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高危孕妇生“二孩”科学管理很重要

2016-12-15周一海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孕产二孩高龄产妇

周一海

“许多挺着大肚子来的孕妇,其实她们的身体条件不适合怀孕,但她们确实大胆怀孕了。尽管有点匪夷所思,但这的确是目前不少产科门诊的常见情景。”古航教授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一些高龄高危孕妇的状况又是摇头又是叹气,“她们中许多人即便不怀孕,也需要接受治疗,更何况怀孕会使情况更加复杂。可见,不少夫妇根本不知道用好‘生育选择权。”

高龄产妇孕产意外风险高

据我国初步研究结果,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年龄分布,40~44岁者约占23.7%,有2 169.4万;45~49岁者约占25.9%,有2 355.6万;高龄产妇比例较高,符合政策人群中35岁以上占63.8%,40岁以上占49.6%。由于不少孕妇都认为自己有过怀孕和生产的经验,对待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也往往不太在意和着急,以致高危产妇人数不断增加,如此必然使诸多生育风险不断提高。

有资料显示,35~44岁和45岁及以上孕产妇,相比于35岁以下孕妇,发生内科疾病的风险更高。具体来说,相比于年轻孕产妇,大龄孕产妇患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梗、哮喘、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血管疾病、血栓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慢性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等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样,高龄孕妇出现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相关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死亡、宫颈机能不全、胎儿染色体异常、巨大儿、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古航教授说,“高龄孕产妇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任务进一步加重,给产科临床一线的医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高龄产妇切不可忽视安全

古航教授提醒说,怀孕虽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孕产期许多情况无法预料。妇女孕产期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可能出现大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不确定性。因此,计划生育二胎的高龄夫妇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与生俱来”的高风险。

去年9月,一名怀孕19周的年轻孕妇挺着肚子来找古航教授救治。她是一位二叶式主动脉瓣膜缺损(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较弱,根本不适合怀孕。因为怀孕会导致孕妇全身血容量上升,受损的心脏无力承受,直接危及生命。但是,该孕妇就是想生一个孩子,甚至表示就是搭上这条命也要生。为此,产科医生每天观察她的情况,调整治疗策略,一直保到32周,由于不能再承受太大的心脏负荷,专家不得不为该产妇实施剖宫产,所幸母子平安。

然而,并非所有的高龄和高危产妇都能如此幸运。不少人在履行自己生育选择权的同时,并未考虑到她们可能需要承受的生育风险或结局——小孩出生、母亲去世,或者小孩和母亲都不保。

曾有一孕妇在怀孕9个月时,发现肺动脉压飙到148毫米汞柱,按医学常规,肺动脉压达到50毫米汞柱以上就不能怀孕了。这个产妇患的是“艾森曼格综合征”,加上怀孕的负担,是产科的凶症之一,分娩期和产后72小时的最初产褥期是最难挺过去的。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医院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救,然而,虽然产妇熬过了产后最初的72个小时,但始终未能恢复,到第8天产妇还是去世了。

以上是来自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的临床救治病例。这些孕妇原本就不应该怀孕生育,即使怀孕了,也应该终止妊娠。古航教授介绍,在产科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以下3种最让人头疼的产妇。一是知道自己有重病,也告诉医生病情,但执意要妊娠分娩;二是自己糊涂,到临盆了才因为出现各种症状而意识到出问题了,比如出血、昏迷等;三是担心告诉医生就会被劝阻,因而有意隐瞒病情。

二胎妈妈莫依仗过往经验

不少二胎妈妈都觉得,生过一次孩子后自己就有经验了,对怀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应对自如,而且遇到不同的症状也能分出“轻重缓急”。但古航教授表示,实际上,二胎妈妈不仅不会“熟能生巧”,而且也没有意识到再次怀孕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反而要比第一胎大得多。

目前,我国夫妇生二胎时,孕妈妈的年龄大多在35岁左右甚至以上,处在高龄产妇的边界,这时孕妇的身体新陈代谢和各项机能与一胎时相比下降了不少,因此应对妊娠和生产时会更吃力,而且妊娠期间也更容易出现高血压或糖尿病;其次,经历过一次生产后,二胎妈妈对疼痛的敏感度有所下降,耐受力却增强了,因此很容易忽略出现的腹痛、腰痛等不适症状,再加上有些疾病的症状并不典型,因此一旦延误就医,很可能出现让人遗憾的结果;此外,对一胎剖宫产的孕妇来说,怀二胎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妊娠等,每项都威胁着大人和胎儿的安全。因此,怀孕前期的准备和怀孕过程中的监控都需要比生头胎时更详细,投入更多的关注才行。

科学管理孕产期可避风险

如何有效避免孕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呢?古航教授指出,育龄夫妇如果想生育,就要趁年轻。即使欲生二胎,也要科学运用自己的生育选择权,充分了解生育年龄与生育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

古航教授介绍,从医学上来说,25~30岁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35岁以上的女性,自然受孕能力下降,一年内累积的受孕概率大约为75%;而40岁以上女性怀孕能力更是急剧下降,正常性生活情况下,每月怀孕的概率只有5%左右,而且还要防范流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内正常卵细胞数量会大大减少,且剩余卵子的质量也大不如前。因而即便受孕成功,也要慎防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及宫颈内口松弛等诸多原因所导致的流产。

高龄女性怎样才能顺利怀上二胎,并且最大程度地规避生育风险呢?古航教授强调,高龄怀孕虽然风险不少,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规范而细致的孕前和孕期检查来发现。因此,备孕前一定要体检,评估自身的“孕产能力”,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这样可以将高龄生育二胎的风险降到最低。准备要二胎的女性无论高龄与否,都应该具备“归零”心态,千万别以“过来人”自居,以为生过一次孩子就有经验了,很多检查就不做了,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危害终生。所以,不可忽视“及时建档、定期产检”,一定要进行科学化的孕期管理。

猜你喜欢

孕产二孩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分娩中实施全面护理优化对分娩结局的作用研究
数字
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高龄产妇能否生二孩,最好查查卵巢功能
探讨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孕产·书吧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