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探究

2016-12-14杜美斯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浪潮探究

杜美斯

摘要:法国新浪潮运动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新运动,虽然该运动在发展期间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对电影创作的艺术展现以及相关的电影创作技巧等都带来巨大的创新。本文对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简要说明。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的深入研究,对于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方向的探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浪潮;法国新电影;探究

(一)新浪潮诞生背景

上世纪中叶法国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但由于国内政治局势过于动荡,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12年内共存在21届内阁政府。1958年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发生军事政变,且成立了临时政府,此事震惊法国国内,法国民众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复杂局面。在这种危急形势下,先前隐退的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政坛,建立了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时期,法国政府进入“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在新的社会政治形势下,动荡的社会状况需要社会各方面思想的变革,积极突破传统的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影评家与电影理论家,他是新浪潮的精神创始人之一。巴赞是纯粹的影评家与理论家,其并不是电影导演,他长期担任《电影手册》的主编,在电影理论方面的突出研究是写实主义美学,即强调电影的写实性。在其《摄影影像的本体论》著作中提出“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解释真实”的观点,“摄影机镜头拜托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他提出“写实主义理论”,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即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巴赞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评中鲜明提出了反对电影戏剧化、故事化的观点,但在此同时也对写实主义的内涵做出解读,他指出: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上去像一首诗。这种观点与我们当代所倡导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有相似之处。

2.1场面调度理论

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两方面主要特征,首先是画面与音响的完美融合,与文字叙述的小说艺术相比,它以真实的时空展现的视听效果作为艺术表现的元素;其次,电影拥有时间与空间的切割、拼接自由,超越了戏剧表演中的时空限制。

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蒙太奇手法破坏了感性的真实性,而景深镜头可以实现对事件的记录,它尊重感性的真实性。巴赞认为电影人需要意识到电影画面本身的原始力量,虽然艺术价值的表现需要一定的画面技巧,但是通过不加修饰的画面来进行创作表达也需要艺术技巧。这些成为了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的基本组成,一般也被称为“景深镜头”或“长镜头”理论[5]。场面调度追求无需人为解释的时空统一,以及记录性导致的导演的自我消除。蒙太奇强调画面制作的人工技巧,而场面调度则强调原始画面的固有力量。“场面调度”理论给电影创作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变化,观众由被动的艺术接收变为主动分析,观众开始对事件进行自主分析,这个理论变革影响了一代电影人。

2.2 新浪潮的分类

对于新浪潮时期电影导演的研究,《电影史:简介》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浪潮派,他们以《电影手册》影评人为主导;另一类是左岸派,他们起初是资深的文人、艺术家后转至剧情电影拍摄领域。

2.2.1 电影手册派

电影手册派最早批评主流电影中的片场僵硬和改编文学的创作模式,提倡个人视野与影评写作的必要性。这群年轻电影人从团队合作开始,以互助的方式以电影短片开始,再推进至剧情片。他们的前几部电影(特吕弗的《四百击》、戈达尔的《断了气》、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表兄弟》)均广受年轻人的喜爱,逐渐成为主流影片[6-10]。

年轻的电影人与观众是二战后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对人生有一种理想破灭的虚无感。新一代的电影人热爱电影,他们对电影史以及电影创作的专业知识储备充足,对前辈电影人怀有极大的崇敬之情,这一点鲜明体现在其具体的电影作品中,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优秀电影作品的致敬。

2.2.2 左岸派

左岸派导演在年龄上比电影手册派稍大,他们对电影并没有极大的热情,其创作方向偏向于文学,因而其作品以纪录片和短片为主。左岸派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电影创作的文学艺术倾向,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成年时经历了二战,他们对战争的记忆理智清醒且深刻,战争与人性也因此深深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时代给予这批电影人独特的时代记忆,相对于年轻的、充满激情的电影手册派,左岸派电影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其对电影创作的创作理念也远比电影手册派更宽广。另外,左岸派导演还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通过画外旁白将自由流动的意象与幻想表达出来,真正诗意的文学气质也是左岸派创作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左岸派电影人大部分有偏左的政治立场,有反权威、反体制的政治倾向。例如杜拉斯主张主流电影是国家体制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她主张电影作品本身的艺术表达性,其作品大都隐含了许多隐喻与象征,因此很难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11]。

2.3 法国新电影的美学思想

新浪潮的兴起使得大批年轻电影人逐渐占据法国电影产业,虽然广大年轻创作者对电影创作都有极大的热情,但年轻群体内部并未形成统一的创作风格与理念,但同时新浪潮下的法国新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有一些共同点。

2.3.1 电影创作回归本质

由于对旧式电影创作古典模式化与文学改编的强烈抵制,新浪潮初期的电影作品最排斥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式创作,新派导演主张电影创作回归本质。无论是电影手册派导演还是左岸派导演,他们都主张突破古典叙事的局限,特吕弗的电影创作在蒙太奇与场面调度中自由转换,左岸派的瓦达尔等发展出声音旁白与画面对位、不对位的叙事张力,采取疏离方式向知性方向发展。

