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2016-12-15

中国市场 2016年47期
关键词:集约区县农地

许 星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许 星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针对我国农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占有量匮乏,单位面积产量需求逐步增强,耕地利用集约度对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均存在显著意义的现状。文章基于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重庆市2014年农地利用状况,构建重庆市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体系,并针对提高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重庆市39个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关系,说明经济的发展能使农地利用集约度增加。同时,重庆市农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不高,劳动集约度普遍高于资金集约度,农地利用较为粗放。

重庆市;农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

农地利用是土地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利用变化主要包括地类变更和集约度变化两种类型[1]。我国农地资源绝对量大,但同时我国人均占有量匮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2],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农地利用集约度程度的变化远比耕地面积缩小更加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3],为平衡耕地红线和粮食产量之间的矛盾,农地集约利用成了必然途径[4]。因此农地集约利用研究势在必行[5]。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是我国的农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直辖市,2009年农业产量就已经达到千万吨,而重庆其独特的山城地势导致重庆优质耕地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而经济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更加加快了耕地的减少,导致耕地后备资源缺乏[6]。因此农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将直接影响到重庆乃至整个西南片区的粮食安全。因此,开展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对相关部门进行土地整改和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重庆市年鉴等数据资料,对重庆市各区县建立农地利用集约度、资金集约度、劳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农地利用空间变化差异,并得出相应结果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农地整改。

1 研究区选择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地处西南,位于长江上游,周边与四川、贵州、甘肃、青海相互接壤。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辖区南北长约450km,东西长约470km,覆盖面积为8.2万km2,现辖23个市辖区、13个县、4个自治区,共计40个区县。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建设用地的增加势必导致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耕地总面积由2001年的251.92万hm2下降到2010年的约200万hm2,人均耕地面积由 0.081hm2下降到0.069hm2,已逼近联合国提出的0.053hm2/人的警戒线[7]。重庆市是以主城区为经济发展中心,并以主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全市范围各区县发展水平不一。

1.2 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从各区县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重庆统计年鉴》,图1),地处主城区的渝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万州区等10个区由于经济区位,生产总值均达到500亿元以上,其中渝北区更是达到1115.39亿元,远超其他各区县。从农林牧渔业产值来看,江津区、合川区、万州区等16个区县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其第一产业产值均超过50亿元,其中江津区达到最高的101.39亿元。

重庆市各区县第一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例如图2所示,比例范围处于0.32%~34.68%。其中巫溪县所占比例最高,为34.68%,同时巫溪县经济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处于较低位置。江北区第一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例仅为0.32%,同时江北区总产值在39个区县中最高。

1.3 研究区种植结构对比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区外等条件的不同,对各区县农业种植结构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并直接对各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产生很大影响。从各区县相应的农业种植结构产量来看,基本都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经济越发达地区其粮食产量越低,如大渡口区粮食产量仅为126吨,远远低于其他各区县。相反酉阳县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粮食产量均超过20万吨。这正是经济建设用地与农业农地的尖锐矛盾的产生结果。

从总体上来看(图3),重庆市以粮食、蔬菜/瓜果、薯类种植为主,种植比例分别达到38.46%、21.96%、21.93%,油料、烟叶、糖料等经济作物种植较少,种植比例分别为9.03%、1.38%、0.08%。重庆市各区县农业种植结构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深受重庆地理位置、土壤情况、山区丘陵的影响。

2 农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体系是反应农地集约利用情况的标尺,而评价指标是构成评价体系的基本元素,本文通过参考、借鉴已有成果确定评价指标[8]。根据这些原则,本文选取投入到农地的资金总额、投入到农地的劳动力金额、农地面积三个方面指标,构建农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2 农地利用集约度测算

通过查阅、参考集约度算法,本文通过伊利经典公式算出农地利用集约度,即“对现在已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这个方法叫作土地利用的集约”[9],最后得到农地利用集约度并以集约度作为评价标尺。函数表达式如下。

图1 重庆市2014年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图2 重庆市各区县第一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例

图3 2014年重庆市农业种植结构情况

I=(C+L)/S

式中:

I为农地利用集约度,单位为:元/hm2;

C为投入到农地的资金总额,单位为:元;

L为投入到农地的劳动力金额,单位为:元;

S为农地面积,单位为:hm2。

根据投入类型可将农地利用集约度划分为劳动集约度和资金集约度。劳动集约度是指单位面积耕地的劳动力投入金额,资金集约度是指物质投入(化肥、农药、农膜等)、机械和电力投入。

通过查阅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等资料数据,整理出重庆市各区县农地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物价指数、农资价格等数据,计算得到资金集约度;然后根据单位面积耕地上投入的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当地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计算得到劳动集约度。资金集约度同劳动集约度两者之和便是重庆市各区县总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通过对各区县集约度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揭示重庆市各区县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别及空间差异。

3 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

3.1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总体趋势评价

利用并整理《重庆统计年鉴》数据得出重庆市39个区县的农地利用集约度(表1)。从表2可知,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差异较大,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大渡口区均达到最高水平,农地集约度分别为158331元/hm2、148424元/hm2、145286元/hm2、102533元/hm2。巫溪县、酉阳县为最低水平,农地集约度仅为25212元/hm2、27387元/hm2。九龙坡区的农地集约度是巫溪县的6.3倍,而九龙坡区的生产总值也是巫溪县的13.65倍。说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农地利用集约度,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其农地集约度也相应呈升高趋势。

另外通过将重庆市各区县集约度与农地种植结构进行对比发现,农地种植结构也会因其农地集约度差异。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大渡口区等区县农业种植总产量中以粮食产量占绝对优势(《重庆统计年鉴》),比其他各区县占比要高,因此农地利用集约度也会相应地高于其他区县。

