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

2016-12-15

英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硅谷升级

讲人|华夏幸福产业发展集团总裁赵威

今年是华夏幸福主办的第六届产业中国年会,六年中全球产业风云变幻,年会这一方小舞台,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学界的领袖和产业精英们的支持下得以见证风云,共谋产业成长方略,共议产业升级话题。

赵威

六年来,年会中提出的若干洞见与预测,在现实中一一兑现,年会中探讨的重要话题,分享的经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动力之一,这让我们倍感欣慰又深感责任重大。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改革、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深化实施,深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何在?产业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将起什么样的作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技术和产业,谁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启了今年的第六次产业中国年会。

华夏幸福认为,经济转型离不开产业支持,而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科技、资本、环境等要素必须嫁接上创新的因子,才能实现升级与突破。因此,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只有打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秉承这一思想,华夏幸福积极对接全球创新智慧,通过创新和资本双轮驱动,以产业新城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集聚,推动全球技术商业化,为释放产业源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今年的产业中国年会,我们邀请到了国外国内的两位大师阿伦·拉奥和李稻葵。作为《硅谷百年史》的第一作者,阿伦·拉奥对硅谷有着长期而深刻的洞察,对创新在驱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研究与思考;经济学家李稻葵,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发展模式等有着长期而深刻的研究,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

今天两位大师将同台对话,共同探讨产业创新的多重路径,他们的演讲和激情碰撞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场顶级的思想盛宴。在这场思想盛宴之后如何从创新原点构建产业链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等新兴产业如何发展等创新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也将在产业中国年会平台上展开,希望今天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能够给在座的各位带来全新的启发,为中国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

(本文节选自其在2016产业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大师论坛

作为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硅谷早已享誉全球。硅谷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王国,更是技术创新和创业者的热土。拥有强大的风险投资以及雄厚的顶尖大学为依托,苹果、英特尔、IBM等国际巨头企业均在此落户。而一个世纪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和葡萄园,但是如今却已经成为全世界科技从业者的朝圣之地。

在2016产业中国年会大师论坛中,《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首次来华现场解读硅谷百年历程;长期关注中国产业发展的知名学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观点,曾经在硅谷生活一年半的李稻葵,也对硅谷深有感触。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以及科技产业的不断进步,中国能否复制硅谷?中国能否诞生自己的硅谷?中国的创新产业园区有怎样的后发优势?两位大师现场巅峰对话,共同探讨产业创新。

中国能否复制硅谷?

阿伦·拉奥:中国如何建造自己的硅谷?硅谷在重视人才资源、注重长期效应、看重技术核心、创建完善机制等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硅谷是可以进行复制的,需要企业、政府、大学形成合力,当然这也是成功的秘诀。

李稻葵:产业新城或诞生中国“硅谷”。如果在北京、上海之外要找到新的“硅谷”,那么我们的交通成本远远低于美国的硅谷,这是第一个优势。硅谷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若干个大学、若干个大公司去了逐步就兴起了;目前中国的深圳、杭州等都呈现出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还在前进,中国经济还在调整,很可能冒出一个既不是深圳也不是杭州,比他们还要牛的更加有特色的产业新城,可能华夏幸福能打造出这样的新城,我们非常期待。

掌握“七招”,中国可以诞生硅谷

阿伦·拉奥: 第一,人才。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才辈出,为硅谷奠定了科研基础。整个硅谷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在全美第二,甚至全世界的人才都聚集在硅谷。第二,软件。软件正在吃掉整个世界,很多新的出色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打造高增长、高边际、高防御性,别人很难进入的商业领域,更多的大公司正在依赖软件提供网上服务。第三,自由。硅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自由的流动性。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可以使员工自由地离开一个公司,甚至今天加入明天就可以离开。这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自由、快速。第四,投资。全世界最大的五个加速器都位于硅谷,他们会给只有27、28岁或者30岁出头的年轻企业家资金,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想法。如果给100家企业做这样的试验,可能很多都失败了,但是有一家成功,这也是很好的模式。第五,移民。中国和印度贡献大量工程师,2008年超过50%的硅谷企业是由在美国以外出生的人建立的。第六,宽容。失败也能“被羡慕”还能东山再起。失败在硅谷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被羡慕的。第七,福利。很多工程师说,他们工作的地方简直像镶了金边的笼子一样,生活也很便利,他们不愿意离开。

