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及净化措施
2016-12-15吴智勇
吴智勇
福建省闽清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0800
闽清县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及净化措施
吴智勇
福建省闽清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0800
以闽清县近三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数据为基础,于2014-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羊布鲁氏菌病监测排查工作。介绍闽清县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及净化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措施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从业人员的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为全面了解和分析羊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状况,有效地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以闽清县近三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羊布鲁氏菌病监测排查工作。现就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及净化措施作简要介绍。
1 防控策略
为有效遏制羊布鲁氏菌病疫情蔓延态势,针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闽清县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控,建设完善的“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防控机制,制定了《关于做好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组织全县畜牧兽医干部、村级防疫员参与开展全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监测、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控策略。
1)县农业局召开全县布鲁氏菌病防控部署会议,要求乡镇按属地管理原则对所有羊以村、场、户为单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挂羊二维码标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2)乡镇全面加强排查,充分发挥乡、村兽医人员作用,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宣传。发现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实行“早、快、严、小”原则,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传播。
3)抽样范围与数量。(1)监测范围:5月龄以上所有羊(有临床流产特征)。(2)抽样数量:乡镇根据羊存栏数按比例抽样,对抽样的羊实行一头一标,能有效地确保溯源。抽样比例如下:①存栏数50以下的,以村为单位按20%抽样;②存栏数50~100头,每场抽样10份;③存栏数100头以上的,每场抽样20份。
2 监测分析
1)通过在全县范围开展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抽样检测排查,全面了解羊布鲁氏菌病疫情发生现状,分析掌握准确的数据,制定科学的防治规划,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依据。
2)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年来对全县15个乡镇进行了跟踪采样监测,共监测382个行政村,监测884家养殖户,监测羊7 228头(见表1),通过检测发现,村户有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病感染。
3 净化措施
1)根据闽清县人民政府文件《闽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闽清县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实施办法(2012-2020年)的通知》、《闽清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实施布鲁氏菌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的要求,注重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人畜共患病强制扑杀政策,最终达到净化标准。
2)养殖户自身文化水平各异,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缺乏正确理解,防护意识淡薄,存在从异地买入未经检疫动物的现象,有可能导致疫情的输入性发生。笔者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养殖户在羊怀孕出现流产症状(可能患布鲁氏菌病)时,一般不对发病羊群采取措施,导致环境严重污染,进一步感染同群
和周围羊群。
3)由于布鲁氏菌病本身的特点是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要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加强对羊只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认真开展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防止布鲁氏菌病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
4)当前,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必须坚持“检疫监测、扑杀净化、消毒灭源”等防控措施。一定要做好实验室检测排查工作,经监测发现羊布鲁氏菌病呈阳性的,县、乡采取果断措施将阳性羊及全场羊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灭源,是净化该病最彻底的途径。
5)布鲁氏菌病净化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县乃至全省必须树立和坚持“一盘棋”思想,统一开展防控和净化。对外地调入羊只,严格限制易感动物移动,全面开展布鲁氏菌病检测排查,一旦发现、出现异常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目前,闽清县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已全面展开,明确责任部门,势必打赢这场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攻坚战。
B
1003-4331(2016)06-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