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研究
2016-12-15刘娟
刘娟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核心,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为切入点,
通过创设媒体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对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 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0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调查研究发现,兴趣浓则学生学习主动,而若兴趣谈,学习过程则较为被动。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多以教师传授式教学为主,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力度并不是很强。在新时期,尤其在新课标出台后,化学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创设媒体情境,激发兴趣
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但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却不太习惯应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一是要应用好多媒体,课前必须做好课件,部分教师认为太费劲,宁可直接用语言方式来表达;二是虽然有教师应用,但技术不够成熟,尤其在多媒体素材的选择方面还没能与教学目标相融合;三是有过分依赖情境的现象,课堂中单纯点击事先准备的课件,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倡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是要以科技手段呈现利于学生观看、感知的素材,以此刺激学生感官,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以“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为例,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讲述美国著名科学家波林的故事,以此让学生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接着幻灯呈现教材中的食物与含糖量表,提问:“今天你吃糖没有?”“你认为什么是糖?”学生初步交流后,可追问:“你能给糖下一个定义吗?”有了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二、创设生活情境,直观感知
化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每天的饮食中,都会涉及糖类、油脂、蛋白质、微量元素;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金属、有机非金属、金属晶体等材料做成的产品。其实,化学所研究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创设生活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能感知的事物来引导学生感知,从而进入化学探究活动中。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以自行车、铁钉、铝锅、导线等常见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它们在自然界中以何种状态存在,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们存在的状态。
此外,创设生活情境还要以学生最了解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如为让学生了解Na2CO3和NaHCO3的共性和差异性,在教学中,可先问学生生活中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叫做什么,再以清洗剂清洗蔬菜的案例引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此处可投影洗洁精商标,问学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何异同,而要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鉴别,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实验进行,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
三、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探究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原有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解构,融合并形成新的知识形态,而整个过程并不是听教师说就能完成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去经历。在化学课中以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观看、操作、感知和体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化学课堂中,情境要利于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否则,单纯的感官刺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甲烷”为例,先以江西永吉煤矿瓦斯爆炸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爆炸,由此引出甲烷。此时引导学生回顾燃烧的条件,讲述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并借助多媒体对甲烷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观察甲烷,思考其组成和结构,引出分子式(CH4)。如此,借助情境互动,整个课堂会更加活跃。
四、创设实验情境,引导操作
在化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手段和方式,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能直观感知的场景,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化学课堂教学。化学中实验是较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操作、探究,这样方可提升学生的兴趣。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为例,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的反应,此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步骤为:1.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并用滤纸吸干煤油,置于玻璃上观察;2.用小刀切开钠观察;3.最后将钠放回。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钠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思考为何要将钠放置于煤油中。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知,学习兴趣会更浓厚。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也正是因此,很多教师认为情境创设太耗费课堂时间,往往会忽略情境的重要性,于是,课堂中便直接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因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师讲得很精彩,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以情境为依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方能主动参与,形成互动关系,化学教学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特约编辑 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