中国必须依靠技术和产业升级

李稻葵: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必须依靠创新。中国有三大优势。第一,中国有着全世界包括美国、印度都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

第二,是工程师。中国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其中120万是工程类的,我们在工程师培养方面比金融人才要先进得多。他们的基础技能和知识非常好。

第三,是硬件比较好。中关村科技园、上地科技园等园区,走进去心旷神怡。这点是硅谷、美国赶不上的,也都是跟华夏幸福这样的企业合作的结果。没有创新,尤其是产业的创新,中国经济无法升级,中国的创新有潜力,我们要有信心,要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分论坛一

从创新源点构建产业链条

产业化最大的驱动力是市场和技术

金勤献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

创新到产业化最大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现在看来是市场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中国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层次又非常多,差异性很大,为创新技术的迭代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人工智能将带来行业革命

徐立 商汤科技CEO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核心变化是生产力工具的变化,可以有效提升效率,非常像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的技术发明带来的行业突破。

分论坛二

出行革命: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汽车将成智能生活一部分

王宇 智车优行联合创始人

手机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化,每一个人可能都经历过。我们预计,汽车也将经历从简单的具有使用功能的出行工具,变成整个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的一部分。

汽车将具备感应环境的能力

张蒙阳 南京金龙副总裁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每辆车都有一定的感应环境和其它汽车的能力,还有很强大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个背后,是超级计算机,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智能化。

分论坛三

后摩尔时代,中国芯机遇

今后50年,一定是信息产业的50年

吴汉明 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今后50年,一定是信息产业的50年,中国人很想在这50年有所作为。中国发展信息产业,面临最大的三个挑战:一是一些高端技术的限制;二是技术类的挑战;第三是工艺材料。

国内传感器公司要抓住四大机遇

邹紧跟 上海矽睿科技传感器市场总监

第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长期投资。第二,传感器最大的车载和手机市场,重心已往中国转移。第三,国内具备了完整的生产和设计、应用的产业链。第四,国内的产品水平逐步提高,也逐渐被市场接受。

分论坛四

2016人工智能青年创新峰会

形成人工智能的“火旋风”

山世光 中科视拓董事长

人工智能热潮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领域的开源、开放、数据共享,有一个概念形容叫“火旋风”,这种共享也可以在平台方面,也可以体现在基础源代码,以及数据。

技术门槛降低是产业界一大机遇

华刚 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组长

在这个黄金时代,实际上技术门槛降低不少,这是产业界一个机遇。产业界很少有人愿意走40步。从产学研角度来讲,学界应该还是更多去开创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往届回顾

汇聚全球大师远见,见证中国产业笃行。产业中国年会已走过五年征程,代表产业界持续发声。五载坚持与传承,五载光荣与梦想,五载探索与共鸣,都将集结成出发的号角。

产业中国年会里,产业巨擎指点江山,大师预言解读未来,智慧碰撞、思想启迪。2016产业中国年会圆满落幕,一同回顾过往经典,期待中国产业振兴。

2015年

主题:全球技术商业化

重磅嘉宾:凯文·凯利

看点回顾:“预言帝”预言“未来20年”

2015产业中国年会探讨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大战略下,通过实践“全球技术商业化”之路的理念,挖掘和释放产业升级发展的动力源泉。

技术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

《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被誉为“硅谷精神教父”,20年前,他预言的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今天都成为现实,被尊为“预言帝”。

本届年会凯文·凯利发表《未来20年科技的必然走向》主旨演讲,预言未来商业科技潮流,给出系列具体场景描述。并表示,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很多领域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

