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中的亚斯伯格亲子教育

2016-12-15吕传彬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斯伯格自闭症事情

吕传彬

“这个孩子真的很奇怪,你说他不乖吗?也没有啊,但是他就是没人缘:他不会去招惹人家,也不会乱发脾气,但是就是没有朋友。你叫他做什么事,他也会跟着做,但就是心不在焉。你说他像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我觉得也像,但是叫他的妈妈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不是过动症。我实在说不出他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多学校老师总以为亚斯伯格症孩子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造成的“怪”。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于亚斯伯格症还是非常陌生的。

1944年,维也纳一个叫亚斯伯格的小儿科医生在博士论文中描述了四个孩子的社会、语言、认知能力都和一般儿童不大一样,当时他使用“自闭式的精神异常”来形容。但是亚斯伯格医生所描述的这群孩子,和自闭症儿童还有些差异。这些孩子虽然也有自闭症的特征,例如社交障碍、沟通不良和特殊的兴趣,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发展出流利的语言能力,也想与人互动,只是不得其门而入。

现在一般普遍把亚斯伯格症当作自闭症类的一种类型。很多孩子人际关系不佳,但不是冲动行为引起的,就可能是亚斯伯格症的表现。

小强(化名)一直到16岁上高中时,才被诊断为“亚斯伯格症”。之前,他被多次转介去看教育心理家和儿童精神医生,主要是因为他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困难。但心理评量的结果一致显示:他有平均水平以上的智商,以及良好的阅读、拼字和数学技巧。

婴幼儿时期,小强非常喜欢独自一个人,而且不喜欢被逗弄,但被抱或挠痒时也会有反应。他会看父母,也会对他们笑,但比他的兄姐们要少很多。在他九个月大时能够使用单字,三岁时已经能使用非常复杂的词汇了。他被认为非常聪明,但他却无法参与一般的交谈。

当小强大些时,他的行为变得更有问题。五岁前,他因为有捣乱行为而被两家托儿所拒收。在小学的前两年被形容为“梦魇”;妈妈经常因为他的某些“恶行”而被请到校长室。六岁时他开始玩“汤姆士火车头”轨道组,并且可以一个人玩好几个小时。偶尔他会让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但是他们必须完全照着他的指示玩,否则就不行。

他一直是非常孤立的儿童,而且常常会伤到人。他会在公开场所大声评论别人,尤其是对过胖或有肢体障碍的人。但他不了解为何这些评论会被视为攻击。他从没表现过或给过其他人安慰,似乎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有一次,他和母亲在厨房吃东西时母亲突然昏倒,而他直到吃完东西后,才叫姐姐来帮忙处理。

小强上高中后情况变得更严重。他没有朋友,被欺负,并且常被同学设计。他和老师之间一直有问题,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自律、迟到,无法按教师的要求带正确的文具或书籍到学校,以及他不按规定做作业。由于他手脚非常笨拙,又不懂团体比赛的规则,因此不擅长运动。但他在数学和外语方面的表现却非常好。

这是一个亚斯伯格个案很典型的发展史,虽然与自闭症者的症状有很大差异,但个案与个案之间也可能出现许多相似处。

亚斯伯格症孩子不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特别是当规则变得暧昧不明时,他们就显得无所适从。他们不懂得去解读人家心里在想什么,也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影响他人,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很自私”。在处理事情上,亚斯伯格的孩子习惯把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想成有一定的运作规则,例如,回家一定要走同一条路线,不允许变化。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许多事情都有改变的可能,这也是亚斯伯格的孩子常对于“改变”感到不安的原因。

英国精神科医生罗娜·吴引在论文中,对亚斯伯格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描述如下:(1)没有同理心;(2)天真、不恰当的行为,单向的反应;(3)欠缺交友能力;(4)重复和学究式的言辞;(5)与语言能力无关的沟通障碍;(6)对特定事物强烈的兴趣;(7)感觉统合不协调,行动笨拙,姿势怪异。

家中有个亚斯伯格症孩子,大部分时候,家人必须学习过一个相当规律的生活,免得要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但是亚斯伯格的孩子还是有被教导和改变的空间。家人首先要了解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出适合孩子的方法。

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亚斯伯格症孩子和一般人一样,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而且基本上不外乎下面这些原因。

1.想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完,或者是觉得非得把某件事完成,才可做接下来的事情。这是一种强迫性思维,总觉得做事情有一定顺序。

2.想要逃离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总觉得去面对不喜欢的事情,自己一定会发疯。例如,剪头发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是无法忍受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强迫性的想法。

3.不能分辨别人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例如,打球的时候,总以为别人是故意撞他。

4.总想控制整个情境,总觉得凡事有一定的规矩,尤其第一次是这样做的,以后就要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5.感觉异常所造成的。例如,觉得冷气机的声音很吵、床不舒服、灯光太亮等。

建立一个结构且能预测的环境

亚斯伯格孩子的不安,来自他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在家里,父母首先要提供孩子一个较有结构且能预测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也要能够接受孩子出现固定的行为模式,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等到孩子的情绪变得相当稳定,一些渐进式的改变才能开始进行。

教导新的行为

在孩子的情绪相当稳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教导某些与人互动的技巧。例如说话的礼貌、打招呼的方式、和人交谈的方法,等。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说话要平稳,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父母只是很单纯地告诉孩子和人说话要注意什么,例如要看着对方的脸,要回应对方的话,不要只顾自己有兴趣的话题,等。见到长辈打招呼一开始可以怎么说,什么话会让长辈听起来很舒服,哪些是安慰和鼓励人的话。父母最好事先想一想再来教孩子。

亚斯伯格的孩子是很敏感的,父母有情绪的时候,不宜教导新的技巧,以免让孩子感受到这是处罚而不愿意学习,导致反效果。

孩子学到了新的技能之后,给他们有经常练习的机会,而且父母要刻意帮孩子制造其他类似的情境。例如,让孩子和不同的人打招呼,或者经常和孩子谈论不同的事件,接下来也可以让他练习如何打电话和亲人问安或聊天。总之,父母要刻意营造机会,让孩子练习。

当孩子只要能使用一点点新的技巧,父母就要给予大大的鼓励。亚斯伯格的孩子是很喜欢受到赞美的。从赞美中,他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安全”的事,这对稳定孩子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鼓励孩子保持弹性

亚斯伯格的孩子因为有太多坚持,所以常造成生活上的不适应。不过,当孩子语言能力越来越好时,也代表他越来越可以使用语言来沟通。当孩子越来越大时,父母要开始给孩子一个观念,就是“保持弹性是一件好事”,只要事情可以解决,放弃一些自己的坚持是很棒的一件事。要帮助孩子了解,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比坚持做一些事情更重要,所以必须保持弹性。当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坚持,帮助家人解决一个问题,父母就该给予大大的鼓励。

父母不用急着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他把所有的好品格都养成。父母能做的,就是先滋养孩子稳定的情绪,让他在一个爱的环境下成长;等到孩子对事情的反应不再过度激烈时,才是塑造他的最好时候。

猜你喜欢

斯伯格自闭症事情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把事情写具体
莫斯伯格公司MVP—LC轻型步枪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