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
2016-12-15杨晨颖
杨晨颖
“社群”一词源于拉丁语,有聚焦、义务之意。Tonnie是最早将“社群”一词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来的德国社会学家。该词从提出到现在,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从社会学意义角度理解的“社群”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经典的社群理论通常认为社群由以下一些基本特征构成:它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它有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它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群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各种不同的社群其建立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属于不同社群的成员也必然有所区别。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只是把居住于同地区邻居视为社群,也把消费相同商品的其他消费者当成利益共享、同担风险、关心共同利益与信息的社群伙伴,这就是消费社群的概念。消费社群是一种无形的新型社群,借由人们的消费模式及所消费的产品而被创造且保留下来。
社群的水龙头被拧开了,经济之水便源源不断。
如何去喝这口水?
企业应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和产品模式,这是社群经济的基础,柔性化、分布式、个性化、动态化是社群经济的特点,无论是小个体,还是大企业,或是机器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服务单元,并接人到大平台里,大平台提供云计算、电商、大数据、商业智能等核心能力。
未来的社群经济并不是返回原始氏族的部落状态,而是在工业化社会里用互联网社群的产品和技术来连接和重构社会与经济,产品即文化,产品即社群,社群经济要依托于产品创新。
电商是把生产关系中的买卖关系连接并产品化,社交网络是把人和人、人和企业、人和兴趣等连接并产品化,Uber、滴滴是把出租车和乘客连接并产品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群经济时代创新法则。
当你看到腾讯、阿里、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正在创造领先于欧美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时候,是否也发现了中国互联网在很多领域是世界前沿的,事实正是如此,社群经济在国内的流行和发展并不亚于欧美,这也是中国企业进行自我变革,实现代际超越的一个好机会。虽然很多领域有核心技术把关,难以快速超越,如芯片、航空发动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社群经济模式的创新,让中国的消费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并在工业4.0方面追上来。
3月1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出版社主办、《中国服饰》杂志社承办的“2016中国服装智能论坛——直击社群经济”,将在2016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举办。
届时,智囊传媒总裁、传媒与管理咨询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傅强和东华大学艺术学学科教授、博士研究导师卞向阳,将分别以《社群经济的精准化定位》《社群经济的产品设计与研发》为主题发表演讲。
同时,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王茁、红领集团总裁张蕴蓝、以纯集团电子商务总部运营总监吕建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业管理与设计工程中心主任韩永生,共4位嘉宾将围绕“社群经济如何根据不同人群做好产品”、“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主题,展开对话与讨论。
当下,社群经济未来一片美好,请企业开动大脑思考,借用李开复的一句话“不要用过去的观点看未来”,Jus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