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卓越的三个关键词

2016-12-15曾维娜

湖北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永葆卓越一流

●曾维娜

走向卓越的三个

●曾维娜

在卓越教师培训班研习了众多成功的案例之后,笔者逐渐领悟到:想要真正成为一名卓越教师,必将经历“阅读——实践——反思——写作”的专业成长路径。“阅读”要广泛涉猎、雨露均沾,从教育类到社科类,汲取丰富的营养。“实践”与“反思”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珍惜每节课的教育时机,结合最新的教育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捕捉每一个真实的瞬间、课堂的遗憾,促进教学相长。“写作”要乐此不疲、持之以恒,从碎片化记录到成熟的教育写作、成果物化。当然,仅遵循前人的脚步还不够,在这个“自”时代,如何在常规的教学日常中找寻突破口,形成独家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有特色的教师?笔者用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不辱使命。所谓使命感,即人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那么,教师究竟该担负什么样的教育使命?教师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乃兴邦之本。”教育关系着国运兴衰,没有一流的教育,焉能出一流的人才,更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国家。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主力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而努力的使命感。

永葆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含义,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而要形成课题研究意识;我们也不能固守学科,而应打破壁垒,形成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意识。

在卓越班的一次培训中,宜昌天问学校的王昌胜校长说:“教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传达给学生怎样的体验!”笔者认为,只有知识结构丰富、兴趣爱好广泛的教师才能创造灵动的课堂,才有可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有视野开阔、格局宏大的教师,将教育着眼于未来,才能为培养适应20年后未来公民所需的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保持理性。每一个时代的教育都有它独特的烙印。但笔者始终坚信,今日被认为的真理,明天也许就成为谬误。无论身处怎样的教育热潮之下,教师都应保持足够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例如:在“互联网+”席卷而来之际,可能有不少教师徘徊于“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深感“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从2013年起,笔者开始尝试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且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然而在探索过程中,笔者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的思考。在线教育是否能颠覆面对面教授?翻转课堂是否适合小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到底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我们需要新的教育理想,但更需要坚持独立的思想,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参与卓越教师班以来,每次学习归来都会激起心里的涟漪,撰写心得体会只为记录心灵美好的一刻,敦促不断前行的步伐。培训不仅仅意味着专业知识的收获,而是提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惟有永葆一颗思考的头脑,一双学习的眼睛,并立足于本地实际、校情学情,取其精华方能产生持续的生命力,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永葆卓越一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脸蛋永葆年轻的秘密
永葆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