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老陶人心中的“瓷之歌”

2016-12-15曹时生

景德镇陶瓷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元陶瓷日记

曹时生

他自称老陶人。这点不假,他父母是普通的陶瓷工人,他十多岁进瓷厂学艺,后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但就职所在单位,仍然是几家陶瓷企业。退休后,他依然在一家陶瓷杂志社工作。他就是刘新元,一位66岁的老陶人。而更值得让人称赞的是,2015年,刘新元几经修改,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他的《新元日记》。

《新元日记》一书中自序题目为:一个老陶人的窃窃私语。众所周知,这“窃窃私语”有多种含义,而刘新元其意,我的理解就是在小范围内,轻松、亲昵、低调地讲给少数人听。新元对此也坦然说道,他的《新元日记》写的是家事、日常事、平凡事,心中的酸甜苦辣要向他亲朋好友,更多的是向他的陶人朋友倾吐。也许我是半个陶人(我出生陶瓷人家,亲属多是瓷工),也偶有陶瓷方面的文章见诸报端,我和新元彼此间有很多共同话题和感受。承蒙抬爱,他将自费印刷仅有几十本的《新元日记》赠送我一本,其目的是与我共勉同乐。

《新元日记》约30多万字,从1978年1月至2014年2月。其实,刘新元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写日记,不料前十年记载的日记焚毁于一场大火中。刘新元书写日记的时间跨度,屈指算来就是半个世纪。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笔耕不辍的精神足让人钦佩,让人感叹。

很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陶瓷理论家、资深撰稿人、著名策划人,对《新元日记》均有真知灼见。作为一个学识浅薄,笔端晦涩的我,哪敢班门弄斧,信笔胡来。我对《新元日记》只能拜读,而不敢评点一二。但平时乐意写点小文章的我,还是憋不住劲,提笔稍写上几句。

《新元日记》没有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情节;也没有优美华丽,文采飞扬的词章。但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后,总感到新元在敞开心扉与人拉拉家常,唠唠心里话。因为他不藏不掖,实话实说,其文章内容自然会给人一种质朴、真实、亲切且动人之感。

新元在《日记》中写道:“忘记痛苦,生活就会多一分快乐与温馨。”新元所说的痛苦,指的就是他人生旅途,曾有一般人不曾有过的艰辛、挫折、坎坷以及家庭的多种磨难。但新元不气馁不消沉,而是振奋精神,积极向上,从生活中、工作中寻找快乐与温暖,以及人生的真谛。这也许是新元的座右铭。新元还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麻烦别人;决不要骄傲,骄傲比饥饿、干渴和寒冷更有害。”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新元不仅有旺盛的敬业精神,而且还具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品格。新元为人处事以及工作总以谦虚为准则,他对骄傲二字的理解独有见地,说其危害性、可怕性远远超过饥寒,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认知。

《新元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说让我忍俊不禁,抿嘴一笑。日记时间是1999年9月27日。新元如此写道:“……几个年轻人,要到我家来唱歌,要到我家来吃饭,我家滴滴大,象个鸽子笼……”

滴滴大,这是地地道道的方言,土里土气的字眼。对于景德镇人,可以说上到白头翁,下到小顽童,都通晓这话意思。而一个具有一定文学功底的刘新元,为什么不加点文字修饰,用点优雅的词句昵?我在琢磨,兴许新元想让我们感到一种亲切感,让我们感知品位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乡音。因为,新元深深眷恋热爱养育他的这方沃土。也正如此,他对瓷都陶瓷事业情深意长,对为陶瓷艺术、陶瓷文化作出贡献的陶人,心怀敬意。多年来,他撰写的《艺术热土,桃李芬芳》,《坚守与超越》,《追逐艺术之梦》,《行云流水抒胸臆,至真至纯写人生》,《古朴自然,意韵天成》等文章,不仅具有扎实的文学水平,还具有一定的陶瓷理论水准。

刘新元先生多才多艺,我曾看到新元年轻时英俊挺拔的两张文艺演出剧照,一张是男声二重唱“真像一对亲兄弟”的三人剧照,另一张是“井冈山道路通天下”的个人剧照。我问新元,现在还唱歌吗?他只是笑了笑。我不知道新元现在是否还喜爱唱歌,但我知道,精力充沛的刘新元先生还在乐此不疲编书和写作。在陶瓷文化理论这块领域,刘新元断然不会“窃窃私语”,这位老陶人心中之歌跳跃式的在纵情歌唱!

当然,我这半个陶人也乐意与新元同唱永无休止符号的“瓷之歌”。这歌是为可爱的瓷都,为弘扬景德镇陶瓷历史、陶瓷文化而引亢高唱!

猜你喜欢

新元陶瓷日记
趣图
陶瓷艺术作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陶瓷鉴赏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