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菜根”悟人生
2016-12-15陈华
●陈华
品“菜根”悟人生
●陈华
初识《菜根谭》,恰逢我最忙碌的日子。《菜根谭》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的书名,更是它“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菜根谭》的思想集佛、儒、道三家为一体,它所展示的并不是某一个生活的侧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一不及,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出世的思想,以及道家无为的理念。作者洪应明超凡脱俗的洒脱情怀让人景仰。徜徉在书中,尽情地呼吸那怡然自乐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有时,就像在碌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休憩的港湾,有时,又像给我无序的生活树立了一个清晰的坐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这是《菜根谭》第三篇“立志问学篇”中的精髓。它说的是绳子能够锯断木头,水滴能够穿透石头,所以做学问的人应该加倍努力,事情自然就会成功。
读《菜根谭》,我明白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中要做到“四勤”,即勤思、勤问、勤读、勤写。
勤思,这里的“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心态,就是要有不断调整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行为。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必须有“绝知此事需躬行”的手,“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吾必一日三省”的心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胆,才能乐学勤思。
勤问,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金玉良言。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经验往往不足。年长的教师在长期与孩子打交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青教师如果能做到不懂就问,就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勤读,电视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今天,你阅读了吗?”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阅读的人生,阅读应该融入我们的生命。名师之所以能成“名”,是因为读破万卷之书,采得百花之蜜,厚积而薄发之故。大凡优秀的人物,与书都有着不解之缘:孔子的“韦编三绝”,蔡元培老师六十年读书如一日,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是“写”的源泉,没有读书破万卷,哪来下笔如有神,没有读书百遍,哪有其义自现的道理。面对如今的教育现状,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所承受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我们改变自己最好的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现在有人已改成,一日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了,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每天把读书看得跟呼吸、吃饭、睡觉一样,那我们就真正地成为一个“学者”了。
勤写,“写”是读的升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向专业化,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让自己成熟起来。写作,这也是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教师的写,形式多样,涉猎广泛,包括教案的编写、课后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学生评语、作文点评等等。曾几何时,几篇洋洋洒洒的下水文让孩子们瞠目结舌、刮目相看;几句廖廖数语的评语,让孩子们心花怒放,笑逐颜开。写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当我用文字记下与学生当天发生的故事时,孩子们的语言、动作、性格、情绪各个细节都会逐一记录,孩子们的音容笑貌又一次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温馨的一幕幕就这样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菜根谭》以“菜根”命名,犹如一剂涉世的良方,在喧嚣的尘世保持一份淡定,一份纯真;又似一勺心灵的鸡汤,轻轻地抚慰心灵上的些许创伤……
(作者单位:宜都市清江小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