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识谱训练

2016-12-15吴敏如

新课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识谱乐曲音乐

吴敏如

(福建省福州市亚峰中心小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识谱训练

吴敏如

(福建省福州市亚峰中心小学)

新课改以来,音乐教育出现喜人变化。但由于教师偏向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识读乐谱(简谱下同)和听觉感知力方面被一再“淡化”,甚至是“轻视”,如何让识谱教学随着课改的这阵春风进入课堂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期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仍要借助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曲谱。

这里所谓的识谱能力主要是指简谱,简谱又称数字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一旦掌握简谱,就能更好地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所以,教会孩子识谱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但如何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让识谱教学变得有趣又易于让孩子接受是值得每一位一线音乐老师思考的。接下来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要到位——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识读简谱枯燥乏味,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倡“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让自己耳熟能详的歌词变成乐谱,既让孩子接受起来不那么陌生又不失新鲜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得到激发,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学识读歌谱,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训练识谱,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教学中,当学生在读谱方面出现问题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让孩子一遍遍唱,毕竟识谱读谱需要教师的指导。老师只要在读谱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句要连,这句要跳,这个跳音与歌剧的跳音不一样,这里采用“哼鸣”唱法是为了突出语言风格特点等细节性问题。讲解清楚了,让孩子多听几遍,听准了,孩子就能唱对了。经过这样一遍遍练习,对于简谱中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唱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游戏方式进行听辨练习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听到高音时,让孩子表演小鸟飞翔,感受音色的明快;听到中音时,让孩子变成一只小松鼠,感觉自己在温柔地梳理自己的皮毛;低音响起时,让孩子变成大象感受低沉。孩子乐于表演,在表演中,他们会对简谱中的高中低音符有更深的体会。又如,为了让孩子以最快的方式熟悉休止符和渐强渐弱的符号,老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认识休止符,可以将休止符比喻为歌曲演唱(奏)中的“红灯”,看见“红灯”停一停,然后结合《红灯停,绿灯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小活动:红绿灯。由老师当交通警察,负责举红绿灯牌,其他的学生一边齐唱《红灯停,绿灯行》,一边跟着歌曲节奏围着教室里的桌椅齐步走,当“交通警察”高举红灯牌时就提醒休止符出现了,需要停顿,停顿的时值满后,老师又立即举起绿灯牌,学生继续唱歌。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课堂充满了趣味,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再如,教学渐强渐弱两个力度记号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力度记号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我引导学生模仿火车从远处开来直至面前的声音,感受声音越来越大的感觉,再让学生模仿火车从面前开走越走越远的声音,感受声音越来越小的感觉。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强,游戏能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二、理解乐曲要到位——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孩子每天都可以在大街小巷、在家里听到各种类型的音乐,这种无意识的听其实慢慢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而这习惯往往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认识,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学校的音乐教育。

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实践证明,让孩子理解乐曲,因为理解才能真正走入音乐,爱上乐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的识谱训练奠定了基础。例如,学生熟悉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教师可以让孩子读歌词,谈理解,然后再教给孩子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音音符的知识,笔者认为按照这样的步骤教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孩子加强了识谱训练。又如,有的老师在教授山西民歌《绣荷包》时,根据教材要求先让学生读谱,说出乐曲的调性,接着出示自制的荷包(首饰袋),让孩子观察荷包,谈谈荷包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教师再加以讲解,相信孩子对于山西民歌肯定有新的认识,然后,寻找山西民歌的节奏特点,最后再读谱。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孩子的识谱能力一步步提高了。又如,教授《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回放一些2008年奥运会的画面,勾起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喜欢上这首乐曲,从而利用简谱学唱这首乐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文体、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扼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熟悉和理解。”让孩子理解乐曲,既可以掌握音乐技能,又能促进识谱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练习读谱要到位——在演奏中学习识谱

从心理学上说,学习器乐并在公众场合演奏符合学生希望实现自我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表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而器乐的演奏需要学生掌握较高的音乐识谱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把器乐引进课堂,借助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器乐吹奏孩子喜欢的歌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试着演奏,然后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而且为了让自己演奏更成功,孩子会对教师的教授更认真接受,也更乐于接受,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除了演奏孩子喜欢的歌曲,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乐曲变成故事,让孩子走入故事理解在节拍上、音区上应该怎么把握,然后让孩子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匠》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趣十足。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然而要实施这一教学设想,教师就需要根据学段巧妙选择恰当的乐器,如低年级用打击乐,中高年级选择较难的竖琴、口琴。

总之,器乐走进课堂需要教师的帮扶与指导,要善于发现孩子演奏中的闪光点与问题,及时予以鼓励和纠正,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识谱能力。

四、模仿运用要到位——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适合创新,而识谱是创作的基础,利用创作活动识谱,二者相得益彰。

学会创造首先得学会模仿,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创造学习,例如,教学竖笛时,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种音时,我让他们吹奏陌生的谱子。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教授完竖笛的指法后,让孩子选择其中三个音编成曲子,并让他们自己吹一吹,发现问题后改一改,在改曲的过程中,孩子的识谱能力提高了,而且对学竖笛也更有信心了,一举两得。又如,学唱新歌之前,教师可以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创编,然后弹唱,发现问题后教师指导,再回归到教材,孩子对于乐谱就会更加注意。

这样的识谱训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孩子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音乐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于教师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他们喜欢音乐,喜欢简谱,并让他们认识到简谱的重要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践证明,识谱的音乐教学路仍处于探索之中,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应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愿意求索,不断丰富音乐课堂形式,我相信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视唱一般简单的乐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李瑞军.浅谈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5(8).

[2]沈爱玲.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上的视唱教学[J].音乐时空,2013(9).

[3]曹庭婷.让“识谱”不再成为师生的负担: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J].快乐阅读,2013(7).

[4]王玉.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09(3).

[5]马春玲.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音乐时空,2013(8).

·编辑 杨国蓉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小学生识读乐谱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CG14-260。

猜你喜欢

识谱乐曲音乐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