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2016-12-14傅聪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面语课外课外阅读

傅聪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内加强读写结合

首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

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二、加强课文朗读训练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

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

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三、加强复述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仍有一定的距离。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里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也是一种作文训练,它利用现成的书面语来促进口头语的发展。如,有些词只能用在书面语当中,像“不知何故”转化成口头语时就说“不知什么原因”。书面语中出现的单音节词“但、虽、已”等,在口语里通常都改用双音节词“但是、虽然、已经”。又如,书面语表示连续对话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可以在引用人物语言的后面作补充交代,换成口头语表述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一般都先作交代。书面语中有时会出现几十个字的长句,阅读长句时,只要花点时间就能理解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口述这样的长句子,就必须把它分成几个短句,甚至把可说可不说的话一概精简。

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改变书面语的词句,或者改变表述方式和顺序。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多读课外书籍

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我的一位学生特别喜欢读写景的文章,日落的景象,海滩的风光,荷花的姿色,山村的竹林,她都能在读后背诵几段,久而久之,她对自然景物有特殊的情感,思维特别活跃。作为重庆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下雪,她也构思出了一个美而新的意境。

多读课外书籍,还是帮助读者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积累下来,在写作时,再把这些语言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中去,这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例如:看这个动作,单从课文里学习,只能学到看、眺望、注视、瞪、瞧等不多几个,如果读了课外书籍,就可补充许多,像鸟瞰、极目远望、左顾右盼、环视、窥察、睽睽等等。词汇丰富了,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笔到意尽了。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习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做出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书面语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