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蕾舞台上遇见自己
2016-12-15吕凤茹
吕凤茹
人物档案
张剑,女,1978年5月出生,汉族,1996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月入党,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为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一级演员。
张剑自1996年到中央芭蕾舞团工作至今,主演了剧团所有的新创剧目和保留剧目,如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 《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西方经典舞剧《天鹅湖》 《吉赛尔》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现代作品《摇滚芭蕾》 《四种气质》等。她的舞蹈优雅大方,灵动流畅,戏剧表演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具有充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994年,获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组铜奖;1995年,获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银奖;1997年,获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成年组金奖;1999年,获文化部国庆五十周年展演“优秀表演奖”;2005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2016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6年9月21日晚。北京天桥剧场。中央芭蕾舞团的年度巨献—古典芭蕾舞剧《舞姬》上演。当张剑饰演的妮基娅着一袭白裙缓缓走出时,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曾经多少次在剧目中担任主演,可这一次却非同寻常。这是自己舞台演艺二十周年的纪念演出,演出前有纪念展,演出后还有签名售书;曾经多少次站在舞台上获得掌声,可是这一次非同一般,观看演出的不仅有喜爱自己的观众,还有老师和领导,更有亲人和朋友。这一晚的张剑,在一出剧目的演绎中,回溯了她曾经主演的所有剧目;这一晚的张剑,在一方舞台上,回望了她从艺二十年的经历。
汗水与泪水,鲜花与掌声。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遇见了芭蕾;成绩与艰辛,伤痛与辉煌。这一切,都是因为芭蕾遇见了她。临近不惑之年的张剑还在努力,她坚信,在芭蕾艺术中,还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赋与勤奋→卓然成绩
张剑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跳舞的她,11岁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张剑臂长腿长脖子长脚背高,天生跳芭蕾舞的好苗子,再加之灵气和刻苦,很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了。1994年,学校推荐她参加全国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她获得了少年组铜奖。下一年,她参加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又获得少年组银奖。这两个奖项的取得,足以证明她的优秀和出色。1996年,张剑毕业后到中央芭蕾舞团任演员。
中央芭蕾舞团人才济济,张剑是满怀仰慕之情走进的。让她没想到的是,刚一进团就得到了在《天鹅湖》中排演女主角的机会。这让她从内心感到了剧团对她的信任,由此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
刚开始排练,张剑就发现与老演员相比,自己在表演和音乐表现力上的不足,这也是当学生和做演员的差距。当学生时,只要动作规范就行,可作为演员需要通过形体动作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从模仿入手,努力领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由此再深入一步,慢慢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将情感融入动作中,并辅之于眼神和表情。更具挑战的是,她要在同一台戏中饰演白天鹅和黑天鹅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黑天鹅妖艳、性感,兼具神秘与狡诈,跟柔弱、善良、纯情的白天鹅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天鹅湖》首演的锻炼,张剑认识到,舞剧中的人物是靠自己在排练和演出中不断去尝试挖掘和揣摩的。由此,张剑迅速地完成了一次转折,实现了从学生到演员的成功跨越。
《天鹅湖》首演之后,张剑又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机遇。1997年6月,她和舞伴参加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那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芭蕾大赛之一,而在此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演员在这样的比赛中拿过金奖。张剑和舞伴经过几个月严苛排练之后,带着《睡美人》 《海盗》 《天鹅湖》中黑天鹅双人舞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进行了三轮较量。最终,张剑技压群芳夺得金奖。当时担任比赛评委的乌兰诺娃送给她一双签了自己名字的脚尖鞋,说没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好的芭蕾舞演员!
激情与专注→茁壮成长
中央芭蕾舞团每年都会推出经典名作。技术扎实、业务出众的张剑,每每获得出演主角的机会。每当团里公布排练名单,她都特别开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因为她总是能看到自己的差距,觉得自己并不能完全驾驭作品,也因此特别认真、刻苦、努力。就这样,每排演一部戏,她都在技艺上跨上一个台阶;每饰演一个角色,她都拓展出一个不同的方向。《天鹅湖》 《睡美人》 《仙女》 《黄河》 《过年》,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让她见识了芭蕾艺术丰富而精细的表现手法,让她对主题和人物内心的挖掘与刻化有了更细腻的把握,切实感受到了在舞台上尽情发挥的快乐,体验到了人生的五彩斑斓。
张剑说,当一名演员能够在舞台上掌控自己的时候,上台就会成为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让她真正体会到这种乐趣的是《奥涅金》这部剧。因为它给演员提供了非常大的表演空间,能让演员在跳舞的过程中塑造人物。这使张剑懂得了演绎一部作品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应该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魅力和享受。从此,张剑对舞蹈在整体观念上发生了转变,也让她的职业生涯在综合艺术修养层面又前进了一步。
让张剑感受到超越自我幸福的是《堂·吉诃德》。从学校到剧团,大家一直认为她比较适合扮演温婉纯情的角色,但她感觉自己骨子里很适合热情奔放风格的作品。2013年,机会来了,团里复排纽里耶夫版的《堂·吉诃德》,对男女主角的体力要求特别高,技术上也很苛刻。以张剑35岁的年龄去接演如此高难度的舞剧,无疑是一个挑战。但作为演员,没演过的作品类型更想去尝试一下,她也想弥补1997年因去莫斯科参加比赛而没能跳这部舞剧的遗憾。排练期间,她非常用心,在教室里反复练习自己的舞段,从陌生到熟稔。下班之后,找来各种版本的视频,反复观摩、比较、学习,从演员不同风格的处理中寻找能为自己所用的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剑成功出演了《堂·吉诃德》,她所饰演的吉特丽一直在观众眼前穿着那标志性的红裙欢快地飘飞。
执着与坚守→日臻成熟
芭蕾是吃苦的行业,演员不可能没有伤痛。应对疼痛可以靠毅力,直面艰辛能够靠精神,让张剑难以承受的是失去舞台的可能。2010年,张剑在排演时右膝半月板撕裂,只得做手术。术后,右腿肌肉萎缩得历害,想继续跳舞,就得靠大的运动量将肌肉练回来。时值5、6月,正是团里南巡走芭的时节,队友们都出去了。张剑一个人,在排练厅扛着杠铃练深蹲,额头布满豆大的汗珠,每次蹲下和站起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让她痛苦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内心那种难以赶走的恐惧:自己那强有力的肌肉能练回来吗?今后,还能继续跳吗?
采访进行到这里时,记者对张剑说:“这足以说明你对这方舞台的依恋了。”张剑更正说:“是眷恋。” 一字之别,境界又高了一层。
作为团里的“台柱子”,大家从张剑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自满,因为她对艺无止境有深刻的认识。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对同一作品同一人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常演常新;二是每次演出之后,她都会沉静下来回看演出录相,总是能找出不尽如人意需要改进之处。这也是她一路前行、不断进步的主因。
今年,团里复排《罗密欧与朱丽叶》,张剑担任排练者,她要将10年前自己饰演朱丽叶的理解和经验向年轻演员传递。
记者采访张剑,正是她随团赴欧洲演出的前一天,她正在剧团四层的小礼堂和大家一起连排。此次赴欧要演出两个剧目,《牡丹亭》和《过年》。这两个剧目,张剑都是主演。连排从上午9点开始直到中午12点半结束,张剑就是利用连排间隙接受记者采访的。提到她从艺二十年了依然在演主角这一在芭蕾艺术中鲜有人企及的“奇迹”,坐在观众席上的她将目光投向舞台,说:“我沉迷这方舞台,期待艺术的绚丽。在这里,我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