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李克强外交体现大国担当
2016-12-15张茂荣
张茂荣
回眸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交活动频繁,足迹遍布亚欧与美洲——
3月23日,在海南三亚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
6月12日—13日,在北京主持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
7月12日—13日,在北京主持第18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7月13日—16日,对蒙古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11届亚欧首脑会议……
7月22日,在北京同六大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1+6”圆桌对话会……
9月6日—9日,赴老挝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
9月18日—28日,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系列高级别会议并对加拿大、古巴进行正式访问……
11月2日—9日,对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盘点李克强一年来的外交足迹,主场外交与出访交相辉映,成果丰硕,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巩固、加深友谊,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中德政府磋商,目前已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超级发动机”。在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主持的2016年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本着“共塑创新”的精神,巩固政治互信,深化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智能制造、创业创新等合作,打造两国合作新引擎,使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访问蒙古国期间,中蒙签署15份双边合作文件,涵盖贸易、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战略的深层次对接奠定了基础,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期间,李克强与欧盟领导人同意加强伙伴关系,对接发展战略,用好互联互通平台,推进创新合作,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同时着眼大局,通过加强沟通与磋商增进相互了解,以对话方式妥善处理摩擦和分歧,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访问老挝期间,李克强与老挝领导人在政治、经贸、投资、人文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签署的双边协议涵盖产能合作、经贸投资、经济技术、教育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老传统友好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丰硕成果。
李克强加拿大之行有三大亮点,为中加关系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强各级别、多机制交往,并正式启动中加总理年度对话机制。二是确立贸易新目标,到202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三是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双方签署十余份合作协议,覆盖贸易、投资、金融、旅游、教育、司法合作等诸多领域。
李克强对古巴的访问,是中古建交56年来中国总理对古巴的首次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双边经济技术、财政金融、产能合作、信息通信、环境保护等领域20多份合作文件的签署。此行增进了中古传统友谊,推动中古经贸合作走向深入,为中古关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克强对吉、哈、拉、俄四国的访问,首要目的亦在于推动双边关系良好发展。访问期间,双边高层会晤连续举行,中国与各方共同发表多个联合公报,签署涉及经济技术、产能、能源、交通、农业、知识产权、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数十项双边协议。这些成果对于促进中国与亚欧四国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同与会国家领导人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取得积极成果。各方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和农业减贫为五大优先方向,旨在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树立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李克强就推动亚欧合作提出“三大倡议”,为亚欧合作在新的十年实现新跨越贡献了中国方案。会上,李克强提出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破区域发展瓶颈,提升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亚欧两大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旨在“共商、共建、共享”,符合亚欧人民的共同利益,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契合相关国家资源优势和实际需求,为亚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
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对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系列会议,中国与东盟国家将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引领,紧紧围绕“2+7合作框架”,为共同绘就中国—东盟合作新蓝图,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而砥砺前行。
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李克强提出深化“16+1合作”下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合作,进一步提升中东欧国家在亚欧大陆桥中的枢纽作用;会晤后,中国还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上,李克强就上合组织携手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地区长治久安提出五点建议,这些建议在会议联合公报中得到积极回应。联合公报主基调是经济合作,其中尤其强调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重大意义,认为该倡议有利于寻求开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加强各国伙伴关系,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可见,中国对上合组织的政策得到广泛认同,有助于未来中国在亚欧地区发挥更大影响力。
为世界经济复苏开出中国药方,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1+6”圆桌对话会是中国政府同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之间一次具有开创性的集体对话,展现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致力于国际合作的积极姿态。在对话会上,李克强对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提出了五大建议: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衡处理好解决周期性因素和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的关系;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包容性增长;更好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复苏的作用。李克强开出的“中国药方”若能得到贯彻落实,将有效化解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局,因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
李克强在出席第7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重要讲话,呼吁建设一个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美好世界,并就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重要主张。在主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时,李克强表示,推进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各类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之策。面向未来,中国已经全面启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作,已批准并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第71届联大主席汤姆森赞赏中国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国别方案,称中国从政府高级别层面对可持续发展等各项事务作出的承诺“令人振奋”。
多管齐下,做大南海朋友圈
围绕南海问题,李克强利用多边场合阐明中国立场,通过双边活动争取支持,赢得各国对中国的理解,把中国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在亚欧首脑会议非正式会议上,李克强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南海仲裁发表的言论首次在多边场合作出回应,阐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合理主张,得到与会各成员代表的充分理解。会上除了菲律宾,几乎没有其他成员响应安倍的言论。在与李克强的双边会见中,越南总理阮春福、老挝总理通伦、柬埔寨首相洪森、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等领导人悉数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经过李克强多边和双边“双管齐下”做工作,亚欧首脑会议结束后发表的《乌兰巴托宣言》和主席声明均未提及南海问题。从本次会议看,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即便是与中国有分歧的菲律宾,也表达了与中国对话的愿望。
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李克强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地区国家只有将解决问题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南海才能保持和平稳定。此次中国与东盟就南海问题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在东亚峰会上,南海域内各国领导人无一人提及南海仲裁,少数域外国家借机炒作南海问题的图谋未能得逞,中国赢得重大外交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