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已知点不通视条件下的施工放样新方法
2016-12-15陈秋计
陈秋计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一种已知点不通视条件下的施工放样新方法
陈秋计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建筑场地往往狭小且变化快,导致施工前设置的已知点的通视性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难以找到一个同时与两个已知点都通视的点,导致无法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一个合适的临时工作基点来进行放样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虚拟后方交会的方法,通过几何关系,确定了两个满足通视条件的临时基点的坐标值,进而指导施工放样。该方法可以利用常用的全站仪完成放样工作,工艺简单,为建筑密集区施工放样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施工放样;虚拟后方交会;通视
城区建筑场地往往狭小,且场地变化快,导致施工前设置的已知点通视性发生变化,难以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放样。虽然GPS技术可以不需要已知点通视而进行放样,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配备该设备,且建筑密集区,信号不好,也影响GPS测量效果[1-4]。因此,如何利用全站仪解决完成放样任务,就成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5-13]。本文所探讨的技术场景是在建筑场地已知点不通视,且难以通过后方确定临时基准点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放样的新方法。
一、虚拟后方交会法
1. 技术思路
如图1所示,A点和B点为场地周边的两个已知点。但由于城市建设变化快,AB之间难以通视。施工现场需要标定F点和G点桩位。由于AB不通视,难以利用常用的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同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难以找到一个同时与A和B都通视的点,无法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一个合适的临时工作基点E。虚拟后方交会法的思想是不需要在后方点架设仪器观测已知点,而是在后方交会点和已知点之间布设两个临时工作基点C和D,已知点A和B与临时工作基点C和D的延长线交点为虚拟的后方交会点E。根据各点之间的几何关系,求解出C点和D点的坐标值,进而标定出F点和G点的位置。
2. 测设过程
1) 选点。在AB边一侧的施工场地周围选择临时工作基点C和D的合适点位,要求是:C点与A点、D点通视;D点与B点、C点通视;C点或D点与施工场地待放样点通视,或者可以通过支导线将坐标系统引入到施工场地。
图1 虚拟后方交会法原理
2) 观测。在C点架设全站仪,观测CA边和CD边的长度,记作LCA和LCD;同时观测∠ACD,记作β1。
然后,将全站仪架设到D点,观测DB边的长度,记作LDB;同时观测∠CDB,记作β2。
3. 成果整理
1) 根据观测值,求解△CDE边LEC、LED的长度及∠CED的值α3。
根据图1可知存在以下几何关系
(1)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可得
(2)
2) 根据△AEB的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求解∠EAB的值α4和∠EBA的值α5。
因为A、B为已知点,LAB的长度可以根据坐标值计算得到,即
设A点的坐标为(XA,YA),B点的坐标为(XB,YB),则可得
(3)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可得
(4)
3) 根据导线计算公式,计算临时工作基点C和D的坐标值。
a. 设A点的坐标为(XA,YA),B点的坐标为(XB,YB),则边LAB的方位角αAB为[14-18]
(5)
式中,K值取值如下:
如果△X>0,△Y>0,K=0°;
如果△X<0,△Y>0,K=180°;
如果△X<0,△Y<0,K=180°;
如果△X>0,△Y<0,K=360°。
b. 边LAC的坐标方位角αAC计算如下
αAC=αAB-α4
(6)
c. 临时工作基点C的坐标值(XC,YC)计算如下[14-18]
(7)
d. 同理,计算出临时工作基点D的坐标值(XD,YD)。
4. 施工放样
假设待放样点F的坐标为(XF,YF),将全站仪架设在临时工作基点C(或D),后视其他已知点,利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完成放样工作。
二、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学校操场地为试验场地(如图2所示)。坐标系为任意独立坐标系,已知点为A(35 686.659,71 245.571)和B(35 686.484,71 066.261)。由于场地周边进行了绿化建设和土方堆放,挡住了AB的视线。假定需要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为(35 678.663,71 177.725)。根据场地情况,选择C和D为临时工作基点。观测了如下参数:LCA=75.466 m,LCD=50.662 m,LDB=113.960 m,∠ACD=102°36′46″,∠CDB=161°37′55″。根据前文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得出临时工作基点C和D的坐标值为:C(35 618.100,71 214.030)和D(35 628.713,71 164.492), 将仪器架设在临时工作基点C,后视D点,利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标定出F点。将计算结果绘制在CAD中,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结果正确可靠。
图2 场地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的采用虚拟后方交会法可以解决已知点通视困难时的施工放样问题。该方法利用常用的全站仪完成放样工作,工艺简单,为建筑密集区施工放样的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过程是在没有多余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为了提高成果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增加边长双向观测,或者联测其他已知点,进行数据检查,提高成果质量。
[1] 孟贤清.浅谈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方法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89.
[2] 潘益民,贾汝达,王月,等.全站仪坐标法施工放样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205-206,209.
[3] 岳崇伦,吴海涛,曾苑,等.GPS RTK在建筑施工放样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3(11):99,101.
[4] 王利.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学报,2015,44(7):826.
[5] 夏元发.RTK结合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8):256-257.
[6] 周义珏,王均明,袁宇明. 测角后方交会法在水利施工测量放样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4):42-45.
[7] 王雪春.浅述在复杂工程测区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的技巧[J].价值工程,2014(1):118-119.
[8] 吴坤.工程施工测量放样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5(5):103-105.
[9] 陈永林,柳永全,李辉,等.施工控制与碎部测量同步实施方案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2015(8): 82-86.
[10] 刘其兵.用全站仪进行不通视两点间直线的放样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4,24(1):128-129,134.
[11] 卢欣,卢影.已知点不通视情况下的工程放样[J].内江科技,2006(7):145.
[12] 姜留涛,王燕.测边后方交会自由设站放样方法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35(3):355,368.
[13] 李研.测边后方交会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6):350.
[14] 陈军生,邓鹏.后方交会测量在公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29):351-353.
[15] 靳艳芬,张志标.后方交会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2):47-49.
[16] 覃辉,唐平英,余代俊.土木工程测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7] 伊晓东,袁永博.测量学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8] 严莘稼,李晓莉.建筑测量学教程[M].2版.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ANewMethodforConstructionLayoutontheDifficultVisibilityConditionbetweenKnownPoints
CHEN Qiuji
陈秋计.一种已知点不通视条件下的施工放样新方法[J].测绘通报,2016(9):81-82.
10.13474/j.cnki.11-2246.2016.0299.
P258
B
0494-0911(2016)09-0081-02
2015-10-15;
2016-03-05
西安科技大学科研启动项目(2008QDJ021); 西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JG14033)
陈秋计(197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E-mail:qiujich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