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2016-12-14杨凌鹏

职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旅游改革

杨凌鹏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持续旺盛,然而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如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非常紧缺。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高职旅游管理建设的改革措施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管理建设改革创新

1.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

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硬件设施是高职旅游教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它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种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以及教学软件的齐全配套,并且及时对其更新换代。校方可以在校内加设导游模拟室、客房模拟室、餐饮模拟室等实训基地,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强其实践能力。学校还应和企业积极合作,稳定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2.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学校要加快高职师资的培养,尤其对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培养。这是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的基础。学校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鼓励老师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到更好的学校进修或者到国外进修,进一步丰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重点应放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校时,老师应多多向学生传授与旅游有关的理论知识,首先要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有较全面的了解,懂得行业竞争之间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打破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传统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求全、贪多,不能完全效仿内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学生的求职方向等方面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重复内容较多的专业课进行适当整合,酌情把地方性、民族性等相关内容增加到课程设置中,真正体现旅游管理专业鲜明的民族化、地方化的特色。

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例,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依据了本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地方性、民族性以及面向东南亚的课程特色体系研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的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旅游管理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点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民族风情都了解的全能型人才。

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以“地方化、民族化、国际化”为指导思想,以周边旅游景点的特色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以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直接对客户服务为载体;并且要多多借鉴国内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先进思想和特色,分析当前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和从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课程和工作岗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学校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创新要大胆的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时代发展接轨,培养出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的旅游实用人才。

课 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标号:2015Y624。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旅游改革
改革之路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