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的"四心"真言
——记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院长曹鹏
2016-12-15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供稿
·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供稿
曹鹏的"四心"真言
——记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院长曹鹏
·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供稿
2015年10月12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隆重举行建院30周年庆典,曹鹏接过第一代院长——她的母亲杨秋兰的爱心接力棒,成为公寓第二代院长。曹鹏满怀深情地说:“公寓成立已有30年。30年的风雨坎坷,30年的传承跨越,30年的并肩携手,成就了三桥老年公寓的今天。今后,我将向我的母亲学习,把三桥老年公寓建成老人生活的理想乐园,让夕阳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心意:"让妈妈放心,让老人安心"
1993年,曹鹏的母亲杨秋兰为了尽自己的孝心,给失能的母亲寻求一个适合的养老机构,使其安度晚年,虽多方寻找,但都不满意。她想,母亲虽然有7个儿女,卧病在床时依然得不到专业的照护,而社会上还有很多像她母亲一样的老人,她要为这些老人创办一个养老机构。原三桥敬老院因常年处于运转停滞状态,设施比较陈旧,环境条件很差。杨秋兰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定承包敬老院,她东拼西凑筹措资金,用以改善敬老院的环境、设施和设备。1994年3月,装修一新的三桥敬老院成为了三桥镇的亮点。2008年,杨秋兰将“三桥敬老院”改名为“三桥老年公寓”。
建院初期,杨秋兰便以公寓为家,与老人同吃同住。由于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杨秋兰亲自给老人端屎端尿、穿衣喂饭,爬上爬下更换灯泡、维修马桶,炒菜烧饭、洗碗拖地,事无巨细。曹鹏从小在老年公寓长大,母亲为老年公寓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影响着她。
由于多年的辛苦操劳,2010年国庆节期间,杨秋兰因心脑血管病住进了医院。病床前,曹鹏非常难过,她突然意识到,一直坚强能干的母亲也老了,母亲需要她的照顾。病床前,母亲拉着曹鹏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回来吧,妈妈需要你,你是在敬老院里长大的,对这里的环境和老人都熟悉,老人们也都喜欢你,你来接替妈妈的工作,妈妈放心,老人们也会安心。”
曹鹏紧握着妈妈的手,坚定地说:“请妈妈放心,您的这份心意也是女儿的心意,我一定努力工作,让妈妈放心,让老人安心。”
为了母亲的嘱托,曹鹏毅然离开了教师岗位,接过母亲手里的接力棒,成为老年公寓第二代院长。
心愿:"要让老人享受到快乐"
“我是看着公寓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现实困难,一天天发展壮大,走上正轨。我自己也是在困难中不断反思,认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变得成熟起来的。”曹鹏感慨地说。
学习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十多年来,曹鹏先后参加了在日本、美国等地举办的各种规格的养老行业会议,接触到了行业前沿理念,有了更清晰的思想和灵感。
让曹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美国看到的失能、失智老人脸上流露出的自信而灿烂的笑容。她记得一位坐着轮椅的失智奶奶穿着漂亮的衣服,染着亮丽的大红色指甲油,唱着歌儿在做康复活动。曹鹏当时就想:我也要让我们的老人享受到这样的快乐!
