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支架,搭起再生之桥

2016-12-14佘惠敏

科学Fans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武完全性脊髓

佘惠敏

正在出现的奇迹

6月16日,天津。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里,从湖北老家回来复查的刘新(化名)正在做康复练习。在支具的辅助下,他可以颤颤巍巍地站起,艰难地一步一挪走动。去年4月21日,刘新在天津某工地打工,因高空坠落致脊髓完全损伤,腰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次日即接受了这种全新的手术。他是世界首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治疗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病例。

“他脊髓断了,脊髓完全缺损长达1厘米。”手术的主刀大夫汤锋武告诉记者,以往这种脊椎全断病例会损伤部位以下完全瘫痪无知觉、大小便失禁。但刘新手术后经过一年多康复,下肢肌力明显增强,髋关节活动功能大幅改善,右侧膝关节有部分活动功能,可在支具辅助下通过髋关节的活动行走,且能够准确感知到小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电生理检查表明,其脊髓损伤部位已有神经连接。

同一家医院,另一间病房,24岁的任续(化名)躺在病床上,手指正在床前架着的一块平板电脑上滑动。去年9月,他因车祸导致颈椎完全骨折,脊髓缺损长达2厘米,颈部以下完全瘫痪。同是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同在受伤次日进行手术,任续同样创造了恢复的奇迹。经过近9个月的康复,目前他的上肢运动功能已经大幅改善。“如果按传统治疗方法,他这样的伤情,应该是颈部以下完全瘫痪,现在他的上肢功能恢复这么多,显著提高了他的自理能力。”汤锋武说。

创造奇迹的新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区别,就凝聚在一束短短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材料上。手术时,大夫在伤者的脊髓缺损部位放置了这种滴有骨髓干细胞的白色智能生物材料。正是它的出现,引导了脊髓缺损部位的神经再生,让瘫痪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

“美国曾经做过高分子材料支架治疗急性脊髓缺损的临床试验,这种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材料不同,不能起到引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他们宣布其中有2例患者在受伤后一个月左右出现了功能恢复。但这并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那可能是伤者的脊髓并未完全受损,有残留的部分神经。一般这种残留神经的功能反应,会在受伤后1~2个月出现,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并不缺乏这类案例。”戴建武说,“刘新和任续都是完全性脊髓损伤者,且有神经连接的电生理反应均出现在受伤3个月甚至半年后,可以排除残留神经的干扰,确认为手术后再生的神经。他们瘫痪部位部分功能的恢复,说明这种新的脊髓再生治疗思路是正确的”。

全新的修复策略

戴建武研究员说,几年前,团队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以激活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并向损伤部位迁移。而脊髓损伤难以修复的原因,是损伤部位形成了对神经再生进行抑制的微环境,使得该部位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形成瘢痕,极少分化为神经元。

针对这一现象,戴建武团队首先提出了在损伤部位放置生物支架的再生修复策略。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科技先导专项支持下,团队设计研发了基于胶原蛋白的神经再生支架。戴建武打了个比方:生物支架相当于脚手架,将损伤部位改造成一个重建工地;滴在它上面的外源骨髓干细胞相当于土壤,提供了促进神经再生的微环境;真正再生出神经的是患者自体受伤后激活的大量神经干细胞,它们在支架的帮助下分化为神经元,再生出新的神经,同时分泌一种酶,降解掉这个生物支架。

这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此前已在大鼠和犬类动物实验中得到有效验证,从去年1月开始在数家合作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最初的临床研究在陈旧性的完全性脊髓损伤者中进行,与急性损伤者不同,陈旧性损伤者的受损部位已经形成瘢痕,需要先利用电生理技术探测并手术清除会阻碍神经再生的瘢痕组织,再进行支架材料与干细胞移植的复合运用。这两种技术都是世界首次用于人体脊髓损伤修复手术。

急性损伤者只需放置支架不需清除瘢痕,手术较简单,效果也更好,这种类型的世界首例患者就是去年4月22日进行手术的刘新。

截至今年6月16日,这种全新治疗方式已为54例急性和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做了手术,他们经过术后恢复期后,大多有不同程度恢复。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也能出现神经恢复部分连接的电生理反应,但肢体功能的恢复远不如急性损伤者明显。

戴建武表示,这是由于急性脊髓损伤有大量内源神经干细胞迁移到损伤部位,另外受伤者外周神经系统及肌肉运动系统功能尚未受损。而陈旧性损伤者的内源神经干细胞大量产生的时机已错过,再生出的神经较微弱,且外周神经系统和肌肉往往已经萎缩,功能较难恢复。

戴建武建议脊髓损伤者要尽快联系相关实验医院进行手术,“急性脊髓损伤受伤后10天以内,是很好的手术窗口,越早做手术恢复效果越好。”

挑战最高的难度

理论上,人体所有组织都可能再生。但不同的人体组织再生难度有天壤之别。“皮肤与指甲的再生最容易,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最难。”戴建武自豪地说,“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我们所做的脊髓损伤修复试验,是在挑战最高难度。”

这一点并非大话,而是有许多实际案例支撑。事实上,戴建武团队成功再生的人体组织,远不止中枢神经。

团队研发的再生胶原支架,是用胶原蛋白制成,它们做成不同形态的支架后,加入不同的生长因子,就成为推进各种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脚手架”。

从2003年回国起,戴建武就一直在做这类胶原支架材料,让它与干细胞技术结合,引导组织再生。这些核心技术拥有国际专利。研究团队与北京、天津、南京、重庆等地的临床医院合作,用这些新技术进行各种器官组织的再生修复试验。脑损伤再生、心肌再生、肝衰再生等都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成果;子宫内膜修复再生材料已经令一些不孕妇女顺利产下婴儿,骨修复材料成功地治疗患者难以愈合的骨缺损,这两种成果都已被企业购买并转化为市场产品;团队最近还在与协和医院合作,进行人类喉部声带再生的临床研究。

让瘫痪的人起床行走,令盲者复明,令哑者出声……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可以预期的现实图景。

猜你喜欢

建武完全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玩转高考题
如梦似幻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the centrifugal pump impellers with twisted inlet vice blades *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