另外根据重庆市各区县第一产业占地区总产值比例(图2)可看出,经济发展程度远高于其他区县的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区第一产业占比非常低,分别为1.72%、0.30%、1.10%、1.45%、1.17%。而其他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县第一产业占比均较高,特别是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的巫山县、云阳县、巫溪县、酉阳县等区县占比达到最高,分别为34.68%、32.50%、32.43%、31.76%。说明农业投入并非一定受经济发展影响,而是受到种植业效益的影响,即影响农民的耕作积极性,当农业效益达不到农民期望时,农民对耕地的投入会逐步减少。所以必须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而九龙坡区、南岸区等区县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在高投入的同时为农民带来了高收入,这也是这些区县第一产业占比极低,但农林牧渔总产值却很高的原因。只有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民积极性,并增加农地投入。

表1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变化

3.2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构成评价

上文对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总体情况和差异进行了分析,而农地利用集约度由劳动集约度和资金集约度构成,需要对其内部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挖掘农地利用集约度在重庆的变化规律。

表2是重庆市39个区县劳动集约度和资金集约度的内部构成情况。劳动集约度中垫江县、江津县、开县、忠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等区县占比都高于70%,占了很大一部分,相应的资金集约度占比小。而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等区县资金集约度占比高,分别达到79.13%、78.25%、68.39%。但39个区县总体以劳动集约度为主,重庆市平均劳动集约度占比达到60%以上,说明重庆大部分地方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为粗放利用。只有少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县,如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说明农业效益总体较为低下,但相信随着重庆各区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的逐步推广,资金集约度将会呈增长趋势,农地集约利用将进一步提高。

3.3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与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对重庆市各区县经济指标和农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表3)。结果显示:农地利用集约度与各区县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均呈显著关系,这和郑华伟等人[10]的研究一致,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就越高。

表2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构成情况

表3 经济发展水平和农地利用集约度相关性

3.4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度空间差异

从集约度(表2)可知,重庆市各区县农地集约利用情况差异较大。为探明各区县集约度具体情况,即分析重庆市集约度空间差异,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集约度进行聚类分析[11],并划分等级(表4)。

由表4可知,第一类别农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地区有5个区,第二类有11个区县,第三类有15个区县,第四类有8个县。从重庆市39个区县2014年农地集约利用情况来看,第一类主要分布主城区及经济扩散区,如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该地区经济指数高,资金投入多,农民纯收入也最高。经济圈内建筑用地和耕地一直处于尖锐矛盾之中,对农地集约利用要求更高,因此农地利用以集约利用为主。

重庆市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农地利用集约度较低,这些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多变,且优质农地较少,机械动力等投入水平较低,以单户耕作为主,生产水平较低。其中巫溪、酉阳等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重庆市范围内处于最低水平,跟其地理位置、薄弱的工业基础有关。农地利用以粗放利用为主。

第二类和第三类,其经济发展指数低于主城区经济圈,但优于四类中的区县。这些区县有较为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是农地投入不足,农地集约利用效果较差。但农地利用集约度在重庆市范围内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2014年7月以来,共撤5个县并划为新发展区。重庆市正在进一步地加大经济辐射发展,撤县划区将大大刺激周边区县的经济发展。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农地资金投入将加大,将对地区农地利用集约度产生影响,并深刻影响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形式。另外,大力发展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将进一步提高资金集约度,降低劳动集约度,即高投、高产生、高收入,重庆市各区县农地利用将逐步由较为粗放的利用更改为集约利用。

表4 重庆市各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重庆作为超大型城市,既是直辖市、大都市,但同时也是“大农村”。农地集约利用关系着城市良性发展与粮食安全。本文根据重庆市经济、耕地等情况,从劳动集约度、资金集约度等方面构建农地集约利用集约度评价体系。

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对农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有重要影响。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悬殊,也使得农地利用集约度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经济水平、人地矛盾程度、自然条件等的不同而造成差异。除位于主城区、经济中心的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大渡口区等少部分区农地利用集约度较高外,重庆市其他区县农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偏低,增高趋势潜力明显。

为提高重庆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减缓人地矛盾、保证粮食产量,重庆市各区县应不断强化农地保护意识,加大农地集约利用宣传教育。另外,撤县设区等重大政治、经济政策在为区县注入经济强心剂的同时,各区县更应加大农村投入,特别是机械、电力、动力、劳动力等投入,合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民积极性,并进行农地整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使得重庆市整体上的农地利用集约度大大提高。

[1]Lambin E F,Rounsevell M D A,Geist HJ.Are Agricultural Land-use Models Able to Predict Changes in Land-use Intensity?[J].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0(82):321-331.

[2]姚士谋,陆大道,王聪,等.中国城镇化需要综合性的科学思维——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方式[J].地理研究,2011,30(11): 1947-1955.

[3]Li Xiubin,Wang Xiuhong.Change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China: 1981-2000[J].Asian Geographer,2003,22(1-2): 27-42.

[4]费罗成,程久苗,王秉建,等.耕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土壤 (Soils),2009,41(5): 696-702.

[5]赵伟,黄婧,范莉,等.重庆近5年来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7):115-120.

[6]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10》[EB/OL].(2011-07-06).http://www.cqgtfw.gov.cn/zwgkml/ghjh/ghlxx/tdghlxx/201112/t2011202_177271.html.

[7]汪鹏,刘燕,马超.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48-17651.

[8]赵伟,黄婧,范莉,等.重庆近 5 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7):115-120.

[9]伊利·理查德·T,莫尔豪斯·爱德华·W.土地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郑华伟.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7):52-55.

[1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3)[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0.13939/j.cnki.zgsc.2016.47.018

许星(1994—),女,河南南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

猜你喜欢

集约区县农地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武汉市农地发展权定价研究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