回国后,曹鹏立即联系社会资源设立了陕西省老年大学三桥老年公寓分校,开设了书画班、手工制作班、音乐班、舞蹈班和模特表演班等。老人们三五结伴儿,根据兴趣爱好参加班上的活动,从中享受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愉悦。每周二、四下午,有“寓中百灵”之称的76岁的郭奶奶准时在行知课堂与好姐妹们一起唱歌;88岁的“书法家”郭爷爷笑眯眯地说他的字功力见长,精神头儿也足了;迷上诗词的89岁的李爷爷高兴地为公寓的饮食和管理写了赞歌;爱上模特表演的刘奶奶像变了个人似的,换了发型,穿上了艳丽的衣服,说她彻底忘了自己的病痛,要以快乐的心情过好每一天。
公寓浓郁的文化氛围、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环境、朝气蓬勃的团队、老人们快乐的精神面貌,给调研公寓标准化建设情况的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评价说:“这体现了三桥老年公寓的质量管控与管理水平。”
心得:"你们是我的骄傲"
长期以来,养老行业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较其他行业更为突出,而没有一支技能过硬、团结稳定的团队,更无从谈管理。为此,曹鹏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对员工重新定岗定责,实行竞聘制,大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实现了岗有所属、职有所明、责有人负。
为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学习型团队,曹鹏率先垂范,通过学习获得了“企业首席质量官”,为公寓的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每日晨会、每周例会、每月的员工大会上,曹鹏分享着各种学习的心得体会,同时鼓励员工学会反思,懂得分享,真正地提升自我。
公寓每月底召开员工大会,曹鹏开场讲话就是:“我亲爱的家人们,你们辛苦了。”她说:“我能够站在这里,与你们每个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你们是我的骄傲。”很多一线员工“舍小家为大家”,常年以公寓为家,默默奉献。春节期间,曹鹏都会前往员工家里看望慰问她们的父母亲人。在公寓工作10余年的护理员肖四妹,家在铜川偏远山区,家里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当她看到曹鹏院长驱车两百公里,带着米面油等礼品和慰问金出现在家门口时,她怔了半天,不知说什么好。曹鹏握着老人粗皱的手,嘘寒问暖,邀请老人到公寓养老。老人因为离不开家而婉言谢绝了曹院长的好意,曹鹏含泪叮嘱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
以院为家是公寓的文化特色,也是公寓管理队伍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在公寓的管理队伍中,有六七对年轻夫妻,孩子也刚刚上幼儿园。身为母亲,曹鹏感同身受,常以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鼓励员工,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家庭幸福和睦,工作才能有动力、踏实、安心。曹鹏在为员工过生日送礼物和祝福的同时,还会为员工子女送生日礼物,把儿子的玩具带到公寓与其他孩子们一起分享,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位和蔼可亲的院长姨妈。
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曹鹏意识到了队伍年轻化、技能化、专业化的现实意义。她专程到工运学院、国防工业学院等院校招聘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同时与多家院校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队伍专项培养项目,计划在公寓开展“5+1”实践教学模式。在2016年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中,三桥老年公寓先后组织4名骨干人员参加老年人健康管理师、老年人康复训练师专业培训,全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目前已有近10位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三桥老年公寓实习就业。“曹院长很亲切、随和,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更关注我们的成长。她在公寓开设的自我提升课堂,让我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了自我,真正地安下心来,在工作中学习进步。”90后大学生小张说。
心声:"我爱你们"
说起在三桥老年公寓的生活,76岁的刘金文老人有太多的感慨。家在咸阳的他,退休前是一所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儿子都在新疆工作。他被儿子接去同住,因为生活不习惯,他回到了西安,选择了在三桥老年公寓养老。几个月下来,他结识了志趣相投的老伙伴,被选为老人代表,非常热心地为公寓的管理出谋划策,成为公寓的“智多星”。
83岁的韩奶奶说:“早已把公寓当家了,生活非常有规律,天天有工作人员嘘寒问暖,回家后反而吃不好,睡不好,心里不踏实。儿女时常来看,电话也常打,孩子们也都放心。”在公寓,像刘爷爷、韩奶奶这样住进来就把公寓当家的老人比比皆是。
“老人们之所以长时间不回家、不想家,一方面是出于不愿给工作繁忙的儿女‘添麻烦’的爱,另一方面是老人在这里真正找到了生活的‘乐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饭菜可口,生活安定,有能说说话的伴儿,有锻炼身体的设施和环境。”曹鹏院长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精细的家文化,并不断提升文化养老水平。”
为了给“院花”晋佩君奶奶过一个有意义的92岁生日,曹鹏把这件事写在日志上,并特意做了记号。那天一大早起来,她就专程去选订蛋糕和礼物。她对员工说:“晋奶奶在我们院住了近10年了,子女也都在外地,不能回来陪伴她,我们就是她的家人,一定要让她开心快乐。”生日宴上,当音乐响起,蜡烛点燃,一声声“生日快乐”听得人心醉。优雅慈祥的晋奶奶激动地搂住曹鹏,亲吻着她的脸庞,幸福地说:“在我心里,早把你当孙女看待,我真的很爱你!”在烛光的映衬下,曹鹏的脸上泛着美丽的红晕,她亲昵地对晋奶奶说:“我也爱您!”她对来祝贺的10多位年过八旬的长辈说:“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希望你们在这里生活得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