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未动 心已远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带着孩子看中国"系列公开课活动

2016-12-15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供稿

福利中国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教福利院公开课

•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供稿

身未动 心已远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带着孩子看中国"系列公开课活动

•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供稿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收容收养孤残儿童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现收养儿童近700名,残疾比例达98%。多年来,我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办院宗旨,秉承“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养、教、康、治等多个方面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追求覆盖率的基础上,在有效率上下功夫、求实效。

近年来,我院不断在特教工作中摸索研究,以康复部幼儿园为试验区,针对孩子年龄跨度大、智力发育情况各不相同的特点,结合院内优势康复资源,形成了康教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新尝试,我院近日开展了“带着孩子看中国”系列公开课。其初衷是,院内虽然每年都开展多次的市内外拓展活动,但远远达不到社会家庭中儿童与自然、社会接触的频次,院内孩子的社会认知还有所欠缺。为此,院内借助特教课堂,以公开课的形式,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课程。

一、课程展示

在公开课中,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模拟“导游”,带领儿童进行虚拟游览。通过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视频短片、图片和教师精心选取的实物或自制道具,以互动游戏、快乐问答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文、历史风貌及特色美食等。教学目的在于:在帮助院内儿童认识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机会,深化教学方式创新与方法改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我院特教工作的水平。

公开课分为“带着孩子看中国”“带着孩子看家乡”两个主题。在“看中国”的课程中,教师们从历史、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入手,带着孩子们游览了祖国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城市、地区……于是,孩子们走过了见证中华几千年璀璨文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走过了象征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标志——北京天安门;走过了葡萄飘香、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人的家园——新疆;走过了天津继承文化传承的民俗艺术之街——古文化街……课堂上,孩子们看到了幅员广阔的美丽河山,听到了充满民族韵味的歌曲,更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一节课取得了良好成效,孩子们收获了全新的知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细心观察和课后分析,发现孩子们对于全新的城市和地区理解上还有些距离感,于是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们将主题设定为更加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家乡——天津。在课程安排上,精心选取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老城厢地区、市自然博物馆、南市食品街以及天津8种民间艺术作为切入点,更多地安排了具有民俗特色的动手环节。在美食介绍中,教授孩子们动手制作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在追忆城市发展中,组织孩子们玩起了“跳皮筋”“吹泡泡”等小游戏;而“说天津快报”“展示民俗服装”等环节,更是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创新思考

早些时候,为推动特教工作进一步发展,创新教学思路,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康复部幼儿园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小班授课制多样式趣味课程。趣味课程包含软粘土制作、儿童形体、早期教育、插花、烘焙等内容,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此次系列公开课活动中,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成果,关爱班老师还将软黏土制作带入了公开课讲演,作为辅助手段充分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形式的游览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形式的课程也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说教,也不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新的教育形式与新的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全新的感受,也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就特殊教育而言,因为受众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现有的教育理念,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新理念,找到适合孤残儿童的教学路径。结合此次系列公开课活动所得到的经验,我们认为创新特教方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秉承以人为本,满足儿童需求。

特殊教育理念认为,特殊儿童的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儿童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个儿童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儿童的个性差异。孤残儿童被重新定义为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不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首先,我们根据每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积极开展个别化教学,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挖掘。其次,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注重考察的全面性、过程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保护儿童的自尊心。第三是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思想,构建使残疾儿童顺利回归主流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我院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别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软陶、手工编织(串珠)、工艺美术、烘焙、插花等课程。

二是构建创新情境,启迪儿童思维。

情境教学能充分利用情绪,加强内心体验,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手段创设适合于儿童理解感悟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或户外实地教学,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大大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课堂开放而有活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情境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重在诱导和启发,儿童则重在感悟和理解。怎样使两者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效应,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有待同行的共同探讨和研究。

三是丰富教学课程,促进儿童的互动参与性。

新的教学方法与有趣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不同内容的课程,如烘焙、插花等课程,可以向儿童呈现以往他们接触不到的既有趣又好玩,还非常有意义的知识。这些课程需要儿童亲身参与,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引发儿童的好奇心。一节课后成品的获得,也能激发儿童的成就感,使他们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儿童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影响儿童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形的物质环境外,无形的心理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特教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性格、情绪和学习能力,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儿童以合理的期待,让儿童与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健全合理顺畅的双向沟通渠道,促进儿童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形成。对学习有困惑的儿童,做好问题形成的分析,从理解的角度,从儿童的角度,进入思维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症结,有计划地给儿童以帮助,真正做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调剂师,帮助儿童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特殊教育要相信儿童发展的潜力,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儿童的人格,要给儿童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身未动,心已远”——我们相信,身体的残疾不应束缚儿童心灵的成长。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儿童成就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特教福利院公开课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BABY,COME BACK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