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16-12-15齐晓悦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3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校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学生的主体力量。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为了合理配置教育和管理资源,兼职辅导员应运而生。兼职辅导员与专业辅导员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当然也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人本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探讨出现的问题,对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一些新思路,进而让兼职辅导员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工作上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 高校 兼职辅导员 人本管理

作者简介:齐晓悦,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410

在新形势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辅导员的短缺,高校兼职辅导员慢慢发展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一员。兼职辅导员顾名思义就是兼职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从目前来看,各高校选聘兼职辅导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高校研究生、高校任课老师和高校的机关工作人员。

一、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体现——与专职辅导员相比较

(一)年龄差距小,工作积极性高

在校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首先年龄上具有优势。他们既是辅导员又是学生,与在校普通大学生相比年龄上基本没有差距。在校研究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年轻有活力,与学生思想观念接近,容易沟通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辅导员的距离,辅导员的各项工作变得更容易开展。选拔为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大都是学生干部,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各方面比较出色,通过学生时期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互相了解充分,课内进行思想政教育

专职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比专职辅导员要多。通过课堂内的认识,教师与学生间有了基本了解,为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一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真正的把思政工作寓教于行,切实做到教书育人,达到工作与学习双赢的效果。

(三)综合素质强,加大思政工作吸引力

从高校机关走到辅导员岗位的工作人员,不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辅导员工作来说变成一种优势。机关工作人员熟悉的学校的运作及发展规律,与各个管理部门接触较多,可以给学生更多宏观上的建议。同时,不同专业背景的机关工作人员加入到辅导员的队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科风格,不同的工作理念,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引入一股新鲜血液,开拓辅导员思路,为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兼职辅导员的设置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这项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效能。

二、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合理,考核体系不明确

部分高校兼职辅导员的选拨、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将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作为职称晋升的关键条件,致使这些教师意识上出现偏差,疲于学生教育、管理。后续培训环节的缺失,使得兼职辅导员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辅导员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进而考核体系不明晰,学院对兼职人员难以提出高标准,加之奖惩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兼职辅导员的监督,削弱了兼职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二)个人动机出现差异,思想认识存在缺失

选择加入兼职辅导员队伍的人员,动机上存在千差万别。部分人员真正喜欢并有意愿以后继续从事这项工作,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把自己真正置身于辅导员队伍中,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性高。更多的人员是被动加入这个队伍,工作意愿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兼职辅导员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使得部分人员更趋向于从事本职工作,把兼职辅导员作为本职外的额外工作,认为工作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并不直接影响本职工作的丧失。此类现象直接导致辅导员职责难以履行,工作敷衍了事。

(三)工作角色冲突,主次难分

从事兼职辅导员的人员都具有辅导员和本职工作的双重角色。“角色是人的社会规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多重"变动的角色构成了人的权利和义务存在及其变化的基础”。 从原先岗位上到现在兼职辅导员岗位,本质上是一种角色的增加,增加一重角色即增加一份责任。角色多重,难免产生角色冲突,当兼职与本职遭遇冲突,主次便很难区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兼职的不确定性,使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不稳定性,当个人的两种角色冲突时,本职工作是他们的最终选择。

三、人本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人本管理,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或者说是一种体现人性化的管理。“人本管理模式要求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管理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关心人的需要并将每个人视为有价值的人,尊重社会的需要并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努力;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已纷纷提倡人本管理,在这种形式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入学校已成为一种趋势。应用人本主义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人本管理不仅可以规范人行,又可以温暖人心。兼职辅导员群体是一个特殊的队伍,既担任辅导员的角色,又与专职辅导员相区别于“兼职”两字。人本管理倡导的人本关怀体现浓浓的人情味,可以最大程度改变兼职辅导员的被“排外”的心理状态;第二,人本管理实现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统一,在学生管理中渗透人情,不仅可以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针对兼职辅导员队伍出现的状况开辟一条新的以人为本的解决思路,拓宽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视野,重新激发辅导员队伍的活力,最终促成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系统性方案。

四、加强高校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途径

(一)建立健全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积极的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能的机制和环境,建立一套吸引人才的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兼职辅导员选拔之初,有明确的任职资格:第一,有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政治觉悟,立场坚定;第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第三,具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能力,了解辅导员的主要职责,熟悉学生的专业特点。培训方面,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理论知识的培训,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一些列重要理论;第二,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的培训,针对兼职辅导员的特点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和学生专业等一些列的知识,专兼职辅导员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 建立有效的兼职辅导员激励机制

对于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激励员工的手段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实践表明,精神激励发挥的效能更持久。“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这个一定的目的或目标的动机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 做到合理激励就要先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如考核人员既要有领导、教师还要有学生,考核内容要从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两方面开展。奖惩是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要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物质奖励。惩罚作为一种特殊的激励手段,也应该纳入机制,让兼职辅导员具备忧患意识,促使大家不断争先创优,扬长避短,不断成长。

(三) 做好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矛盾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存在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与理念,自我调适是解决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兼职辅导员要树立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的“双重角色”,合理分配时间。担任兼职辅导员,面对双重的工作压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研究生、专业教师和机关管理人员有其本职工作,当面临本职和兼职工作产生矛盾时,要做到分清工作主次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高效率完成工作,这就要求兼职辅导员具备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解决工作矛盾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兼职辅导员要善于分配自己的工作,可以交给学生的任务,大胆放权给学生去做,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还可以为辅导员分担工作压力。

(四)尊重兼职辅导员,尊重学生

实践证明,职业成就感是工作的动力。一般学院考虑到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多重性,不会给他们太多工作任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压力,但同时也使他们很难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当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降低时,就会游离于队伍之外,消极工作。因此适度施压,给专兼职辅导员大致的工作任务,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会大大增加。学生是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应该存在等级关系,在人本主义视域下,要让学生感受到受尊重的地位,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努力能够发挥作用时,精神上的归属意识促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工作,共同为学生工作和思政工作出谋划策。

(五) 建立和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与学生团结协作,在共同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把学院看成一个大家庭,在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人发展。这主要依赖于两种关系的实现,第一,构建专职与兼职辅导员的和谐关系,实现优势互补。首先职责划分明确,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培养等方面,兼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活动开展,就业指导等工作任务。其次就是利用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专职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突出,兼职辅导员学科优势明显,可以进行学科专业引领。最重要的是专兼职辅导员加强交流,避免出现内耗。第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兼职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同时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有共同话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坦诚相待,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情感作用的推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兼职辅导员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短缺的问题,又有利于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过程中,应用自身优势,面对出现的问题,寻找以人为本的新的解决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兼职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新状态的高校思政队伍。

注释:

江畅.论人的社会角色.襄樊学院学报.2000(4).126.

徐爽、邓听.人本管理视角下的研究生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路径探析.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5(3).148.

韩子贵.管理思想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令).2006(7).

[2]何新容、胡玉霞.我国高校兼职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法制与社会.2008(10).

[3]孙利、陈国强.高校兼职辅导员的优势及其素质要求.教学研究.2000(3).

[4]尚伟.完善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培养机制.时代人物.2008(8).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高校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
人本管理角度下的高校学生教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