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鹅“憨态可掬”的九个维度

2016-12-15叶雷

现代国企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战略用户产品

叶雷

本书从战略、创新、管理、文化、员工、用户、产品、运营、研发九个维度,将腾讯这只憨态可掬的“企鹅”活生生地横面剖开,从实操层面为我们展示了“应该向腾讯学什么”的全景。

如今已经没有人否认腾讯是一家成功的企业,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走出了自己的创新和特色之路,成了被学习的对象。相比于众多解读腾讯成功之道的书籍,由前腾讯产品总监、首席敏捷管理教练艾永亮,前腾讯战略发展顾问、高级讲师刘官华,腾讯项目管理顾问梁璐,3人合著的《腾讯之道:我们应该向腾讯学什么》一书,不是腾讯的企业传记,而是以内部人视角、从9个维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真实、憨态可掬的“企鹅”帝国的成功方法论,对我们研究和学习腾讯,颇有价值。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会在原地打转。因为战略就是企业的罗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1998年11月,马化腾等5个年轻人一起创办的腾讯公司,之所以成长为今天的巨人,与其战略进步不无关系,从而实现了从跟在用户后面到引领用户、从模仿改良到创新超越的升华。现在,腾讯的定位是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借助QQ、微信这类全民性的服务平台,把自己打造成互联网连接器;二是打造精品内容,做好基于明星产品的内容产业。背后,得益于腾讯专设的战略发展部,负责制定总体的宏观战略,如聚焦战略、泛娱乐战略、双打战略,策划、发动和实施新战略,推动腾讯的创新和新业务的布局,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重点业务和部门输出战略人才。

创新总体上可分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主要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显著特征是巨大的累积性效果;破坏性创新又叫颠覆式创新,或者叫原创性创新,显著特征是巨大的机遇和巨大的风险并存。尽管腾讯直到如今都难以摆脱“什么都模仿”的标签,但也有“腾讯式创新”的名词。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外行看热闹”,腾讯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但像书的作者这样的“内部人”,则是看“门道”,不仅细数了腾讯在战略、机制、组织架构、平台、生态和连接层面不为人知的创新,还在对比中详细解读了表面类似、好像抄袭背后的大创新,开发理念上的本质不同。而且,正是因为大创新与每时每刻微创新的修正随机进化相结合,在非原创领域做出创新产品,才使得QQ与ICQ、QQ群与聊天室、微信与米聊等类似产品在体验上的本质区别,并不断赋予产品新生命,从而得以傲立于“互联网丛林”食物链顶端。

一家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但优秀的管理又不能一概而言,因为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才是优秀的管理。在书的第三部分“管理篇”中,作者从三个层面详述了腾讯管理的特色:第一个层面是“产品之上的组织导向”,“产品化一切”强调把着眼点集中在产品而非环节上,做产品的指导思想是以用户为中心,对产品体验和产品数据极度关注;第二个层面是“充分自治的宏观管理”,采取“大三层”金字塔形管理组织架构,“总办—事业群—业务部门”,从而让最了解用户的人做决策,又让各业务部门充分竞争激发最大活力;第三个层面是由最初偏重职能的传统的“小三层”金字塔模型进化为今天的新型强矩阵模式,实施“教练辅导的微观管理”,从而不再是人管人,团队成员一起战斗,不仅使管理效率和有效性极大提高,还让经验得到有效传承,使得内部产品可以快速决策和调整。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思维。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是人力资源部门,而且是像互联网产品经理那样工作,把“用户”识别到人,以用户思维发现需求,用产品思维制定政策,用运营思维推行政策,进而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在第四部分“文化篇”中,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有品位的福利”,如“腾讯一家亲”不仅邀请员工家属还邀请员工家里的宠物,中西方节日凡节必过,但都被用心设计得有情、有趣,让员工精神、物质双丰收。当然,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腾讯对待离职员工,会送上“金企鹅”和他自己的工卡作为礼物,会为他制作在腾讯工作所有日子点点滴滴的纪念动画,每年企业生日邀请他们回公司聚会,建立专属社交圈“南极圈”,“双百计划”扶持离职员工创业,设立“伯乐奖”奖励他们向腾讯推荐人才……比大学的校友工作做得都更好。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就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员工、没有优秀的员工,什么都是白搭。腾讯这家拥有两万多名员工的巨型企业,究竟是如何对待员工的呢?总体上和很多互联网企业一样,像爱用户一样爱员工,在想尽办法解决员工大的后顾之忧的基础上,从细节改善员工体验,不把目标放在时间点上,而是关注一个时间段的变化,给员工提供足够大的发挥空间,尊重员工个性,呵护创新种子,鼓励员工用跨界、整合的思维去激发创新,允许和接受员工试错,推崇PK的竞争文化,但不允许“不作为”。当然,腾讯最富有特色的,还是“游戏化”的员工成长体系,充分细化员工的“职业”和“主线任务”,设置80多个专业通道,让大家都有发展进步的机会;同时,会在员工职业通道的不同层级上,设置不同的能力模型,量身定制员工发展计划,并辅以腾讯学院的培训以及内部的分享会,帮助员工进步。

