水体质量的同时,还需要从管理人手。建立健全养殖场的管理机制,通过调查与分析,培养养殖户的养殖的基本常识,包括疾病的防治,而防治则主要需要从预防人手,预防与治理有机结合。同时相关水产部门还需要监督与管理淡水鱼类养殖场,加强改善环境措施,定期举行相关培训工作。另外,日常管理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活动行为。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水质恶化时应换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30厘米~40厘米。也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
(3)加强增氧措施: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在晴天的下午2时~3时开机增氧,另外在有浮头危险时也可适时开机增氧,也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
(4)使用微生物制剂: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防止水质污染。底泥较多的水体应当使用微生物制剂,以改良底质,抑制各种厌氧菌及病毒的繁殖,防止鱼病和缺氧的发生。
(5)管好投入品:梅雨季节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这些投入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可使用过期的配合饲料或药物。
(6)其他管理工作:做好养殖日志,完善三项记录。还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鱼养殖满足了市场对鱼类的需求,但是随着水污染的加重,淡水鱼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有待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为了促进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平稳发展,需要根据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淡水鱼发病率,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