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粉彩山水画
2016-12-15陈思豪吴秋芳
陈思豪 吴秋芳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问。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山水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每当我们的心灵聚焦某种困境时,就敞开胸膛走进山水。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悠闲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给情绪愉悦美感,给良心感动震撼,给步履智慧清醒。山水的世界,始终都是我们心灵的阳光雨露。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蜿蜒起伏的青山绿水、小桥轻舟、青烟袅袅,云雾朦胧,一旦思想荡漾在那样的时空里,空灵的记忆像被清晨的雾霭洗过,一幅浅绿的山水画缓缓在脑海里铺展开来,沿着思绪的隧道,灵魂走进那青的山,绿的水,那些鲜艳的颜色,那些鲜活的生灵,那些有生命的花草,那些流淌的水纹,那些平凡朴素的场景,那些乡野的自然风情,不禁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那一刻,就像已经穿越了时空,心已经在山水问神游。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它所呈现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己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话,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暮、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体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在当时,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就已经萌芽,但是大多数还是背景,附属于人物画之中,于隋唐时期开始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名家辈出,为后世所敬仰,下面我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抛砖引玉说一说。
1、設色山水代表名家展子虔
其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是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展子虔擅画青绿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树木虽然空勾无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青绿设色为主,山顶以青绿敷之,山脚则用泥金,树叶设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点以白粉桃红,松树不写松针,直以深绿点之。全图在青绿设色的统一格调下,显得潋滟而生拙,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充分展示出我国早期山水设色那种“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样式,标志着山水画的创作,己从原先设色古艳而富有装饰意味的图式,向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过渡,自此始开青绿山水之源。
2、金碧山水代表名家李思訓
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道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3、水墨山水的代表名家王维
相信王维大家都十分熟悉,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他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有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他的“水墨山水”画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
4、澄墨山水的代表名家王洽
号称“王泼墨”,有《唐朝名画录》记载:“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山水,时人谓之王墨。”他早年曾随郑虔学画,后来又师法项容。郑、项都是善于用墨的大师,对他的泼墨作画有直接影响。《历代名画记》中对他多有记载,说他“性多疏野”,举止狂放,不为礼法所构,是个“疯癫酒狂”。画松石山水,虽乏高奇,流俗亦好。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他的大泼墨画法使画家的精神并不完全局限于技巧了,这对画史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唐末五代宋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也是成熟期,虽说唐代画家人才济济,但主要还是人物画为最,山水还属创立期,各种类型的山水画均己创立,但技法上尚不成熟。唐末五代时期的专业山水画家荆浩的山水画名声大噪,其传世作品《匡庐图》代表了其风貌,且开创了影响巨大的北方山水画。北方山水画以构图雄伟大气,勾皴并用,水墨渲染为特色,将唐二李和王维的特长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同时,南方的一批山水画家也在探索山水画的技法,尤以董源、巨然师徒最为突出,他们全面继承了王维画风,平雅构图,勾皴并用,水墨渲染,并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尽管当时他们的名气尚不大,但却被后人以荆关董巨作为第二高峰期的代表性人物。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后在20世纪,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生了新的变革,代表画家如李可染等。中国山水画自唐而元,历经三度变法,时经800余年,形成了以禅、道为立境,以诗义为喻示,以三远为空间,以皴擦为笔墨,以自然为观照,以心源为师法的一个完整的表述系统。可以说,自元四家后,至红色经典前,这一运动己变为集成与守成,在长达500余年的岁月中,再无质变。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中,中国画独具特色。而与中国画根出同源的陶瓷绘画,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与成熟而更具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陶瓷绘画因为结缘于中国画的缘故,更显得绚丽多姿。作为陶瓷工作者,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陶瓷上作画,由于喜好山水,所以主要钻研的是粉彩山水这一块。粉彩瓷又名“软彩瓷”,是属于釉上彩瓷的一种,简单来说釉上彩瓷是一种在已经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二次入窑再烧制一次,将颜色固定的瓷器。粉彩瓷是珐琅瓷的后辈,却在清代大放异彩,受宠超越珐琅瓷和盛极一时的青花。主要还是因为粉彩瓷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粉彩的粉润柔和与洁白精美的瓷质融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从一开始出现粉彩瓷的时候就有粉彩山水的诞生了,清代粉彩山水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山水,一平一仄两个简洁而普通的音节,深深地镶嵌在中国辞海里,似乎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庚。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愈发使人难以得见其真面目。李白的灵性再好,若不是得到了山水的润泽,恐怕他也难以成为豪迈千古的诗仙;苏轼的才气再高,若不是得到了山水的氤氲,恐怕他也难以写出超逸绝尘的词章;人的胸怀里,如果有了峰峙岳连的磅礴大气,有了江涌川流的浩渺空远,那他必定拥有鲜活的灵魂。
其实,你只需把大山的宽阔放在胸中,把水的淡雅装在心里,人生处处都会有意外的桃源让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