电影手册派的许多年轻导演都是影迷出身,他们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并用电影代替真实生活经验,因而其电影创作的灵感也常常来自电影,使得电影创作呈现一种衍生性。

2.3.2 强烈的个人色彩

基于年轻导演们生活经历的局限,以及其用电影代替真实生活经验的创作方式,新浪潮中的电影创作者的电影创作带有自传色彩。例如特吕弗的影片《四百击》中的叛逆少年安托万、夏布罗尔来自典型的法国中产阶级家庭、马卢的战争回忆等。个人色彩的优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冷漠的叙事风格,但是散文式的缺乏整体结构使得电影的艺术表达背离了社会面。电影人的影评人背景使得他们善于运用技巧来操纵观众观影时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使得新浪潮中的电影外表具有主体性、自传性、理智性,这种创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电影创作中的弊端。

2.3.3 强调实景摄影

强调实景摄影是新浪潮中电影创作者的共同点,但是这种对实景的强调仅是以满足电影艺术表达为目的的,纪实并不是其创作目的。以电影《广岛之恋》为例,导演罗布格里耶把广岛设置为电影背景,故事与人物都只存在于导演所创建的这个时空界限之中,像杜拉斯的《印度之歌》等都是这种创作手法。

2.4 法国新电影的美学技巧

法国新电影所带来的影响从电影创作理论与电影创作技巧上给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发展带来了革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新浪潮下的法国新电影在艺术创作中所应用的美学技巧。

1、长镜头:“现实的渐近线”

景深镜头是新浪潮下法国电影人对蒙太奇手法的一种美学创新,它可以展现统一时空中被拍摄物体的时空连续性与完整性,展现出镜头画面的真实性。井深理论由新浪潮的创始人巴赞提出,他主张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对真实的还原。蒙太奇手法将画面内容进行过多的人为操作,分切、组合等手段破坏了镜头画面的真实时空关系,破坏了电影画面以及艺术表达的真实性。与之相反,景深镜头通过摄影机方位与不同景别的连续变化,以真实展现出画面原貌,使得电影创作无限地向现实渐进。

2、多文本:后现代的影像策略

文本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术语,是存在于时间、空间的任意表意系统,新浪潮中的电影创作者大部分是影评家出身,因此其在电影创作中喜欢融入艺术观点。例如《筋疲力尽》中帕蒂与米歇尔听莫扎特、巴赫的音乐,导演用音乐来间接表达人物的感情。另外,新浪潮导演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其对先辈电影人的崇拜,使得其在电影创作中常常通过某些手段以向前辈致敬,在影片中添加模仿经典电影的文本就是一种常见的手法[12]。

3、跳接:突破古典连戏观念

传统电影创作对古典品质的推崇使得传统电影在艺术创作中的很多创作方式都遵循一定的规范,比如古典连戏观念下的镜头链接、过渡等规则。然而,新浪潮导演则纷纷无视固有的创作规则,采用跳接的主观手法对法国电影剪接的创作方式进行革新。跳接突破了古典连戏观念,摒弃了切换时的时空与画面动作的连续性,以跳跃式剪接以突显镜头所要展现的重点,这种手法为影片的艺术表达服务,逐渐成为现代电影的基本美学技巧[13]。

(三)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的影响

3.1 对世界电影发展的意义

从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来看,法国新浪潮以及新电影给陈旧的电影创作带来新鲜的创造力。无论是在电影创作理论方面,还是电影创作技巧与相关的创作模式,新浪潮与新电影都带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进步。最突出的是,新浪潮运动使得电影产业首次在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为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健康发展带来了良好开端[14-15]。

新电影的纪实性以及个人主义色彩,都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对传统价值取向的界限,用电影艺术去真实地展现现实世界的全貌,在摄影技巧、音响处理以及剪辑方面,新浪潮都带来根本性革新。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都对其电影创作以及艺术表现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结 论

新浪潮电影运动使在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后出现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它对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表现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本文从新浪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深入研究了新浪潮下的法国电影。具体包括对新浪潮重要创始人巴赞的电影思想的介绍,研究了新电影导演的分类。最后对新电影艺术创作的美学思想以及美学技巧进行详细研究。虽然法国新浪潮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它的影响范围是巨大的,法国新浪潮与新电影的研究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性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浩.复古中的遗憾——默片《艺术家》创作特征浅议[J].电影评介,2014(06):45-47.

[2]何岩.影视剪辑的技巧研究[J].科技传播,2013(15):34,44.

[3]褚萍.电影发展运动及其影响[J].沈阳大学学报,2004(03):93-95.

[4]蓝凡.终成正果的犹豫:“新浪潮”电影的现代与后现代性[J].艺术百家,2012(01):68-76.

猜你喜欢

新浪潮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后现代主义电影再认识
早秋运动新浪潮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新浪潮”电影的创导者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两岸三地电影思潮浅析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