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名援非医疗队员在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的心理症状分析
2016-12-15凌宾芳孟玉华顾梅蕾宋雪艾
凌宾芳,吴 尧,孟玉华,田 宏,顾梅蕾,宋雪艾,张 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100039)
【继续教育园地】
41名援非医疗队员在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的心理症状分析
凌宾芳,吴 尧,孟玉华,田 宏,顾梅蕾,宋雪艾,张 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100039)
目的调查援非医疗队员在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的心理症状状况,从而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人员配置、心理疏导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41名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进行评价和分析,分别在到达西非1周内、回国前1周内(工作2个月)进行测量。结果抵达疫区1周时,医疗队员的其他(睡眠及饮食)、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39%、17%的队员分别有睡眠及饮食、焦虑的阳性症状;恐怖得分与常模相近,但明显高于回国前(P<0.05);其他因子分、总分低于常模(P<0.05)。工作2个月,回国前1周内队员的各项因子均回复到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到达疫区时,执行抗击烈性传染病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心理症状总体得分正常,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异常症状,39%表现为睡眠及饮食不佳,17%有焦虑感,经采取干预措施,确保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埃博拉病毒病;援非医疗队;心理症状;SCL-90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致死率为25%~90%,其中扎伊尔种属的感染性和致死率最强,可达90%。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刚果共和国(原扎伊尔)首次被发现以来,已经造成数次大规模的流行,2014年暴发的疫情最为严重,主要流行于几内利、利比里亚及塞拉利昂西非3国,主要病原体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1-3]。根据WHO报告,截至2015年5月31日,全球共有27 181例EVD确诊患者,死亡11 162例。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2014年首批成建制的援外医疗队奔赴西非,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第一线执行医疗救治任务,在面对致死率如此之高的病毒时,在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的条件下进行医疗工作,医疗队成员的心理上会有怎样的变化?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分析援非医疗队成员的心理症状及特点,为心理干预、医疗队成员配置等方面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3月,援非医疗队全体成员41名,包括指挥组、后勤组、医疗组、护理组,男 21名,女20名,年龄25~50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合并其他心身疾病史。
1.2 方法 采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记录总分、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10个因子分。国内已制定了常模,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在埃博拉留观与治疗中心工作2个月。所有成员均进行2次问卷调查,时间点分别为到达后1周内和回国前1周内。41名对象都自愿参加该心理测验。发出调查表41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数据处理 采用Stata 11.0处理数据。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与中国常模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援非医疗队队员心理状态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 与中国常模相比较,医疗队开始医疗工作前1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常模(P<0.05),焦虑、其他(睡眠及饮食)明显高于常模(P<0.05,由于常模无“其他”因子均分,用常模总均分与本研究“其他”因子均分比较,下同),恐怖项与常模相似,但明显高于回国前。而经过2个月的熟悉后,各项因子均回复到较低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表1。
图1 2个时间点医疗队SCL-90因子得分与常模因子得分的分布
表1 援非医疗队抵达和返回时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的比较(X±S,分)
2.2 阳性症状人数分布图 抵达疫区时,其他(睡眠及饮食)因子的人数占比最高,占39%;其次为焦虑,占17%。回国前1周,经过2个月的熟悉后,其他因子的阳性率降到10%,焦虑降至1%。各因子呈阳性症状(因子得分≥2分)的人员分布,见图2。
图2 援非医疗队员SCL-90测试因子呈阳性的人数分布
3 讨论
3.1 援非医疗队员心理素质在执行医疗援非任务中的重要性 在面对埃博拉病毒病这种高传染性、高病死率的烈性传染病时,救援人员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首要保证[5]。本研究中,41名援非医疗队成员在抵达1周后、回国1周前的SCL-90总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说明总体而言,援非医疗队心理状态较好,与出发前“优中选优”的用人原则、反复多次的模拟真实环境的培训有关,表明队员们在陌生的环境克服诸多困难,实现了较好的适应,在保障自己的同时,尽快地投入到临床工作当中。
3.2 援非医疗队员异常心理症状的分析及对策 从表1、图1、图2可见,本组的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常模,阳性症状人数占39%,焦虑人数占17%。恐怖得分与常模相近,经过2个月的生活工作,各项因子均回复到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睡眠及饮食异常,考虑原因有:(1)时差问题,西非与我国相隔8个时区,医疗队事先也做了准备工作,为失眠准备了效果好的镇静催眠药(酒石酸唑吡坦片),以辅助睡眠;(2)气候及生活环境的改变,西非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潮湿高温,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四季分明,空气干燥完全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为此医疗队制定了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以增强体质,尽量减少气候对身心的影响;(3)饮食结构的改变,为了让队员们吃好饭、吃饱饭,医疗队在出发前就开始做足了准备,携带了充足的脱水蔬菜、罐头、咸菜和调味品等,以保证在西非能够吃到合口的地道的中国菜。
就焦虑而言,医疗队初到西非,17%具有较明显的焦虑表现,针对病死率较高的埃博拉病毒,以及尚未完全清楚的传播方式,医疗队成员们也同样有强烈的压迫感,出于对个人自身安危的担心,会产生紧张、神经过敏等不适,经过2个月的生活工作,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分析原因,一是医疗队配备了政工干部,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及时给予精神、心理上的安慰与疏导,另外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增强队友之间的熟悉度及信任感,增强组织归属感及安全感,使队员有较多的人际交往和集体娱乐的机会,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另外一个原因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于工作流程的熟悉、完善,增强了队员们的自信心,安全的防范隔离措施在保证自身的同时,也减轻了队员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恐惧感。
[1]Klenk H D.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e Ebolavirus Outbreak in West Africa[J].Emerg Microbes Infect,2014,3(8): 61.DOI:10.1038/emi.2014.68.
[2]Salmon S,McLaws M L,Fisher D.Community-based Care of Ebola Virus Disease in West Africa[J].Lancet Infect Dis, 2015,15(2):151-152.DOI:10.1016/S1473-3099(14)71080-1.
[3]Buseh A G,Stevens P E,Bromberg M,et al.The Ebola Epidemic in West Africa:Challenges,Opportunities,and Policy Priority Areas[J].Nurs Outlook,2015,63(1):30-40.DOI:10. 1016/j.outlook.2014.12.013.
[4]张 平,陈 蕾,宋旭红,等.SCL-90评估中国内地31249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及常模确定[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297-300.
[5]王锦秋,洪建国,张 芸.打胜仗,零感染——我军第三批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 3(3):179-180.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3.018.
R395.6;R47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3.071
2015-06-20
凌宾芳(1977-),女,江苏高邮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E-mail:lingbinfang@163.com。
张 昕(1973-),女,北京人,硕士,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E-mail:zhangxinliu@sina.com。
陈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