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6-12-15张明杰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改变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摘 要】人类在经过长期的奋斗之后,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了相对应的污染,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现实的威胁。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实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的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们幸福指数上升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改变;意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出现了很多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甚至人类生存的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并合理的处理环境与人类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的现状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就现在环境现在笔者简单阐述如下。

第一,空气的污染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据统计,空气污染物到2009年2月为止,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防治方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厂址,设计恰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 ;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2014年底全球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4百多亿吨,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工业革命以来更是加重了二氧化碳的排出,现在的空气污染不容忽视。

第二,森林的锐减

城市工业化以来,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消失,其中黄土高原就是一个例子,人们生存的森林在不断减少,生活环境在不断地恶化。

第三,耕地减少

现在政府都在宣传退耕还林,随着森林的逐渐被破坏,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统计,现在全球每年都有将近两千多万公顷的农田被沙化,丙企业又一百多个国家都处在饥饿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主动的爱护自然植被。

第四,酸雨自然灾害

工业脚步的加快,导致了酸雨的大量增加,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可持续发展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

如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发展迟早要出现问题,这也是发达国家用实际行动证实的。一种发展不能依靠破坏生态为代价 。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依靠牺牲环境来换得经济的发展,因为,如果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对后来的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利,更会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环境与人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努力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并要了解环境的问题所在,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割裂开来,更不能把它们放在对立面中。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能仅限于经济。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更好的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之间是否公平分配好环境保护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总之,人与自然两者是不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方的发展与生存都依赖于另一方,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需要准守自然规律的同时,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只有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闫茹茹 杨璐 张权 浅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2014.12.

[2]张明敏 王红丽 浅谈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环境》2013.12.

[3]李红 李玲玉 张丽 浅析环境保护与发展《科技研究》2013.07.

作者简介:

张明杰(1971.04.03-) ,男,大专,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研究方向: “大环保”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改变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