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终步黑金后尘

2016-12-15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产油国减产伊拉克

邢海洋

OPEC八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油价连涨三天,创下17个月新高。此次限产,不仅伊朗、沙特这样的老对手坐在一起,俄罗斯也选择协同。或许,来自中国的煤铁去产能给出了诱人的示范,令原油这个最滞后的大宗商品也飞起来。

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的困难之处在于各自都有自己的盘算:伊朗和伊拉克刚从制裁或战争中恢复,谋求产量回归;大部分产油国都希望沙特及其海湾盟国实施全部减产计划。这次达成的协议却是多数成员国各自减产约4.5%,这就满足了沙特共同分担的要求,并保护了沙特的市场份额。倘若各国彻底执行减产协议,则OPEC日产量将自2016年10月的约3364万桶减少约117万桶,到2017年1月将降至3250万桶左右。而这一上限正处于今年9月OPEC达成减产限制目标3250万桶至3300万桶的低端。

要达成这样一个平衡限产的协议,外交智慧不可少。多数国家计算减产的参考水平是2016年10月的实际产量,伊朗的参考水平则是2005年中期的产量,也就是受国际制裁之前的峰值产量。伊朗10月的生产水平仅为369万桶/日,所谓的“减产”17.8万桶/日,实际上则是允许该国将日产量提高9万桶。印尼虽是OPEC成员,但早已经是石油净进口国,故而被暂停了资格,处于战乱中的利比亚与尼日利亚则都获得减产豁免。伊拉克同意限产21万桶/日,堪称协议中最大的成功,不过也令外界猜疑背后有所妥协。如果没有伊拉克的21万桶,117万桶/日的减产将几乎都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科威特及卡特尔等盟友,四国承诺的减产额度共有78.6万桶/日。而产油国限产的希望也来自这四个核心国家,它们此前都有着较好的执行信用。

从价格战到份额战到如今的联合限产,产油国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说委内瑞拉的混乱还有人为因素,海湾产油国的财政赤字则完全是油价走低造成的。沙特刚刚支付了一笔拖欠私营部门的高达270亿美元的费用,最近又在发债筹款,连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也不得不筹备上市。公司上市包括财务报表、储量、成本及盈利状况都将公开,对于产油国而言,这些信息通常被视为机密。40~50美元的油价,中东产油国都无法满足财政收支平衡,据测算,科威特的国家层面的盈亏平衡油价为57美元,沙特则需要92美元,连处境最好的伊朗都面临约为4.4%GDP的赤字,沙特和伊拉克赤字则超过GDP的20%。

OPEC的限产协议使人联想到中国今年以来严格执行的煤铁去产能的效果,煤炭普遍涨幅超一倍,个别品种从年初的低价上涨了两倍,钢铁也涨超一倍。这或许让OPEC看到了希望:有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基础原材料的供求关系完全可以一夜间扭转。有鉴于此,饱受财政失衡之苦的俄罗斯也加入到OPEC阵营,关键时刻做出巨大让步,表示愿意减产,而非冻产,在供需天平上又减去了30万桶/天的砝码。当市场得到了如此明确的信号,石油价格瞬间上涨10%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石油并非钢铁,中国煤炭和钢材产量和消费量均将近或超过全球一半,再加上统一的政府管理,政令一出效果立现。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却远为复杂,虽然2014和2015年OPEC的油气产量在全球占比均为40%,可价格上升后,全球高成本限制产能很快就会被激活。作为特朗普的能源顾问,美国大陆资源公司CEO表示,美国有能力把页岩油产量翻一倍,至2000万桶/日。仅以当下的技术水平,美国部分地区页岩油生产成本已经追平伊朗了。而随着新技术、新能源的开放利用,全球石油消费峰值或先于产量峰值提前到来。实际上,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与2005年的高峰相比已经下降了9%,新兴市场国家也将进入平稳期。产油国恐怕再也回不到几年前呼风唤雨的岁月了。

猜你喜欢

产油国减产伊拉克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