人工智能将成为最重要技术

凯文·凯利预言,人工智能将成为最重要的技术,机器人会更智能化,并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用途。

同时,凯文·凯利对汽车、航空、医疗、电子、酒店等诸多领域未来也给出预测:电动汽车将会成为主流;无人机将影响航空业竞争格局;电子世界将超乎想象,屏幕能识别我们的眼睛活动并实现互动;三维打印技术或能进行药品生产,个性化的制药机器会出现等。

最伟大的产品还未诞生

凯文·凯利表示,关于未来科技他做了诸多预测,但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被设计出来。创业公司只要选择一个行业切入口,并借助“人工智能”,未来将充满无限可能。

前瞻论坛破冰技术商业化新航道

大会还举行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到底有多远”、“文化创意的‘科技+资本驱动时代”、“生物医药的创新链实践”、“航天产业的商业化探索”以及“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学研价值链重塑”等几场论坛。500余位代表就“技术商业化”与产业发展、如何缩短“技术商业化”时间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

2014年

主题:产业大战略

重磅嘉宾:迈克尔·波特

看点回顾:“竞争战略之父”解读集群效应

2014年产业中国年会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传统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以及如何把握这一变革所带来的新机遇。

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核心推力

作为国际竞争战略大师,哈佛商学院教席校级教授迈克尔·波特被商业管理界誉为“活着的传奇”。

迈克尔·波特在《地区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创新角色》演讲中指出,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除了依靠自然禀赋之外,更需要通过产业内的自生创新,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大国要“自下而上”壮大产业集群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是资源、金融、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国来说,必须要从地区层面入手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自下而上”地取得经济上的成功。

互联网浪潮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提出:互联网使得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变,推动着产业的融通和创新。未来,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产业结构现状将得到改变,传统产业的创新附加值也将被激发出来。

2013年

主题:产业新变局

重磅嘉宾:大卫·芬雷布

看点回顾:多领域探寻产业升级之道

大会面向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开设高峰论坛,共寻产业升级之道。

大数据将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畅销书《大数据图景》和《大数据潮流》的作者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做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变局》主题演讲,提出在产业格局变化中,大数据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型服务业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未来,以金融、物流、健康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将成为带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要相信技术变革的力量

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表示,要相信技术变革的力量,要了解它的使命感,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十年左右的时间,理解技术变革给你带来的机会,然后不断地试错。

2012年

主题: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

重磅嘉宾:王瑞祥、姚景源、隆国强、巴曙松

看点回顾:推动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大会以“产业转型和升级之路”为主题,汇集了王瑞祥、姚景源、宋国青、曹远征、魏建国、隆国强、巴曙松等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共话如何加速产业转型与升级,推动整个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充满紧迫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秘书长魏建国认为,中国当前已进入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发展时期,十八大提出的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而其他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日益重视,让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充满动力。

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提出,应明确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企业将转型和升级作为根本目标,要让企业充满活力与动力地自主推动和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

金融转型滞后导致产业转型乏力

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论坛中提出,随着中国企业开始踏踏实实推转型,发现金融支持跟不上。金融转型理论上应该走在产业转型的前面,现在没有把这一点跟进,导致产业转型后继乏力。

2011年

主题:寻找中国产业力量

重磅嘉宾:李连仲、夏斌、金碚

看点回顾:为产业经济新一轮发展出谋划策

大会以“寻找中国产业力量”为主题,由嘉宾主旨演讲、“行业领袖对话:2012调整期的逆增长”分论坛以及“产业中国”启动仪式三部分组成,汇集了李连仲、夏斌、金碚、陈东琪、龚方雄等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

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新能源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表示,应该改革现有税收体制,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战略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环保类等战略性产业。

“产业中国”秉承“实业报国”精神

与此同时,年会还成立了以推动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领袖机构——“产业中国”。“产业中国”将秉承“实业报国”精神,引导产业资本合理分配和布局,以形成中国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和新引擎。

猜你喜欢

硅谷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