关于用户,微信和QQ抓住了几乎90%的国内互联网网民,我们最熟悉的关于腾讯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尽管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境遇下对“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有不同的说辞,但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并没有真正离开腾讯,这至少说明腾讯以社交起家、最懂用户基本上是靠谱的。在书的第六部分“用户篇”中,作者从基于精准的用户大数据来读懂用户、从内部分歧时选择以用户价值为决策依据、从伴随用户成长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功能三个角度解读了腾讯“相知、相伴、相随”的用户方法论,分享了腾讯把自己打造成“游戏之王”的最重要经验,就是充分发挥核心粉丝组成的自组织团队的作用,最后则从技术的层面披露了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发明的“互联网时代的读心术”,如用户调研的“最佳基数”、全球IM软件的“4年周期定律”等。

企业处于产品的供给侧,只有产品被用户接受、消费,企业才能获得利润。腾讯是一家完全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多个平台级产品,都有十多年的历史,都有大几亿的用户,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呢?在书的第七部分“产品篇”中,作者特别强调了腾讯产品开发十分注重的两个规律,一是“十倍挽回”,即用户第一次使用某产品时,如果没有得到满足而选择离开,产品团队就需要花费10倍以上的代价才有可能挽回该流失用户;二是“小白定律”,如果互联网产品不能满足初级用户轻易使用该产品的诉求,就很难取得成功。所以,腾讯对产品开发,一直强调“比用户更懂用户”,具体措施就是成为用户,懂得用户,超越用户。为此,腾讯有自己的“千百十”法则,每个产品经理每周至少要去看1000个帖子、100篇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当然,产品试错是不可避免的,腾讯采取的则是灰度测试以降低成本。

对产品的运营,往往直接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的地位。所有的产品,都是运营出来的;即使是再令人怦然心动的产品,如果没有运营让它动起来,顶多也就只能算一个半成品。相比于传统产品“一锤子”买卖后的售后服务,互联网产品的挑战显然更大一些,不能不断创造出大量的专业内容,就难以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对腾讯的产品运营来说,一是主做平台级产品,二是产品线非常长,几乎覆盖了互联网的各种形态产品,要靠公司自己生产专业内容,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腾讯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直连”,产品运营的“魔法”就是以让用户成瘾的“心流”为科学依据,建立“游戏化”的规则,让产品自转成为生态。另外,腾讯还充分发挥产品线长的优势,跨产品拉通、线上线下拉通,在给用户完整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黏性。

创新研发是企业发展和效益的“发动机”,全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研发”的。和所有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一样,腾讯有共性的地方,比如强调极速研发和快速迭代,但更有价值的则是一些细节,如采取团队化运作,在一个团队架构产品策划、产品研发、产品运营三驾马车,将产品分成若干个子模块,大团队里面组建小团队,“高内聚、低耦合”,从而使得200人的团队和10人的团队一样高效;对团队间的协作,采取“透明胜于沟通”的原则,通过实时刷新的进度墙、全透明的需求池、即时的实时数据、无边界的内部交流软件等工具,让各团队信息都能得到及时共享。当然,团队每天也开晨会,但仅仅只有10多分钟,讲述一下工作进度和当日任务,没有问题的就离开了,遇到问题的相关人员则继续深入探讨解决方案。至于腾讯动辄面对数十亿、数百亿级的响应服务,其方法除了有损服务,2015年已经进化到了2.0,采用了全新移动云时代的技术体系。

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成功,往往都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平稳。就连马化腾自己都说:“我们能走到今天,其中有很多机遇的成分。”尽管腾讯一直以低调、务实著称,其实在腾讯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执行和并购,都曾经历过那种一个应对不慎就可能会为自己招来火顶之灾的坎儿。未来,腾讯也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儿,甚至是迈不过去的坎儿。《腾讯之道:我们应该向腾讯学什么》从战略、创新、管理、文化、员工、用户、产品、运营、研发九个维度,将腾讯这只憨态可掬的“企鹅”活生生地横面剖开,从实操层面为我们展示了“应该向腾讯学什么”的全景。尽管腾讯是一个学习的好榜样,然而,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一个腾讯,也只有一个马化腾,“腾讯之道”有些是我们学不会的,有些是我们照搬也无效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有用的。

猜你喜欢

战略用户产品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信用卡资深用户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