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草坪”上茶油香

2016-12-14曾少军岳建国

林业与生态 2016年12期
关键词:邵东县爱民草坪

曾少军+岳建国

申再求搀扶着95岁高龄的老父亲申爱民,沿着宽阔的水泥路和老父亲边聊边向林场的新家走去。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申爱民睁大双眼,东看看西摸摸。当老人缓步走到窗前,推开客厅的窗户,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成片油茶林,眼中饱含幸福的泪水。

作为黄草坪国有林场的第一代职工,申爱民似乎有着太多的感受。眼前儿子的新居、屋内人们的笑声、窗外的林荫大道、不时飘来的阵阵茶油香……变了!一切都变了!申爱民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哥哥含泪走“西口”

国有邵东县黄草坪林场始建于 1955年,总面积只有264.13公顷,职工82人。林场坐落在邵东县西南部,东邻本县九龙、魏家桥两乡镇,西南接壤邵阳县郦家坪、杉木桥两个乡镇,西北相连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除油茶林外,没有其它森林资源。林场建成后,由于体制的限制加上地域和社情的复杂,导致黄草坪国有林场发展缓慢,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旧貌不变。场里近百名干部职工的住宿和办公楼混在一起,房屋下雨漏雨,刮风进风。锅碗瓢盆算盘声混在一起,声声入耳令人烦。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场之初栽种的油茶尚能够维持干部职工的生活。改革开放后,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在巨大的体制变革背景下,林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林场的发展陷入停滞,职工们无心生产,干部们管理粗放。林场周边部分人“趁火打劫”,纷纷上山砍油茶树,以做家中烧火之用。黄草坪林场没有了多少茶树,好端端的茶林变成了漫山遍野的“黄草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油茶林渐渐败了,人心也“寒”了。职工们纷纷外出打工,自谋生路,仅剩下几名管理人员孤守漫漫黄草山。

由于退休职工们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黄草坪林场的职工多次赴省进市上县上访,要求解决基本生计问题。时间最长的一次上访竟在县政府静坐了7天。那时的黄草坪人几乎是彻底绝望了。

黄草坪啊黄草坪,难道你真的从此就“黄”了吗?

巧借“科技”催新生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08年,国家开始大力实施发展木本油料战略,邵东县林业局党委和林场管理层从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萌发了借国家政策东风发展油茶的想法,燃起了再次创业的激情。林业局党委和林场领导班子主动出击,积极向湖南省林业厅领导汇报,主动跟科研单位联系以谋求发展机会。在湖南省林业厅的关注、重视和支持下,林场从湖南省林科院引进湘林51、16、34、35、36、69六个湘林系列优良品种,建起了面积达5.33公顷的省级油茶良种采穗圃,2年建成,3年投产。在此基础上又建成了3.33公顷可年产200万株无性系列良种油茶壮苗苗圃,保障了全县以及周边县油茶种植需求。同时,林场加强与院校合作,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先后引进“霞”系列和“三华”系列新品种,建成示范基地43.33公顷。林场还多方融资,建成了规模达80公顷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努力下来,黄草坪国有油茶林场很快便成为融种质资源建设、新品种推广示范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低效低产林改造、油茶加工于一体的示范园区。2015年,国有邵东县黄草坪油茶林场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级油茶特色产业园。借助政策东风和科技支撑,林场就此腾飞。

林场的变化让职工们喜上心头。“走西口”的哥哥们回来了,回到了这个当年他们迫不得已离开的家园。现在,他们每年的辛勤劳动都可以获得近4万元的收入。

2015年,林场又迎来了国有林场改革的东风,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变为了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由此,职工们捧上了“铁饭碗”,不仅工资得到了保障,医疗保险身份也从过去的“居民”升格成为“职工”了,养老保险则由企业养老保险转变为事业养老保险,所有的退休职工都能按时足额领取退休金。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林场身上沉重的包袱甩掉了,林场发展的基础夯实了。

旧貌换颜迎“春天”

黄草坪人既有发展生产、搞活产业经济的胆量,也有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而这一愿望如今已得到实现。

2010年,新建了一栋办公楼,随后又新建了一栋面积宽敞、通风透光的职工宿舍大楼、一座4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和一个60平方米的垃圾转运池。近两年,林场又先后建起了樱花谷、桃花坡、果木林等旅游基地,变成了一个春有花、夏有果、秋有生态、冬有油的“四有”林场。

如今的国有邵东县黄草坪林场人心稳了,生产发展了,生态美了,黄草坪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依靠科技和改革,依靠党的好政策,迎来了国有邵东县黄草坪林场真正的春天,正在向着秀美林场的目标奋进。

猜你喜欢

邵东县爱民草坪
李爱民美术作品
元旦献诗
触摸俄罗斯
明年要订《文萃报》
草坪理发
大草坪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
爱护草坪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