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身心健康效能分析研究

2016-12-15伍文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团课外体育锻炼

伍文海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粤西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身心健康效能分析研究

伍文海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选取广东省粤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同层次本科院校大学二、三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POMS心镜状态调查问卷、大学生体育测试项目成绩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效能的影响,着重对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兴趣、参与情况以及参加体育社团后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效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建议各高校重视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提高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粤西高校;体育社团;健康效能

1 研究目的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公共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促进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1]。

高校体育社团是由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本论文以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效能的影响作为研究点,通过数据分析体现体育社团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效能的影响,为各高校提供可直观评价的效能数据,以促进各高校对体育社团的关注和扶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粤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所同层次本科院校大学二、三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4所大学分别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海洋大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网和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中有关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大量论文、书籍及有关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结合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粤西高校体育

社团学生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并运用“POMS心境状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2]。两份调查问卷各发放400份,每所高校各100份,参与体育社团学生和不参与体育社团学生各发放50份;“粤西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共回收399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问卷中参加体育社团的有200份,其中女生100份,男生100份;不参加体育社团的有184份,其中女生100份,男生84份;“POMS心境状态调查问卷”400份全部有效。

2.2.3 数据统计法

采用Excel等电脑软件对有效的问卷进行分析整理。

2.2.4 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问卷取得的数据,通过社会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社团认同感

体育社团是公共体育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和管理机构,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图1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社团兴趣调查

由图1可以看出,体育社团是大学生热衷参与的社团组织,大学生对体育社团感兴趣的占61%,说明大学生能在主观上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学习、发展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他们都希望能学会一种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兴趣。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技能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3.2 体育社团参与度

3.2.1 参与比例

粤西各高校都重视体育社团的建设管理工作,各体育社团都由各高校团委下属的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都有相关的实施办法和管理章程,是各高校注册的学生社团组织。

通过表1可知,4所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团的人数比例都很高,最高达46.07%;最低的也有33%。体育社团是各高校较为庞大的社团组织,大量学生的参与说明了体育社团是符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的[4]。体育社团为大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了现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表1 各高校二、三年级学生体育社团参与情况

3.2.2 课外参与时长

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是评价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长的调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通过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参加体育社团的大二、大三学生中,每周参加2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和男生分别占68%和79%,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于 4小时的女生和男生分别占52%和75%。由此可见,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长均明显大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说明体育社团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体育社团锻炼价值认识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思想理念的影

响下,广大学生逐步树立起体育锻炼价值意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与早年参加这项运动的经历、对该项目的认识以及自身具有的该项目运动基础有很大关系,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表2 高校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时长情况

体育社团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动,社团成员都是基于对某个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自主选择参与的,它完全摒弃了一些公共体育课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表3统计了参加和不参加体育社团的男女学生,对体育社团“对体育技能的促进作用”、“增加体育锻炼参与次数”、“增加体育锻炼参与时间”、“体育锻炼参与幸福感”的认识情况,各数值P<0.01,说明参加和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在体育社团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

表3 体育社团锻炼价值认识情况

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运动技术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对某项运动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形成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逐步养成一种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3.4 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为了分析体育社团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作者对调查对象一学年的大学体育测试成绩和体检结果进行数理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发现:女子800米、仰卧起坐测试成绩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参加体育社团的女生成绩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女生;男子1000米、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同样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参加体育社团的男生成绩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男生。最大肺活量测试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体育社团的男女生最大肺活量明显大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男女生。

以上实验数据表明,体育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3.5 对综合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POMS量表测试情况见表5和图2。运用T-两样本比较差检验,参加体育社团的男女生心理

状态为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的P值分别为0.38、0.50、0.41、0.39、0.48、0.42、0.35,确定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心境状态趋于相对稳定,在心理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表4 大学生体育测试情况

图5 学生POMS量表测试比较图

表5 学生POMS量表测试

对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运用T-两样本比较差检验,精力与慌乱两项P<0.05,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各项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精力”项明显好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

参加和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在“精力”与“慌乱”两项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心理状态波动明显大于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负面情绪低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而正面情绪高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

上述数据说明体育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多边的交流平台,大学生通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释放学习和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6]。经常性的体育社团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6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增强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竞争能力。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平台,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通过表6可知:在反映人际交往的几项指标中,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选择“非常乐于”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不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这充分说明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7]。

表6 大学生人际交往指标调查

体育社团为大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在社团相关组织者的积极引导下,社团活动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反过来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论

(1)重视体育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作用。体育社团活动无疑是大学生锻炼身体和提高体育技能的最好形式,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树立了终身体育理念。

(2)重视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高校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保障体育社团的运动场地和器材,以满足体育社团更好地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需要[]。

(3)加大体育社团的建设力度,提高体育社团的参与人数,扩大体育社团的影响力,让体育社团为大学生锻炼身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7(1): 1-2.

[2]张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3):112-113.

[3]王广虎,胡艳.论我国体育社团改革的基础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12-13.

[4]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J].体育与科学,2001,21 (1):26-27.

[5]金宝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5(1):50-52.

[6]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5-67.

[7]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90-92.

[8]陈泊啸.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19(3):60-63.

(责任编辑:朱 彬)

AStudyoftheEffectof SportsSocietyuponUndergraduates’Body

WU Wen-hai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China)

Taking as subjects the sophomores and juniors excluding sports majors from universities in west Guangdong,this paperstudies the effect of sports society upon undergraduates’body by means of the methodologies like questionnaire,poll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etc,and the finding shows that sports society plays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undergraduates’body.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unded asfollows:theguiding roleof sports society should bestressed;the supportofthe societyshouldbe improved;the number ofparticipants in the society should be increased;and the role of the society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west Guangdong universities;sports society;effect

G807.4

A

1009-3583(2016)-0156-05

2015-10-14

伍文海,男,广东茂名人,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社团课外体育锻炼
缤纷社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